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京為何被稱為北宋六賊之一?他真的餓死於路邊嗎?《網路歷史》

蔡京(1047年2月14日-1126年8月11日),字元長,北宋宰相、書法家,先後四次任宰相,任期達17年,四起四落堪稱古今第一人。

北宋末,太學生陳東上書,稱蔡京為『六賊之首』。

有野史記載:蔡京80歲被貶,帶著大量金銀財寶上任,卻餓死於路邊。

北宋六賊

宋徽宗時期,北宋朝廷腐敗,統治階級荒淫無度;百姓民不聊生;內部烽煙四起;外部金軍入侵。

最後竟然發生了金軍南下攻破汴京,宋徽宗、宋欽宗兩位皇帝都被金人擄走的民族恥辱。

這一切到底是誰造成的?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朝廷腐敗至此,也不是哪一個或者幾個人禍禍的,要說罪魁禍首,按道理也是最高決策層的宋徽宗為之負責,如果宋朝就此終結,想必宋徽宗也能擁有商紂王、隋煬帝一般的名聲。

對宋徽宗幸運,對百姓不幸的是,有了南宋,所以宋徽宗自然背不了這個鍋。

宣和七年(1125)年底,面對大軍南下的金軍,宋徽宗將皇位禪讓給太子,欽宗繼位。

12月27日,太學生陳東聯合其他太學生上書,論:

“今日之事,蔡京壞亂於前,梁師成陰謀於後。

李彥結怨於西北,朱勔結怨於東南,王黼、童貫又結怨於遼、金,創開邊隙。

宜誅六賊,傳首四方,以謝天下。

“(宋史)

從此之後,六賊的名號傳揚於世,又因為蔡京與童貫是六賊之首,因此,民間有歌謠曰:『打了桶(童貫),潑了菜(蔡京),便是人間好世界』

蔡京之惡

因為『靖康之恥』的緣故,蔡京的惡名數之不盡,比如投機鉆營:在哲宗時期,掌權的司馬光與章惇政見不合,而蔡京一時附會司馬光,一時又附會章惇,奸猾至極。

蔡京還有巧取豪奪,貪婪無度,驕奢淫逸等等罪狀。

其實在我看來,這些都不能代表蔡京之惡。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拿他在司馬光、章惇等人新舊黨爭之間左右搖擺來說,因為黨爭而站隊,本身就不是一個官員應該做的,按道理來說,只要是有益的政策就該支持,何論是哪方?

而左右搖擺,投機鉆營,對於官員來說,更算不上惡行了。

西漢初期的陳平與周勃,是劉邦老臣,當年劉邦斬白馬立盟約『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可是呂後掌朝之後,馬上封諸呂為王,這時候隻有右丞相王陵反對,而陳平與周勃都是贊成。

下朝後,王陵指責陳平等人,他竟然還說自己是為了劉氏江山社稷,憑借優秀的口才讓王陵無話可說。

太後稱制,議欲立諸呂為王,問右丞相王陵。

王陵曰:『高帝刑白馬盟曰‘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

今王呂氏,非約也』太後不說。

問左丞相陳平、絳侯周勃。

勃等對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後稱制,王昆弟諸呂,無所不可』太後喜,罷朝。

王陵讓陳平、絳侯曰:『始與高帝喋血盟,諸君不在邪?今高帝崩,太後女主,欲王呂氏,諸君從欲阿意背約,何面目見高帝地下?』陳平、絳侯曰:『於今面折廷爭,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劉氏之後,君亦不如臣』王陵無以應之。

——《史記·呂太後本紀》

關鍵是,等呂後駕崩,陳平與周勃又主導了滅亡諸呂的行動,不僅將呂氏連根拔起,連後少帝都被從皇位上趕了下來,包括惠帝另外3個兒子都被冠以『非惠帝親子』的罪名而被廢,最終導致惠帝血脈斷絕。

對於陳平、周勃等人來說,這是叫左右逢源呢?還是識時務者為俊傑?亦或是投機鉆營?

