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8
虛無的
繼位十餘年後,宋徽宗始建皇家園林『艮《 gèn 》嶽』。
帝王建園,並不少見。
早在西漢,漢武帝就曾在秦代舊苑之上擴建『上林苑』——擴建後的園林,面積約為 340 平方公裡,規模大得驚人,於其內,極目遠眺,蔚為壯闊。
《上林賦圖》局部 明代 仇英《傳》
僅是造園,難以滿足漢武帝的雄心。
他命文學家司馬相如以詩賦形式,贊頌園林景致,以供後人賞讀,如此,便有了名篇《上林賦》。
司馬相如離世時,上林苑的修建工事仍未完成,他依據眼前之景,以華麗語匯,依次寫下了園之水勢、遊魚、草木、走獸、臺觀和樹木等勝景。
在記錄園中水域時,他寫:
於是乎鮫《 jiāo 》龍赤螭《 chī 》,䱭䲛《 gèng méng 》漸離,鰅鳙鰭鮀《 yú yōng qí tuó 》,禺禺魼鰨《 qū tǎ 》,揵《 qián 》鰭掉尾,振鱗奮翼,潛處乎深巖,魚鱉讙《 huān 》聲,萬物眾夥。
明月珠子,的皪《 lì 》江靡。
《上林賦圖》之飛鳥
摘錄中的每一個難解文字,大都代表一種水中生物,它們或是傳說中的龍和螭《無角的小龍》,或是今人仍可見到的鮀《黃刺魚》與魼《比目魚》,它們聚集一處,激起大珠小珠,照耀江邊。
大致是 1600 多年後,明代仇英讀過《上林賦》,有感園之遼闊與豐富,依賦作畫,謂之《上林賦圖》《現存《上林賦圖》有多個版本,藏於美國弗利爾美術館的長卷,色彩溫和,用筆細膩,或是最接近仇英風格》。
《上林賦圖》之水中動物
相較漢武帝的上林苑,宋徽宗興建的艮嶽,小得可憐。
這座面積僅有 0.5 平方公裡《一說小於 2.25 平方公裡》的皇家園林,位於宮城的東北方向,園內亭臺樓閣、奇花異木、珍禽鳥獸繁多。
待它落成,宋徽宗親書《禦制艮嶽記》於石上,並將石放置在了園林入口處。
古時的艮嶽,早已不存。
傳為宋徽宗筆墨的《溪山秋色圖》,被認為是對艮嶽景致的再現,通過賞讀此圖,我們或是能夠意會出近千年前的宋代園林。
溪山秋色圖 宋代 趙佶《傳》
畫中山嶽,之所以被後人認為是艮嶽,與乾隆題跋有關。
這位四處題寫詩文的清代帝王,在畫作上部寫道:雨郭煙村白水環,迷離紅葉間蒼山。
恍聞谷口清猿唳《 lì 》,艮嶽秋光想像間。
韻腳別扭的題畫詩,意指艮嶽,而促使乾隆做出如此判斷的緣由之一,應是題跋右側標志性的花押——天下一人。
隻是,宋徽宗的花押『天下一人』,靈動瘦勁,盡是瘦金書,此幅畫作的筆跡則為行楷,由此可粗略推斷,此畫花押應為後人所寫。
若細觀《溪山秋色圖》,會對畫作歸屬的疑問更加確定——圖中用筆與畫面氣韻,並非徽宗一朝所屬,它更似南宋時期的繪畫風格,依此我們也是可以獲知《溪山秋色圖》的年代。
乾隆題跋、宋徽宗花押與《竹禽圖》中的花押
畫作雖不是宋徽宗墨跡,但圖中奇崛鮮見的山嶽,仍有可能是南宋人在回望記憶中的艮嶽時畫出的圖景。
翻閱古籍,我們知曉,皇家園林艮嶽為細長型佈局,南北長、東西窄,南北聳立兩山,北山最高,略偏東向,兩山山勢東西綿延,山的走向趨於向內環拱,以此形成眾山環列、中間平蕪的形勢。
對照之下,《溪山秋色圖》裡的山峰,恰是符合艮嶽之中山的方位與走勢。
山勢
宋徽宗建艮嶽,流傳最廣的解讀是增加子嗣。
《易經》載,艮為八卦之一,意為山,指東北方向,寓子嗣宗族。
宋代張淏在《艮嶽記》中寫:京城東北隅,地協堪輿,但形勢稍下,倘少增高之,則皇嗣繁衍矣。
宋徽宗即位之初,無子嗣,他在堪輿家的建議下,於東北方向加高了地勢,隨後便有了三子。
至 1117 年,宋徽宗已有二十五子《有早夭》。
這一年,多子的宋徽宗開始建造艮嶽,其主要目的,定不是為了子嗣,而是塑造想象中的仙域。
這正如漢武帝在上林苑中,以渠引水構築的人工湖——太液池,持中有水,象征神話中的北海,而池中山石則隱喻仙境蓬萊。
艮嶽之下
艮嶽落成後,宋徽宗時常遊於園中,賞石戲水,自感已是得道之人。
不過,艮嶽終究沒有保留太久,五年後,金人攻入汴京,園林被毀,原本從江南運來的太湖石,有的被鑿石為炮,有的被金兵運至燕京,有的散落途中。
建造五年、存世五年的艮嶽,就此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