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恒憨厚善良且政敵不少,他靠什麼順利即位成為宋朝第三位皇帝。《網路歷史》

封建王朝在皇權交替之時,往往是最危險的時候,一些別有用心的人都會趁此機會發動政變,或者另立新君。

如果處理不好皇權更替,那麼帝國的命運可能發生轉折。

宋真宗趙恒是北宋的守成之君,他在位時簽訂了『澶淵之盟』,此後遼宋百年間再也沒有大的戰事。

宋真宗作為守成之君還是很成功的,北宋進入真正的繁榮階段。

但在宋真宗即位之前卻是暗流湧動,當時趙恒的政敵並不少,且趙恒是個比較憨厚善良的主,那為什麼宋真宗能順利即位呢?

圖1 澶淵之戰

李氏皇後和太監王繼恩密謀失敗

想當年趙匡胤死後,宋皇後就曾讓太監王繼恩去讓趙德芳進宮,然而王繼恩卻偏偏去找趙光義,之後才有趙光義即位成為宋太宗。

自古太監很少有善類,而王繼恩也同樣不是個正經太監,這位深受趙光義信任的大太監,在趙光義剛死後馬上叛變,真的很讓人不恥。

李氏皇後是開國大將李處耘的女兒,乾德四年《966年》,太祖在位的時候嫁給了趙光義。

雍熙元年《984年》,李氏被封為皇後。

其實李氏皇後比較賢惠,和趙光義感情深厚,對子女也很好。

李氏皇後為趙光義生下兩個兒子分別是趙元佐、趙恒,只要孩子多那就會有親疏遠近。

就好比我們現在都開放了二胎,但多大數父母更加偏愛老二,隻不過李皇後更喜歡老大趙元佐,或者說其孫子趙允升。

太宗趙光義去世後,李皇後想改立趙元佐為皇帝,而大太監王繼恩也參與了此事。

史料記載『內侍王繼恩忌太子英明,陰與參知政事李昌齡、殿前都指揮使李繼勛、知制誥胡旦謀立故楚王元佐』

圖2 宋真宗,趙恒《968年-1022年》

意思就是王繼恩忌憚太子趙恒的英明,和李昌齡、李繼勛想搞政變改立趙元佐。

趙元佐是皇帝嫡長子,隻不過趙元佐早在叔叔趙廷美死後就瘋掉了,精神不太正常,還有暴力傾向。

如果趙元佐即位,那麼對於大宋的江山非常不利,趙元佐容易被人利用或者控制,王繼恩可能就是篡權奪位的人。

李皇後、王繼恩、李昌齡、李繼勛都是太子趙恒的政敵,而趙恒此時好像並沒有對皇位有太多覬覦。

王繼恩在找宰相呂端商量的時候,被呂端扣押,這才化解了這次陰謀政變。

李皇後和王繼恩的組合並不牢靠,王繼恩可以說是個渣太監,而李皇後也不是個女強人,李皇後在呂端的震懾下同意立趙恒為皇帝,改立新君的陰謀失敗。

圖3 趙恒書法

李氏家族成員李繼隆沒有實權

李氏家族能人輩出,不僅有開國元勛父親李處耘,還有軍功卓著的兒子李繼隆,而李氏皇後就是李繼隆的姐姐。

這最強外戚組合在當時也是權重望崇了,理論上說李繼隆可是個正經的皇親國戚,吃盡穿絕一生富貴。

不過李繼隆並不是那種紈絝子弟,他在軍中效力,他一切權位都是憑著軍功得來的,這一點很讓人佩服。

李繼隆是趙光義執政後期最信任的武將了,雍熙三年《986年》,曾經帶兵征討西夏李繼遷,擊敗李繼遷所部人馬『繼隆遣劉承蘊、田敏會遇討之,斬首數千級,獲牛馬、橐駝萬計』李繼隆在當時可謂首屈一指的名將了。