此等例子數之不盡,如果蔡京僅僅有這些惡行,想必也不能讓他『流芳百世』,他最大的惡,是他的『豐亨豫大』之說,他提倡視官爵財富如糞土,應該被享用、揮霍。

所謂『豐亨豫大』意思是形容富足興盛的太平安樂景象。

宋徽宗曾經拿出玉杯、玉卮給臣子們看,表示享用這些玉器,又怕人們認為太奢侈。

蔡京卻說道:『臣出示過契丹,看見玉盤玉杯,都是石晉時期的東西,契丹人還拿來在臣面前炫耀,說南朝沒有。

現在用他們來祝壽,並不過分』

宋徽宗說:『先帝才做了一個數尺大小的小臺,就有很多臣子上書,我是真怕他們說。

這些玉器已經放了很久了,如果人言又起,無法分辨啊』

蔡京勸解:『事情如果合乎情理,言多也不必害怕,陛下應當享用天下的供奉,區區玉器算得了什麼!』

蔡京還常對徽宗說,現在國家錢幣多達5000萬緡(音mín,意貫,一千文)錢,足夠享用,於是鑄造九鼎、建明堂、修方澤、立道觀、做《大晟樂》、制定命寶,等等。

作為一國之君,耽於享樂的徽宗到底做了什麼也許他自己也不明白,所謂上行下效,上梁不正下梁歪,最後國家成什麼樣,也許他也沒料到。

為了興建宮殿園林,不僅大肆征收勞役,更是大興花石綱,使得皇帝耽於享樂,官吏大發橫財,而百姓卻傾家蕩產、賣兒鬻女,最終激起民變,有名的方臘起義,就是在這個背景下。

這也是蔡京執政的一貫作為,向徽宗大獻諂媚,不顧民生,不顧外有強敵窺伺,最終釀成慘劇。

客死潭州

至於蔡京是如何上位,在在相位上有何作為,為什麼會四起四落,這些大部分人並不太關心,我們關心的是他的結局如何,是怎麼死的,死了家族又如何?這樣的大奸臣是否遭到應有的結局。

雖然在南宋史學家王明清的《揮麈後錄》中有這樣的記載,說蔡京被貶之後,雖然攜帶巨富前去赴任,可是因為他作惡太多,招致老板姓的反感,在路上用錢也買不到東西,最終餓死街頭。

但我個人覺得,這純屬臆想,雖然寄托了他希望蔡京『不得善終』的想法,但是這個說法太過於不符實際,也顯得作者太過於不食人家煙火,或者說當時的文人地位太高,哪怕有如此惡名,依舊不敢讓他慘死。

先說不符實際:

1.『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哪怕有人會不賺錢,但做生意大部分都是為了錢,不可能有買賣不做。

2.蔡京又不是NPC,頭上沒有標記,普通人看到了也不認識。

3.哪怕是認識了,蔡京權傾天下,雖然被貶,那也是官員,不說代表朝廷,哪怕是自己的私人部隊,也不是百姓敢對抗的,還怕弄不到糧食?

4.蔡京是『六賊』,可是這隻代表部分人的觀點,或者說朝堂上的觀點,百姓有誰知道蔡京是哪位?百姓最痛恨的未必是廟堂上的那一位吧!

為什麼說作者不食人間煙火?

假如百姓真的知道他就是蔡京,又對他恨之入骨的話,怎麼『舍得』讓他餓死?

那麼多人被他禍害得家破人亡,難道沒有『匹夫一怒,血濺五步』之事?

大宋百姓真的這麼懦弱嗎?

所以說,蔡京餓死隻不過是部分人的臆想,真正的死因無非是年紀大了,長途奔波而亡,或者說勉強也算『善終』了。

行至潭州死,年八十。

——《宋史》

大宋重文輕武,向來優待文官,不殺文官,但是對蔡京卻是個例外。

蔡京有 記載的兒子共8個,其中一個娶了茂德帝姬,最後隨著她一起去了金國,沒有受到牽連,除此之外,還被賜死了2個,其他的要麼早就死了,要麼被流放到偏遠地區。

子八人,壝先死,攸、翛伏誅,絳流白州死,鞗以尚帝姬免竄,餘子及諸孫皆分徙遠惡郡。

——《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