宋朝服飾主要沿襲前朝,南宋後涼衫成為喪事專用服飾。《網路歷史》

服飾是禮制的重要內容,每個朝代都有每個朝代的特點和規定。

宋朝也是如此,宋朝的服飾有什麼特點呢?

宋沿唐、五代舊制,赭、黃為皇帝的專用衣服顏色。

最著名的事例是後漢乾祐三年《950年》,郭威進行『澶州兵變』時,因事前沒有準備好皇帝穿的袍服,於是將士『或有裂黃旗以被帝體,以代赭袍』。

至於後周顯德七年《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時,已有事前做好的『黃袍加身』。

皇帝常用服色為赭黃、淡黃,還有紅色。

頭戴皂紗折上巾,也稱幞頭,類同後代的帽子,折上巾是二腳向上日常戴的幞頭。

幞頭之制,沿自五代,『偽孟蜀始以漆紗為之』。

『至劉漢祖始仕晉為並州衙校,裹幞頭,左右長尺餘,橫直之,不復上翹,迄今不改。

國初時,腳不甚長,巾子勢頗向前,今兩腳加長,而巾勢反仰向後矣』這是宋代皇帝和官員在正式場合常戴的帽子。

皇帝的冠服還有『大裘冕』、『袞冕』、『通天冠』和『絳紗袍』等禮服,以用於重大的祭祀、典禮及大朝會等活動。

官員們常用的服裝稱為『常服』,也稱『公服』。

北宋前期依唐制,一至三品為紫色,四、五品為朱《緋》色,六、七品為綠色,八、九品為青色。

元豐元年《1078年》,因為深青色近於紫色,因而取消青色,改為一至四品為紫色,五六品為緋色,七至九品為綠色,都是以官員的散官官品定服色。

元豐三年《1080年》九月,對原先的寄祿官進行改革,是以文散官官名為基礎,制定新的寄祿官官稱,稱為『階官』,並取消文散官官稱,官員的服色即改以階官的官品而定。

『武臣、內侍皆服紫』。

散官及階官的官品低,實際職務高的,通常原穿綠色的可以穿緋色、原穿緋色的可以穿紫色。

重要官職則不問原先是穿綠色,還是穿緋色,都可以改穿紫色公服,稱為『借緋』或『借紫』。

還規定京官及以上官員穿綠色或緋色公服滿十五、十七、二十年的,可以改穿高一級的服色的公服。

官員們也有『朝服』、『祭服』等禮服,以便參加大朝會及祭祀等活動。

此外,每年十月,還給百官賜『時服』,這是一種織錦面料的服裝,花紋中除花以外,還有動物『獅子』、雕、雁、鵲等,以示等級差別。

普通平民最初穿白色衣服,『白衣』是無官職人的代名詞。

太平興國七年《982年》增加皂《黑》色,這兩種顏色是平民百姓及未入品的吏、『公人』《指擔任雜役的差役》的專用服色。

但民間老百姓早已服用紫色,端拱二年《989年》宋太宗曾下詔禁止,但效果不大,不得不於至道元年《995年》取消禁令。

而且高官子弟不在上述禁令限制之列。

宋代服色禁令是針對男子的,而且是指純色和以純色為底色的『遍地密花』;婦女、小孩衣服顏色不受限制,甚至可以穿著皇帝專用色『純以紅、黃為衣』。

宋代的百姓也可戴『幞頭』,但限以高度不得超過二寸五分,而民間通常都是戴帽、抹額《以頭巾束在額上》或裹巾 《東京夢華錄》中有:『天武官皆頂雙卷腳幞頭』、『殿前班頂兩腳屈曲向後花裝幞頭』、『禦龍直一腳指天一腳圈曲幞頭』,都是殿前司的諸班、直所戴,這是皇帝出行時儀仗隊《兼衛隊》人員所戴幞頭,不代表什麼官職級別高下之分。

但官員和平民腰帶上的裝飾品是有區別的,官員們可以用玉、金、銀、犀《犀牛角》,三品以上用玉帶,四品以上用金帶,五品及以下的中級官員用銀塗金帶,其餘官員用黑銀及犀角帶。

平民及吏則用鐵和角《牛角》帶,也可服用銅、石、墨玉帶。

官員的金帶 、塗金帶上還有天王、八仙、戲童,以及犀牛、雙鹿、野馬和荔枝 、鳳子、寶相花等圖形。

宋代衣服的式樣也有等級差別,不同的服飾代表著各人不同的身份。

『其士農工商諸行百戶衣裝,各有本色,不敢越外。

謂如香鋪裡香人即頂帽披背,質庫掌事即著皂衫、角帶、不頂帽之類,街市行人便認得是何色目,這是北宋末年首都開封的情形。

南宋首都臨安的情況也相似,『且如土農工商諸行百戶衣巾裝著,皆有等差。

香鋪人頂帽披背子,質庫掌事裹巾著皂衫、角帶。

街市買賣人各有服色頭巾,各可辨認是何名目人。

自淳祐年來,衣冠更易,有一等晚年後生,不體舊規,裹奇巾異服,三五成群,鬥美誇麗,殊令人厭見,非復舊時淳樸矣!』這是指南宋理宗末年的情形,二十多年後南宋即被元所滅。

北宋時士大夫在交往時所穿的是一種有烏紗帽的皂羅衫,稱為『帽衫』。

到南宋時逐漸變成士大夫加冠禮、婚禮及祭祀時的專用服裝;也是國子監的太學生常服,有些類似後代大學生的校服。

還有一種白細佈做的圓領大袖下加橫襴,上下相連的服裝,稱為『襴衫』。

這是進士、國子監太學生以及州、縣學的學生常穿的服裝,可說是尚未進入仕途的文士裝。

南宋初年士大夫普遍穿著的,原是北宋時的軍官服,這是一種便於作戰的服裝,稱為『紫衫』。

紹興九年《1139年》,曾下詔要求重要的中央、地方官員穿北宋時的正規官服,但並無效果。

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再次嚴禁官員穿紫衫處理民事,紫衫遂廢。

於是,士大夫依照紫衫的式樣,以白色絹綢制作,稱為涼衫,也稱白衫。

孝宗時有人指出涼衫類似喪服,於是又規定除在騎馬出行外,不準穿涼衫,允許穿紫衫,文武官員都可以用作便服。

從此以後,涼衫遂成為喪事專用的服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