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元年正月,金軍圍困北宋都城汴梁,在金軍的重重圍困下,汴梁城內人心惶惶。
太上皇南巡,欽宗羽翼未滿,主戰派和主和派爭執不下。
城內流氓地痞趁亂打劫,居民官兵稍有不慎就被視為奸細。
內憂外患之下這座百年都城危在旦夕。
而此時守城重任竟被宋欽宗托付給了一名從未帶過兵的侍郎官李綱。
但正是李綱在危機時刻砥柱中流,汴梁城才躲過一劫。
一個月後,金軍攻城不下撤軍,李綱功績就此彪炳史冊。
就連朱熹都對他贊賞有加:愛國憂君之志不可奪,可謂一世偉人矣!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如果沒有金國軍隊的大舉進犯,史書上絕不會為他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上圖_ 宋欽宗趙桓《1100年―1156年》
為何宋欽宗會讓一個從未帶過一兵一卒的侍郎李綱負責防禦京城?在防禦京城期間李綱又做了哪些努力?
靖康元年,金軍剛過黃河還沒到汴梁城下,欽宗身邊的官員立刻分為兩派。
一派主和,以宰相李邦彥為首。
一派主戰,李綱身先士卒。
主和的李邦彥也並非貪生怕死。
畢竟宋遼在澶淵之盟後北部邊疆已經實現百年和平,將士突面金國銳旅,恐怕力不從心。
汴梁貴為都城,天子坐鎮其中,稍有閃失恐怕國將不國。
而金國發動戰爭半為劫掠財寶,只要賄以金銀料想不難退兵。
雖然李邦彥的說的頭頭是道,但是金國滅遼之後,野心不止於眼前的金銀珠寶。
除了巨額軍費和天文數字的歲幣之外,金國還要求割讓中山、河間、太原三鎮。
這三鎮是北方屏障,金軍此次圍困汴京失敗就同久久無法攻克太原有關。
如果獲得三鎮,金軍可以隨時對汴梁城發動進攻。
失此三鎮無疑是覆國之兆。
上圖_ 李綱《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紀
大宋軍隊也確實孱弱,但李綱的抵抗也不是打嘴炮。
都城汴梁城墻高數十丈,周長近百裡,城內糧草充足,閉門不開都能堅持數年。
更重要的是,金軍預期通過東西兩路合圍汴梁,而粘罕率領的西路軍久攻太原不下,不敢繼續前進。
翰離不率領的東路軍長途奔襲,人困馬乏。
雖然號稱十數萬,實際不過五六萬。
這五六萬的軍隊不足以把汴梁團團包圍,汴梁還能在側面開城門同外界聯系。
如果等到四方勤王部隊會師城下,派使求和的就是翰離不了。
在金軍兵臨城下前,李綱不過是兵部侍郎。
由於身份低微,李綱沒能力影響中央決策。
李綱之所以能在汴京防衛戰中大展身手,全靠他自己毛遂自薦。
宋朝中央決策由皇帝和一眾宰相、執政共同商議。
還是兵部侍郎的李綱沒有資格參與會議。
正月初四,李綱聽說宰執跟著欽宗商量如何出逃,破例闖入禦前會議。
一通辯論之後欽宗也覺得自己臨危受命當的這個皇帝不是用來出逃的。
更重要的是,李綱的分析入情入理,背靠汴梁高聳的城墻,宋軍未嘗不能一戰。
上圖_ 北宋開封城《汴京》平面佈局示意圖
同其他主戰派不同,李綱不是光說不練的臺諫官。
當時主戰的人不少,說起來也都頭頭是道,但要讓他們任何一個接手城防都立刻閉嘴走人。
但李綱不同,在白時中、李邦彥的威脅下,他坦然答應接手汴梁城防,組織軍民防禦金兵入侵。
李綱接手城防後欽宗大喜過望,立刻升他為尚書右丞。
李綱這才能名正言順的參與決策。
雖然升了李綱的官,但是戰是和欽宗依然搖擺不定。
為了能在汴梁城遭遇不測的時候快速逃跑,欽宗的行李用品都被搬上車,就等著開溜。
李綱接手城防後面對的問題雖然棘手,但是卻也不是難比登天。
首先,金國的兩路大軍隻來了一路,翰離不不敢貿然發起總攻。
其次,勤王部隊正在星夜兼程的趕來救援,只要等到了救兵一切都好辦。
