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該是狀元,因科舉答卷快比旋風,被宋真宗給他獨創了一個罪名。《網路歷史》

金榜題名自然令人羨慕,古代的狀元郎,無不都是才高八鬥且文思泉湧之人,如此才能在科舉考試中拔得頭籌。

不過您可能不知道,其實狀元也並非『能者居之』,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狀元』,就是因為一件小事,被皇帝硬生生降為了探花。

此時問題來了,這一切究竟是怎麼回事?這位『狀元』又會是誰?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本號作者刪除。

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公元978年,歷史上發生了一件大事,即五代十國後期的吳越國王錢俶,將自己所轄的兩浙一帶國土全部送歸北宋,共計十三州一軍八十六縣。

錢俶所做之事,不僅為當時國家統一做出了貢獻,同時也保住了錢家在吳越地區的實力。

作為吳越地區的望族,錢家可謂是人才輩出,尤其是前吳越王錢倧之子錢易,更是當時令人矚目的青年才俊。

錢易兒時便表現出了異於常人的文學天賦,加之門庭顯赫,自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可是命運似乎在故意捉弄於他,錢氏宗室子弟大多都被封官,唯獨他與兄長錢昆鬱鬱不得志。

其實這並非是錢易的能力不夠,反而是因為皇帝認為他能力太過出眾,一旦起用便難以駕馭,故此才會刻意將其雪藏。

錢易並不是甘於人後之人,自視甚高的他,自然受不了周圍人異樣的眼光,故此便發奮讀書,立志以科舉的途徑入仕。

有句話叫做『是金子總會發光』,錢易的才華根本無法被遮掩,在歷次的考試中,他一直名列前茅,並順利入選了殿試的名單,由皇帝本人親自出題拔擢。

此時在位的皇帝是北宋第三位皇帝宋真宗,同樣也是一位文采橫溢者。

可是令宋真宗沒想到的是,他絞盡腦汁為錢易等考生出的三道『難』題,居然被錢易以半天的時間全部答完,這令素來自詡驕傲的宋真宗很不快,於是便為錢易扣上了一頂『輕俊』的大帽子,嘲諷其華而不實,不僅取消了他禦試的資格,甚至連進士的頭銜也一並剝奪。

如果按照我們的眼光來看,宋真宗逃脫不了『文人相輕』的嫉妒心理,不過他畢竟是皇帝,金口玉言之下,錢易自然成了倒黴蛋。

至咸平二年,錢易又『卷土重來』,再次以才華考取了進士,在他看來,以自己的能力絕對會脫穎而出考中狀元,可主考官卻不想惹事,這位被皇帝點名『封殺』的狀元郎,他是萬萬不敢提拔的,於是大筆一揮,錢易便成了榜眼。

榜單公佈之後,錢易對結果頗為不滿,素來在府上說一不二的他,便立馬修書一封,進呈給當朝的天子。

書中內容引經據典,文字辭藻華麗,宋真宗閱後連連點頭,暗自佩服錢易才學過人,但是書中多有對宋廷制度的譏諷之語,令皇帝對其本人更加厭惡,隨即傳下諭旨,取消錢易的榜眼位,直接改成了第三名的探花。

盡管如此,錢易也總算是踏入了仕途,被任命為光祿寺丞、通判蘄州。

錢易在任時,對當地的政治體制進行了很大的改動,他一面體察民情,為百姓革除貪官污吏,另一方面奏請朝廷,希望能取消殘酷的肉刑,以德化的方式感悟百姓,令其遵紀守法的行為是出於內心,而非是懾於官府的刑法。

錢易的這些『過界』舉措,宋真宗看在眼裡甚是反感,但是對於其革弊的能力還是給予了一定的嘉許。

景德二年時,由於政績突出,錢易受到眾人推舉,升任為信州通判,管理當地一切事宜。

時逢宋真宗親自前往泰山進行封禪,錢易便趁此機會寫下一篇《殊祥錄》進獻皇帝,此文雖已佚失,但是根據結果推斷,其中肯定不乏諂媚拍馬之語,因為該書被禦覽之後,錢易立馬成為了太常博士、直接躋身於集賢院學士之列。

縱觀錢易的一生,從年輕時的恃才傲物,到中年時的鬱鬱不得志,再到放低身段乞求官位,他的性格改變充滿了辛酸與無奈。

想必錢易已經明白了一個道理,隻有做更大的官,自己本身的能量才能越大,為百姓謀福利的機會也就越多。

可是上天並沒有給他留下太多的時間,至天聖三年時,錢易終於被提拔為翰林學士後,便在不久之後撒手人寰。

才子的去世自然令人嘆惋,但是其本人也為後世留下了許多傑出的著作,如《金閨瀛洲西垣制集》、《青雲總錄》等等,而他一生的事跡,也被廣泛收錄於《宋史本傳》、《宋史·錢惟演傳》、《圖繪寶鑒補遺》等著名作品中。

太史公司馬遷曾說過『人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人的一生很短暫,是是非非蹉跎一生,盤點一下,究竟做了多少無愧於心的事兒,也許錢易的故事,真的會給我們帶來很多關於人生的啟示與感悟。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