在五代時,邊疆大將反殺皇帝的橋段很多,『黃袍加身』的戲碼是一再重演。

為了避免這一幕,趙匡胤稱帝後采取了一些列措施,趙匡胤把原宰相的權力分為三大部分,設立了政事堂、樞密院、三司,分管行政、軍事、財政。

圖4 北宋專制主義集權官制體系示意圖

對於軍權趙匡胤分得就更加復雜,統兵的是三衙,分別是殿前司、侍衛親軍馬軍司、侍衛親軍步軍司,三衙擁有統兵權,而沒有調兵權。

樞密院有調兵權,但沒有統兵權。

這樣軍權就能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

此時的李繼隆就是如此,就算他軍功再高,也無法調動軍隊。

假如李繼隆想幫姐姐另立新君趙元佐,那也是有心無力,沒有軍權就意味著沒有實力,他拿什麼來抗衡皇權,並且李繼隆還是個很識時務的人,也並沒有反叛的心理。

既然李繼隆這個強大外戚用不上,李皇後和王繼恩就隻能孤軍奮戰了。

圖5 趙光義《939年-997年》,即宋太宗

宋太宗趙光義死前做了完善的準備

趙光義上位並不是很正規,所以他一定會提防身邊的人是否有異心,他很快就逼死趙德昭、趙德芳、趙廷美,至此皇位隻能落在他兒子們手中,這隻是趙光義做的基礎工作。

宋太祖趙匡胤的死很蹊蹺,是突然死亡,所以趙匡胤無法安排後事,接班人根本沒有確立,金匱之盟這個東西也還沒有法律效力。

趙光義則不同,他在第一次伐遼後有了箭傷,並多次請名醫為他診療,時好時壞。

以趙光義陰謀算盡的性格,必定會為後事做好準備,趙光義從小受到皇家教育,讀過很多書,雖然沒有太多軍事天賦,但處理政務的能力是數一數二的,且趙光義以勤政自居,也不好色。

對於國家來講,趙光義還是比較負責的。

趙光義的病也不是突然發作,病情是逐漸惡化,他有充足的時間準備,為了帝國的傳承,對繼承人的問題上他絕對不會含糊的。

為什麼宰相呂端能從容不迫搞定這一切,我想早就和趙光義商量好了,有準備自然心裡有底。

圖6 呂端《935年-1000年5月9日》,字易直,幽州安次《現廊坊安次區》人

宰相呂端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呂端,字易直,幽州安次人。

宋太宗在位之時,就對呂端評價很高。

史料記載『端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並且趙光義曾下令,只要是中書省的奏疏,必須經過呂端的審核,他才能批閱。

原文是『自今中書事必經呂端詳酌,乃得聞奏』可見趙光義對呂端有多麼信任。

趙光胤死後,大太監王繼恩馬上找到呂端索要遺詔,沒想到的是,呂端卻把王繼恩騙到房間中關了起來。

王繼恩失蹤後,李皇後就沒有了主心骨。

此時最緊要的就是馬上讓趙恒登基繼位。

於是呂端走進皇宮,李皇後見到呂端後問:『先帝已經去世了,正常應該立嫡長子《趙元佐》為皇帝,現在該怎麼辦呢?』呂端回答:『先帝早就立下了太子《趙恒》,現在卻要更改,怎麼可以違背先帝的命令呢?』李皇後見此情景也認慫了,無話可說,在權衡之下,同意立趙恒為皇帝。

圖7 北宋地圖

呂端本身眼神兒不太好,身材還很胖大,行動不便,看起來並不像個精明的臣子。

不過呂端卻真的是『大事不糊塗』。

趙恒即位的時候,大臣們都跪倒磕頭,此時呂端卻立而不跪,接著呂端在沒有獲得任何人同意下,就擅自走到皇帝面前,把垂簾掀看,確認了坐在皇位上的人就是趙恒。

確認後,呂端才又回到殿下,跪倒高呼萬歲。

這就是宰相呂端,幫助宋真宗趙恒成功登上帝位,挽救帝國於危機之中。

宋真宗即位前的這段時間,可謂風起雲湧,兇險異常。

好在趙恒順利當上了皇帝,也把帝國帶上了正軌,國家也從此更加繁榮安定。

文:九魚亭

參考文獻:《宋史》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