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奸臣秦檜害死的除了抗金英雄嶽飛,還有嶽飛的舉薦者宰相趙鼎。《網路歷史》

大家都知道南宋抗金英雄嶽飛的被害最根本原因是當權者為了自身利益而下的手,但其中明面上的劊子手非秦檜莫屬。

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嶽飛的舉薦者當朝宰相趙鼎的蒙難也與秦檜脫不了幹系。

趙鼎在南宋初年也可算得一位名臣,指論朝政,整治軍紀,還舉薦了嶽飛。

紹興四年,趙鼎拜相執政,當時金軍大舉南侵,朝野上下震動, 一些軟骨頭官員又想南逃。

趙鼎力主抵抗,推舉了抗戰派大臣張浚主持軍務。

在南宋將士奮力抗擊下,金軍不久隻得遁歸。

宋高宗此時也對趙鼎很是敬重。

第二年,張浚也被任命為相,與趙鼎共同執政。

面對紛亂復雜的戰爭形勢,趙、張二人在政見上逐漸有了分歧。

張浚主張全面備戰,乘勝北上,並罷免了幾個懶惰不戰的將領,以此激勵士氣,取得了不少政績。

但是趙鼎這個人略顯保守,認為敵強我弱,還是以穩守為佳。

在這樣的矛盾中,趙鼎自愧不如,提出辭呈,外放紹興當了知府。

就這樣,在趙鼎走後,就像寇準看錯丁渭一樣,張浚也看錯了秦檜。

他舉薦由秦檜主持樞密院。

紹興七年八月,張浚罷免個別將領的做法,引出一起兵變,淮西四萬多軍隊在叛將率領下,出奔投降了偽齊政權。

張浚為平息影響,不得不引咎辭掉了宰相的職位。

張浚離任後,趙鼎再度拜相。

秦檜知曉後,十分惱怒,千方百計唆使言官彈劾張浚的過失。

宋高宗見多了上疏的奏章,便要流放張浚至嶺南。

趙鼎挺身為張浚辯白說:『浚罪不過失策,所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若人一有失,就置之死地,今後還有誰肯為朝廷出力,況浚勤王抗金有功,不宜深罪』高宗聽了才改任張浚以閑散職名,出居永州(今湖南零陵縣)。

秦檜見趙鼎如此護張浚,顏面上不作聲,實則耿耿於懷,記恨在心。

由於秦檜擅長察言觀色,又擅恭維做小。

因此趙鼎再度拜相後,在秦檜恭維順從外表的迷惑下,居然薦舉秦檜拜相。

秦檜一坐上宰相的職位,便很快改變態度。

他在得到高宗的賞識後,便開始在朝中專橫跋扈起來。

趙鼎由於反對秦檜那種屈辱議和的投降路線,日漸成為了秦檜的眼中釘。

因高宗在揚州的一場兵變中受驚而喪失生育能力,原有的一個兒子也在那場兵變中夭亡。

此後,迫於群臣的壓力,高宗選了伯琮、伯玖兩個宗室子弟養在官中,但總還是不想就這樣把皇位讓給旁支,仍對生子抱有希望。

趙鼎等大臣沒有摸透趙構這一心理,好心勸高宗早日確定伯琮的皇儲身份,對國家有利。

唯有秦檜能揣摩到趙構的心思,乘機上奏誣陷趙鼎道:用心險惡。

秦檜又唆使言官上書,也說趙鼎有陰謀詭計,深不可測,要皇上留意。

此類言語聽多了,宋高宗便逐漸不再信任趙鼎。

趙鼎又是一個坦然直言的人,一些政事常常不符合高宗的意思,甚至指責宮中的一些問題。

總之,高宗越來越討厭這位較為正直坦率的輔弼大臣。

紹興八年,秦檜唆使言官彈劾與趙鼎政見一致的一些大臣,且誣告說大臣間互相攻擊諸事,實出於趙鼎的授意等等。

趙鼎知道,秦檜等人的目的在於要自己退位,好讓他獨攬大權,且皇帝對自己也已有成見,便順水推舟,上奏稱病請求辭去宰相之位。

高宗正愁找不到理由,立刻改任趙鼎為紹興知府。

不久,秦檜就授意言官上章彈劾趙鼎之罪,說什麼趙鼎曾受過張邦昌的偽命,並貪污軍款十七萬貫之巨,需嚴加懲辦。

其實,金兵攻陷開封,立張邦昌為帝。

張所封任時趙鼎與張浚等官員都逃在太學中,並沒予理睬。

而所謂貪污之事,更是捏造。

高宗見狀,不問青紅皂白,斷然下詔罷去趙鼎官職,流放嶺南。

趙鼎先被安置在興化軍(今福建莆田縣),再徙福建漳州,在此地恰與張浚相遇。

二人抱頭痛哭,說到秦檜,二者都不由悔恨交加,說自己識人不明。

但是秦檜仍害怕趙鼎再度復出,威脅自己的地位,就想將趙鼎置之死地而後已。

秦檜再度指使言官不斷上章彈劾趙鼎,竭盡誣陷之能事。

趙鼎又被遷往廣東潮州。

不料秦黨羽竟然誣告趙鼎在廣東有受賄嫌疑。

朝廷再次下詔,將趙鼎再貶滴吉陽軍所在地崖縣。

此處生活條件更是艱苦,地理環境十分惡劣。

趙鼎在吉陽三年,深居簡出,不敢有任何多餘的舉動。

然而秦檜依然不肯放過趙鼎。

一方面由朝廷下詔,宣佈若遇大赦,趙鼎也永不錄用,另一方面他讓人監視趙鼎的起居生活,一舉一動都得向朝廷報告。

趙鼎這時才明白,自己隻有一死,沒有其他生路了,便留書給兒子趙汾說『秦檜必欲殺我,我死後,你們或可免災。

否則,恐禍及全家』然後絕食而亡,時年六十三歲。

趙鼎雖有識人不明之過,但其在南宋初年也不失為一位正直坦率的官員。

《圖片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