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縣發現的宋朝『地下錢庫』
古時,陜西就因其優渥的地理環境與自然條件,被華夏先民贊譽為800裡秦川,先後有西周,秦漢,唐等國力強盛威名遠播的朝代首都定於此地。
就此數千載的時間裡,華夏先民沿著黃河周邊的土地發展壯大,為後世留下了數不盡的文化遺產。
所以陜西與河南又被中國考古學界並稱為文化遺產的風水寶地。
其地下埋藏的文化瑰寶至今在技術越來越先進的中國考古學界的勘探與發掘下,越來越多展現在世人面前。
這其中就有2010年陜西華縣一建築工地挖地基時不慎挖到『古代錢庫』的事件,好在考古隊搶救性發掘的速度十分及時。
大部分古代銀行的存款未遭到損毀,讓後世可以見到,先民了那驚人的創造財富的能力。
當時工地正在挖掘地基,結果還沒等工人們操縱機械挖掘幾下,土層當中就出現了奇怪的物件。
挖掘機鏟鬥當中,那一塊塊碧綠色的奇怪物件,讓在場的工頭大感不妙,連忙叫喊著讓工人們停下手中的活計。
果然當停工人們上前一看,那些碧綠色的物件不是別的,正是一塊塊銹蝕堆疊在一起的古代銅錢。
工頭魏某常年在工地奔走,對陜西地底下總能挖出文物習以為常。
十分清楚這次挖掘地基的行為,很可能又挖掘到了古代遺跡了。
所以他輕車熟路的一邊給工人們解釋這些東西是文物,教大家不要亂動,一邊給當地的文物保護部門打電話,詳細地告知了這邊的情況,希望盡早的派人講這裡保護起來。
這可不是在危言聳聽,就在魏某通知文物保護部門後不久,不知因何得到消息的小販就出現在工地周邊,開始打聽這邊工地裡到底挖掘出了多少文物了。
好在文物保護部門與當地警察趕來的及時,在工地中拉起了警戒線勸離了前來工地看熱鬧的群眾,才讓此次文物發掘變得安全有序。
根據工頭魏某的介紹,挖掘出來的銅錢不但保存完好數量也十分的龐大,裡面不少銅錢都是規規矩矩用堅固的麻繩串好,一看就不是尋常人家存錢的方式。
專家進入現場觀察後驚訝地發現,這個因為挖掘土方行為暴露的洞口裡面空間並不小。
所以帶隊的考古隊專家李隊長認為這裡是一處專門用來存放貨幣的錢窖,而非之前猜測的墳墓陪葬。
因為在古代,達官貴人們也是有存錢的需求的,但將錢財存放在地面上總的來說還是不夠安全的。
所以這些達官貴人大多都會選擇向下挖掘,把錢儲存在專門的地窖當中。
就算發生了兵荒馬亂,這些位於地下銀行的財產大多都不會受到太多的影響。
現在文物管理委員會的工作人員,還沒法核對這批文物準確的價值。
隻好就地開始保護性發掘工作。
因為此處地下銀行位置十分特殊,其上部大部分土層都位於一條公路的下方,在發掘過程中,時不時地就會出現震動與土塊掉落的情形,為此工作人員隻好在錢窖當中支起木架,冒著危險在其中加快發掘的步伐。
在經歷了數天的發掘工作後在場的文物工作者都被這批錢幣的數量規模給震驚到了。
由於數量眾多根本無法短時間清點出,所以考古隊們直接將銅錢稱重,估算大致有3噸的重量後,推算這些錢幣的具體數量與來歷。
專家表示,這些錢幣上大多都有北宋時期的紋樣與官方鑄造印記。
其中崇寧通寶與崇寧重寶兩種款式的銅錢,占這次發掘出的銅錢比重最高。
所以專家判斷這裡大概率是北宋時期的官方錢庫。
而且由於大量的錢幣上都有宋徽宗的印記,所以大家推測這個錢庫就是華縣縣志中所記載的北宋初年修建的錢莊。
隻不過後來金與南宋西夏等勢力,在此地多有交戰使得這裡的人口大為減少,所以錢莊才會將大批的銅錢全部封存至地下,以求將來王師北上時在物歸原主。
隻可惜宋朝終其一生都沒能親手消滅對手金朝,反而在後期被元朝所滅。
這裡埋藏的錢幣自然變成了無主之物,千百年間在此地默默無聞地在錢庫堆砌著。
那麼北宋在如此偏遠的地方修建規模如此之大的錢莊,意義何在呢?
縱觀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商品經濟最為發展的時期便是宋朝。
其商品經濟所帶來的歲數最高時能達到1.6億貫,遠超之前的朝代。
而陜西的華縣,自古以來便是渭南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
古時還被稱為鄭縣時,其上與貿易相關的機構組織就已經十分發達,南北往來的商人經常在這裡進行小規模的集市貿易。
再加上北宋此時,並未像漢唐時收復西域,所以大量的邊境轉口貿易也都集中在陜西省附近,在這裡西夏以及西域諸國的大量貿易必然會在華縣這個接近中原地區的縣城聚集。
所以宋朝在這裡修建大型錢莊,用於兌換和平抑貨幣,那是在理所應當的事情。
所以本次挖掘出來的潛力對於考古學界來說是了解北宋時期經濟發展以及商貿交往情形的重要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