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如今我們已經習慣了『垂足而坐』的高腳家具,不管是靠背椅還是扶手椅等,均解放了我們的雙腿,而高腳餐桌、辦公桌等也更符合我們的自然狀態。
然而古人晚至唐代,基本上仍保留著席地而坐的傳統。
宋時,席地而坐到高腳家具的轉變是中國家具發展史中的一次大變革,雖隻是家具的增高,但背後的觀念轉變和其在社會生活中引起的蝴蝶效應不容小覷。
自古以來中國都有講求『禮』的傳統,禮不僅僅是表演性的儀式,更重要的是使人生活秩序和精神意識和諧交融,精細制作而成的家具自然不隻是滿足器用功能,其形制的變遷也蘊含『禮』的迭代。
上圖_ 東漢 講學畫像磚裡的『坐姿』
上圖_ 跪坐的坐姿
一、宋前家具簡史
遠在新石器時期,祖先就發明了用於防潮的席,浙江田螺山出土了黃色的纖維制品,經鑒定為河姆渡居民使用二經二緯編織法制作的蘆葦席,這可能是中國最早的家具雛形,表明人們對室內起居產生了有意識的講究。
到商周後,席在人們生活中越來越重要,逐漸變成必需品,《周禮》中記載了有關用席的禮儀制度,『掌五幾,五席之名物,辨其用,與其位』。
總體而言,作為席坐的用具在兩周發展成熟,它與工藝技術的長足發展同步,也與禮制的建立同步。
與席配套使用的矮腳桌具有如馮幾、俎、禁、棜、案等,均出土有豐富的考古資料。
上圖_ 西周銅棜
上圖_ 春秋戰國墓出土漆木俎
上圖_ 商代末 殷墟時期《公元前13-11世紀》饕餮紋板足懸鈴青銅俎
東漢末年胡床的傳入打破了中國席地而坐的起居傳統,《後漢書》中記載漢靈帝尤其是胡風的忠實粉絲,他『好胡服、胡帳、胡床、胡坐。
乃至京都貴戚皆盡為之』皇帝的好惡會導致上行下效,因而很多王公貴族都將使用胡床作為一種流行,並且影響到下層人民。
胡床類似今天的小馬紮,給中國固有的席地而坐的家具體系帶來新風尚,不過影響力有限,也並未促進中國家具制造的改變。
上圖_ 胡床
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傳入中國,還帶來了禪椅,將『椅子』這種新的家具帶入人們的生活,不過長久僅限於佛教信徒使用。
唐朝是一個思想碰撞、民族融合的時期,人們的家具觀念也發生了變化,上層階級開始接受高坐家具,因此形成了高坐家具與低坐家具並存的局面。
不過高坐家具並對傳統的起居方式產生根本性的沖擊,由於種類不全、傳統禮制局限和技術水平低等多方面原因,高坐家具並沒有得到實質性的發展。
上圖_ 《十八學士圖》中的禪椅
二、宋代『高腳家具』之風
宋代是中國歷史上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一個時代,陳寅恪有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這一時期的轉變體現在方方面面,生活起居中則是低型家具向高型家具的過渡,一個重要的改變是垂足坐的流行,並在禮制系統中也得到正名,人們逐漸改觀了曾經以矮坐為禮的傳統。
莊綽《雞肋編》中談到:『古人坐席,故以伸足為箕倨。
今世坐榻,乃以垂足為禮,蓋相反矣。
蓋在唐朝,猶未若此』不過士人對古典的坐姿仍有執著的依戀,因而這一過渡期十分緩慢,宋代在思想拉鋸中還是走進了高型家具為主流的新時代,不過低型家具的遺風卻始終沒有淡出人們的生活。
椅是高坐家具的重要代表,有時被稱為『倚』或『倚子』。
與高坐椅相伴使用的則是高腳桌,椅子和結為固定組合,在長久的演變過程中完成了家具陳設的一種新格局。
室內陳設的原則與前朝歷代仍然一致,即是保證人們活動的自由與靈活,不過更多了舒適的考量。
進入日常生活的高型家具,也多保持著可以方便移動的特性。
上圖_ 高坐椅
上圖_ 高坐桌
宋代是中國高坐家具定型的定型期,人們的起居活動從低矮向高處發展,這樣的變化也引發了社會生活中多方面的變遷。
北宋中葉以後,高坐家具已出現較多,《清明上河圖》中桌、凳等已遍佈汴京的大街小巷。
