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遠交近攻,大秦為啥橫掃六合,而宋朝卻有靖康之恥?《網路歷史》

在中國的歷史上,有兩個王朝同根同源,而且采取的重要戰略都頗為相似。

然而,他們的結果卻完全相反:一個因此而稱霸天下,一個卻因此而幾乎亡國。

這兩個王朝就是宋朝和秦朝:他們都采用了遠交近攻的戰略。

可能許多人都會覺得驚訝:宋居然與秦國一樣采取了遠交近攻?

是的。

他們不僅僅一樣采取了遠交近攻,而且跟秦國還有同一個祖宗。

古代的秦國和趙國,都是源自於伯益;伯益的後代一支發展為秦國,另外一支發展為趙國。

而趙國之後就發展出了趙姓,所以,趙宋和秦國,算得上同根同源。

大約是因為同根同源的原因,他們兩個國家都選擇了對外遠交近攻。

可是,兩者的結果卻迥然不同:秦國因為遠交近攻而稱霸天下,宋國因為遠交近攻而兩次亡國。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宋朝自從建立的那一天起,就在武力上存在缺陷。

這其實也是當時的情況所迫:一方面唐末以來的武將割據,使得趙匡胤不得不限制武將集團,避免宋朝發展成五代十國模式;另一方面,武將粗暴的治理社會,也使得當時的許多世家大族不滿,他們為了自己的生存和賺錢,也不希望繼續這種模式。

所以,宋朝建立後一直在武力上不顯赫。

西北出現一個西夏,西夏壓著宋朝打;北方出現一個遼國,遼國又壓著宋朝打;再出現一個金國,金國又壓著宋朝打;後面又出現一個蒙古,蒙古還是壓著宋朝打。

面臨這種時刻挨打的局面,宋朝人想出了『遠交近攻』的戰略:聯合新興勢力,去對付舊的敵國。

但尷尬就尷尬在,他們每次聯合的新興勢力,都會成為新的敵人。

而且,由於他們源源不斷的扶持新興勢力,往往新的敵人比舊的敵人更加難對付,實力更強大。

比如,一開始的遼國,跟宋朝打也就是五五開的樣子;後面的金國就不一樣了,宋朝漸漸的勝少敗多;等到蒙古出現時,宋朝就隻能龜縮城中打防禦戰了。

那麼,為什麼宋朝會搞成這樣呢?

明明人家秦國玩得很好,怎麼到宋朝手裡就變味了呢?

其實,宋朝之所以把遠交近攻玩崩了,原因在於他們內部有著一批『神通廣大』的『主和派』,他們總是在關鍵時刻,把宋朝的大好局面砸得幹幹凈凈。

比如,靖康之變當中,其實金兵完全打不下東京城,而且宋徽宗也已經讓老將種師道帶著精兵前來救援了。

但是,就是在這麼關鍵的時刻,宋徽宗莫名其妙的退位,新即位的宋欽宗又莫名其妙的議和。

等到老將種師道到來,主戰派的力量強勢了一些,主和派也不反對打仗,既然你們要打,那就打吧!

可是,種師道還沒有準備好,宋軍也完全不急著打,卻突然有人背著種師道單獨與金兵開戰,然後打了一個大敗仗。

結果,一下子就把剛剛支愣起來的宋欽宗嚇壞了,態度來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從急於求戰再次變成了急於求和。

之後,在東京城尚有遠超金兵實力的情況下,他和他父親都莫名其妙的被金兵擄走。

在遠交近攻的具體事務當中,也有人故意操控。

為什麼宋朝的遠交近攻搞不好呢?

因為他們總是在一個關鍵節點上出問題。

即扶持新興勢力到能達成平衡的那個節點時,正常情況下應該趕緊停止對他的扶持,轉而扶持敵對面,使得新舊兩個對手互相削弱;但是,宋朝每次在這裡出問題,要扶持就得把對方扶持成遠超自己的敵人,最終自己吞下苦果。

這是宋朝皇帝太傻?

顯然不是,而是裡面的『主和派』太過於神通廣大,總是在關鍵的時刻橫插一腳,把大好的局面砸個稀巴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