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8年,宋仁宗遇刺,張美人卻趕來護駕!。《網路歷史》

1048年正月十八日晚,宋仁宗在皇後寢宮休息,突然被一陣巨響驚醒,正想去查看,卻被侍寢的曹皇後一把抱住。

宋仁宗十分不解,曹皇後趕緊下令將宮門鎖好,不得松懈。

宋仁宗召見太監,就問:『外面發生了什麼事?』

太監何承用敷敷衍衍,就說:宮女做錯事了,在受責罰。

曹皇後訓斥何承用:『已經在大殿行刺,皇上就要出去了,你還在說謊?』

曹皇後不愧是將門虎女,祖父是開國大將曹彬,叔伯都是武將,她立刻判斷出這是一場宮變。

曹皇後異常鎮定,當即下了兩個口令:一方面讓人去通知王守忠率兵速來護駕;另一方面讓宦官趕緊去收集水,刺客找不到皇上,肯定會放火,隨時準備滅火。

曹皇後為鼓舞大家,親手剪下了他們的頭發作為憑證,日後行賞。

刺客眼看找不到宋仁宗,果然開始放火,這邊就開始滅火。

一時間亂作一團,王守忠此時也帶兵趕到。

原來那些刺客隻有4個人,沒想到竟然是皇帝在崇政殿的貼身侍從——顏秀、郭逵、王勝和孫利。

在混亂中,顏秀、郭逵和孫利已被亂箭射死,王勝雖然逃走了,但是也負傷了。

禁軍侍衛搜查了一夜,都沒找到他。

有一個人不得不提,在王守忠趕來護駕時,她不顧生命危險也趕來護駕了,那就是張美人——讓宋仁宗意外又感動。

宋仁宗給宮內守衛主管楊懷敏下令,務必要搜查徹底,留下活口,日後審訊。

可直到第三天,楊懷敏才找到王勝,此時他已經奄奄一息。

楊懷敏並沒有留下活口,侍衛們一擁而上,王勝瞬間被亂刀砍死。

這下行刺的4個人全都斃命,死無對證。

事變暫時平息了,那麼到底是誰要行刺呢?為什麼沒有留下活口?

針對這件事的後續調查,朝廷上出現了兩個聲音:

一方以參知政事丁度為首,認為這是關乎社稷安危,必須要大查徹查,治理整頓。

另一方則是以樞密使夏竦為首,認為這涉及宮廷內部,不應該大張旗鼓地調查,會令百姓有諸多猜想。

宋仁宗本性寬厚,聽取了夏竦的建議,隻在內部調查。

他處理了管理皇城守衛的楊景宗、鄧保吉等4人,手下出現了刺客,難逃其咎,他們都被貶謫到地方。

卻唯獨放過了楊懷敏。

按道理來說,楊懷敏也是管理守衛的人,也應該被貶。

況且宋仁宗已經讓留活口了,為什麼他還要處死王勝?

楊懷敏到底想隱瞞什麼呢?

這還要從宋仁宗小時候說起,他幼時就被劉太後身邊一個宦官照顧,這個人就是楊懷敏,他倆關系很親密。

而且楊懷敏長期侍奉張美人,當天晚上就是他第一個發現刺客的。

也算護駕有功,宋仁宗就打算從輕處理,但禦史們據理力爭,最終楊懷敏被逐出京城。

一天,宋仁宗和樞密使夏竦等人聊天,說起張美人護駕的事,甚至感動得留下了淚水。

眾人也贊不絕口。

就在此時,夏竦提出:『張美人真心一片,皇上可把她提升為和曹皇後一樣等級』

大家沒有意見,宋仁宗也正有此意,但翰林學士張方平提出:『國有國法,後宮也不應該逾越禮制,漢代的馮婕妤曾經替漢元帝擋過黑熊,漢元帝也沒有將她的地位提升到和皇後一個級別!』

這件事就此作罷。

此時,關於刺客有一種說法,有人上奏說:刺客是曹皇後指使的。

因為她應對方式十分冷靜,不讓皇上出去,又提前安排好了護駕。

宋仁宗也有些懷疑,正準備調查皇後,但又接到奏折:說這是有人誣陷皇後,好讓皇上罷黜皇後,讓人取代,希望皇上不要聽信。

暗有所指,肯定張美人護駕有功,最有可能當皇後的就是她了。

雖然奏折沒有明說,禦史們一番推測,又有了一種說法:幕後主使就是張美人!

張美人深受恩寵,一直覬覦皇後的位置,就策劃了這場刺殺。

一來有人。

安排楊懷敏指使守衛去行刺,然後自己再去護駕,給皇上留下好印象。

二來有權。

在搜查時,再讓楊懷敏把王勝滅口,這樣就死無對證了。

由此可見,提出讓張美人提升到皇後級別的夏竦,和他們很可能也是一夥的。

隨著案件的猜測,牽扯的人越來越多,主要是關鍵人物還都死了,宋仁宗也是心煩意亂,最終把夏竦貶謫到洛陽,這件事就此作罷。

這個案件給人雲裡霧裡的感覺,到最後也沒能真相大白。

1054年,年僅30歲的張美人暴斃,宋仁宗心痛不已,以皇後之禮為她發喪,冊封為溫成皇後。

有些真相,並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顯露,可能是人們不願提及,也可能人們把秘密埋藏在心中了。

您怎麼看呢?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