葬俗中一桌二椅『開芳宴』也能說明宋代這種桌椅的組合已經成為一種固定的生活風俗。
《東京夢華錄》記載的民間婚俗中,『婿具公裳,花勝簇面,於中堂升一榻,上置椅子,謂之高坐』,也是椅子步入重要禮俗的表現。
上圖_ 古墓壁畫中的高坐椅和高坐桌
三、為何這樣的轉變發生於宋代
家具是人們起居生活中的重要用品,自古以來與日常禮俗緊密相關,矮坐傳統在諸多沖擊中一直保守著主流的地位,可見家具的變遷並非一朝一夕能輕易改變。
宋代是一個思想解放、社會發展的時代,此時發生了很多重要的變革,均得益於時代背景提供的優良環境。
宋代皇帝趙匡胤在推翻前朝時,充分揚長避短,為了防止武將權力過大建立了以文治國的新理念,形成了一個以士大夫為主導文官政府機制。
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下,世人均重文輕武,使得宋代文化氣息濃厚,士人的影響力不容小覷。
自由的學術風氣,暢所欲言的寬松氛圍,為新的風潮在推廣過程中只要確有其理就不會受到大的阻力,這就為宋代打破傳統的『席地而坐為禮制正統』的觀念提供了契機,也為高坐家具的暢通無阻、至上而下地傳播提供了便利。
上圖_ 宋 佚名 坐在榻上的高士會棋圖
唐代佛教的傳入也影響到家具的發展,但中國傳統的席地而坐的形式並未發生大的改變,隻有朝廷要官和佛教信眾才能坐『禪椅』,使用范圍頗為局限。
在宋朝之後,隨著佛教思想的衰退,宗教性的約束力減弱,佛教和儒教思想存在融匯合流的趨勢,即發展為『修身以儒,治心以釋』的外在禮節,因而佛教專屬的『禪椅』也走下神壇,飛入尋常百姓家了,更多的人開始接受垂足而坐的高型家具並積極使用。
宋代還是一個科技繁榮的先進時代,在此時『奇技淫巧』受到政府支持從而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
木工的建築技藝大為進步,鬥拱結構與造型技術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並出現了像《木經》《營造法式》等總結性著作,這為家具制作工藝的改善奠定了基礎。
將宋代繪畫作品中展現的高坐家具與宋代建築作比,可以看到二者在框架結構、收分與側腳等方面有著驚人的相似。
上圖_ 宋朝建築 《營造法式》 的相關樣式圖
宋代商品經濟發達、人民生活富足,更多的人在滿足了溫飽線後追求生活質量和改變生活方式,高腳家具確實更符合人體工學,在經濟能力允許的范圍內人們當然會選擇高腳家具。
從許多繪畫作品和詩文描述中,能夠窺見宋代高腳家具的種類不斷增加,材料的使用也變得更多種多樣,而裝飾工藝也是家具制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時的家具已經是實用與審美的統一體,在服務人們生活起居的同時展現著格調與審美情趣。
上圖_ 張擇端 的《清明上河圖》中出現的高腳椅
四、結語
家具作為中國古代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遵循著中華民族特有的哲學思想和審美理念,通過一定的材料和工藝,展現了人們藝術化的生活方式和內在的精神,並以其恢宏的歷史與非凡的魅力。
而家具的變遷則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合力並帶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家具與人們的起居息息相關,也與時代背景與思想風潮密不可分。
文:陳納
參考資料:
【1】《唐宋家具尋微》 揚之水
【2】《淺析宋代社會環境影響下的高型家具》 王丹陽
【3】《宋代社會文化環境對家具形態的影響》 譚杉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