上圖_ 《清明上河圖》中的汴京城
上圖_ 《清明上河圖》中的汴京城
此時擺在李綱面前的其實隻有三個問題,解決了這三個問題守住汴梁不是難事。
- 第一,皇帝要跑路
幹了一輩子文臣的李綱竟然有十分敏銳的軍事嗅覺,他知道此時汴京最大的威脅不是城外安營紮寨的金軍,而是城內浮動的人心。
而人心所指,全在欽宗。
欽宗如果學他父親徽宗溜之大吉,汴梁城內的百姓必然會放棄抵抗。
到時候不用金軍入城,光是城內流氓趁亂打劫就足夠讓這座百年都城毀於一旦。
為了留住皇帝,李綱開始煽動禁衛軍。
皇帝不是平民百姓,想要出逃必須有軍隊護衛。
禁衛軍一旦嘩變,欽宗的下場恐怕就離唐玄宗不遠了。
在李綱的脅迫和說服下,欽宗隻能固守汴梁城,不敢再做跑路打算。
前腳剛把皇帝穩住,後腳李綱就拉著他來到宣德門閱兵。
雖然欽宗並不十分情願,但是李綱卻做足了文章。
當著皇帝和守城將士的面,李綱拿出了早就準備好的檄文高聲宣讀。
念完檄文後,全場的人都激動的熱淚盈眶。
穩住了人心,調動了士兵積極性,李綱的任務就完成了一半。
上圖_ 金朝騎兵
- 第二,城防不嚴密
本來汴梁城在城墻的守護下可以說是固若金湯,但是徽宗時期大興土木,一味追求建築美感,許多用於防禦的木質塔樓都被拆除,這極大的降低了城墻的防禦能力。
重修木質塔樓是件漫長的工程,李綱隻能采取其他措施彌補沒有塔樓帶來的缺陷。
首先,李綱指揮制造了大量弓弩和投石車。
同投石車一同運上城墻的還有巨量磚石。
這些磚石不但能夠用來攻擊,還能修補被破壞的城墻。
負責使用這些守城器械的士兵被分組委派給宗室、武將指揮。
每支部隊背後都有專屬市民負責後勤補給。
這樣一來李綱算是初步完善了守衛部隊的指揮系統和後勤系統。
上圖_ 保衛城池的宋朝武士
- 第三,城中有內亂
從正月初五,金軍就不斷對汴梁城發動進攻。
得益於李綱的組織協調,這些進攻都被守城士兵化解。
雖然雙方互有傷亡,但是金軍並沒有占到便宜,汴梁城依然是鐵板一塊。
但是初九日李綱巡檢到酸棗門時,卻發生了十分不和諧的一幕。
多虧李綱處理得當,否則汴梁城內的所有努力都可能功虧一簣。
原來,守衛酸棗門的宋軍人心浮動,幾個行跡可疑的士兵被當作奸細斬首示眾。
古往今來,兩軍對壘奸細都是最被人憎惡。
一個奸細在破城中的作用往往敵得過城外千百名將士。
金軍攻城時斷時續,酸棗門將士斬首奸細情有可原。
如果換做其他指揮官,很可能會鼓勵這種鋤奸行為。
但是手托汴梁城安危的李綱卻從中看見了不好的勢頭。
此時汴梁城防務已經完善,奸細或許有,但是畢竟是極個別,如果鼓勵底層士兵濫殺,必然會傷及無辜。
如果不加制止,『奸細』隻會越殺越多,到謠言漫天的時候人心就散了。
李綱立刻下令抓住殺人的士兵斬首示眾。
同時下令如果有人抓到奸細必須上報核實,如果私自處死就以殺人論處。
同時,李綱還組織群眾日夜巡邏,以免有地痞無賴趁亂打劫。
如果有人趁著金兵圍城發國難財,絕不姑息。
上圖_ 李綱墓,位於閩侯縣荊溪鎮大嘉山南麓
上圖_ 李綱墓,位於閩侯縣荊溪鎮大嘉山南麓
三管齊下,李綱立刻穩定了城內人心,他組織起來的抵抗力量一次又一次擊退了翰離不的進攻。
有了李綱的武力防禦做後盾,朝廷中的主和派才有能力同金軍坐在談判桌上討價還價。
作為文臣,李綱的軍事能力畢竟不如久經沙場的將軍元帥,能抵禦住金軍的第一次進攻已經是難能可貴。
九個月後金軍卷土重來,李綱也因為朝廷內部的政治鬥爭遠離汴梁,如果此時他又一次重挑舊擔,再次肩負守城重任,結果也難保盡如人意。
文:劉不成
參考資料:
1:《汴京之圍:北宋末年的外交、戰爭和人》,郭建龍
2:《大金吊伐錄校補》
3:《宋史》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