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安史之亂開始,直到大宋王朝正式建立,這期間兩百多年的時間,中華大地上經歷了無數次戰亂和政權更迭,一個又一個諸侯你方唱罷我登臺,世道之混亂為中國歷史上所少有,所造成的傷亡和破壞也是驚人的。
支撐這種毀滅性的混亂背後,是武人集團權力的極度膨脹。
而身為武人權力集團中的一員、又經歷過這種混亂的宋太祖趙匡胤,便決心要終結掉這種混亂。
實際上,趙匡胤對武人集團心態是矛盾的:
- 一方面,他毫無疑問是武人集團中的既得利益者,他依靠家族軍功起步、又倚靠自己的武將班底成功奪取皇位建立大宋;
- 另一方面,他身在其中,也深知武人集團的破壞性和不穩定性。
正如他與開國宰相趙普說過:『五代方鎮殘虐,民受其禍,朕令選儒臣幹事者百餘,分治大藩,縱使貪濁,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上圖_ 宋太祖雪夜訪趙普
建隆二年七月初九的一個夜晚,在東京汴梁城,趙匡胤召集自己的大將們一起喝酒,席間,宋太祖向大將們表示,自己雖然貴為皇帝、卻還不如當個節度使快樂。
諸將忙問其故,趙匡胤說:『居此位者、誰不欲為之』。
在太祖皇帝的瘋狂暗示之下,大將們於次日上書請求罷免禁軍職位、解除兵權,被厚賞之後退休回家。
雖然這些人日後還有機會隨駕出征、擔任地方職位,但已經沒有了可以左右時局的軍事力量了。
這就是著名的『杯酒釋兵權』事件。
到此,宋太祖是否就終結掉了五代以來武人權勢膨脹的問題呢?
顯然沒有。
如果一次宴席,就能讓困擾中國兩百多年的疑難雜症解除,讓千千萬萬的武人階級放下自身利益,甘心做被統治的一員,那皇帝豈不是太好做了?
實際上,解除親信大將的兵權,隻是宋初『削藩』計劃的一部分而已。
上圖_ 宋太祖《927年-976年》,即趙匡胤
正如在杯酒釋兵權的宴會上,趙匡胤說自己寧願當一名節度使而不是皇帝,便表達了節度使職權已經近似皇帝的事實。
這便是宋初面臨的武將困境,即武將藩鎮權力的過度膨脹。
從唐朝中期開始,因為戰爭從邊疆延伸到了內地,因此唐玄宗所設立的藩鎮也從邊疆一路設置到了內地。
這些藩鎮的節度使們不僅對軍隊有絕對的領導權,而且其轄區內如財政、民政、貿易等控制權,均是獨立領導,因此在地方上做一個節度使,就如同到了一個獨立王國做土皇帝。
彼時中央政權對於藩鎮將領的統治,就如同春秋時代周天子對諸侯的統治,極不穩固。
上圖_ 唐末藩鎮圖
而藩鎮內部,不穩定性依舊存在。
因為藩鎮節度使自身就是武人集團中的一員,因此想要把持住轄區內的行政權,就必須派遣自己的親信武將去擔任行政官員。
結果各級行政官員的位置也被武人集團所霸占。
這些中下層軍官自己在地方上羽翼豐滿以後,挑戰節度使權威的人也不在少數。
那個時代,就是名副其實的『武人政治時代』,所謂權隨兵來。
況且對於趙匡胤而言,武人的威脅是感同身受的——他自己就是依靠自己的武人集團的支持,從軍事首腦變成了國家首腦。
無論他自己對於周國政權有多少感情在其中,他的部下於此是無法共享的,一旦以趙匡胤為首的勢力做大做強,足以推翻中央勢力的時候,這些渴求更進一步富貴的武人們必然極力慫恿、促其成功。
盡管趙匡胤完全可以彈壓自己的親信武將,但他無法直接控制圍繞這些武將所形成的新的政治力量,如果不從制度上解決這個問題,宋朝也無法長久下去。
上圖_ 北宋版圖
因此,趙匡胤僅僅解除自己親信的兵權是遠遠不夠的,他還需要將改革的屠刀指向地方上的藩鎮制度。
對此,趙匡胤和他的謀士們的策略是:『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
- 太祖的第一刀,砍向了藩鎮頭領的權力:
在第一批藩鎮大將被罷免之後,朝廷立刻授予高官厚祿,並使之居住京師加以控制,終宋一朝,雖然武人的地位和職權較低,但是武人的待遇卻極為優厚。
同時朝廷會委派在京文官前往原藩鎮擔任行政長官,這一官職後來便演變成了知州、知府等官職。
不僅如此,知州們的任期也被限定在三年,流動的官僚無法形成勢力,也就解決了封疆大吏擁兵自重的問題。
上圖_ 宋朝軍隊
- 第二刀,是削弱地方中下層軍官的權力:
正如節度使被知州等官員所取代那樣,朝廷也開始在地方委派知縣擔任地方行政官員,而不再由鎮守將校兼任。
同時,知縣的選派也與科舉掛鉤,由中央統一考核、委派,這就斷絕了地方武人壟斷選官、任官的權力。
同時設置縣尉,類似今天的警察部隊,來維護地方治安,從而剝奪了基層武將幹預縣一級行政的權力。
值得一提的是,縣尉也是由中央委派的。
上圖_ 宋朝文人出行
- 第三刀,則是瓦解大將的親信集團,進一步削弱藩鎮的凝聚力和號召力:
原先的藩鎮大將,為了擴充自己的親信勢力,將轄區內的文職工作,如稅收、民政等問題委任給了自己的親信部將,而原本負責這些任務的文官則邊緣化。
宋太祖改革以後,嚴格禁止大將將轄區內的文官權限交給自己的親信武將,因此地方文官得以重新執掌行政權力。
此路一開,宋朝對於文官的需求量大增,客觀上刺激了科舉制度的蓬勃發展。
而武將從此僅僅掌握訓練、帶兵的權力,而不得幹預州郡的行政事務。
上圖_ 宋代官制簡表(元豐以前)
經過宋太祖趙匡胤的一系列改革,宋朝從中央到地方都建立了完備的官僚制度,節度使也從原先的獨立諸侯,逐漸演變成了一種虛位榮譽,而延續了兩百多年的武人政治也就此終結,宋朝也終於進入『文官政治』時代。
但文官政治發展到了一定程度,卻走上了重文抑武的軌道,逐漸成為宋朝的另一個弊病,這想必是宋太祖、宋太宗未曾想到的。
文:左光鬥
參考資料:《宋史 趙普傳》《續資治通鑒長編》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