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不惜撕毀與遼國的『百年和約』,隻是為了收復燕雲十六州嗎。《網路歷史》

提及『燕雲十六州』,那絕對是大宋王朝的一個巨大痛點。

眾所周知,『燕雲十六州』這個北方天然的地理屏障,從大宋王朝建立之初就被北方大遼王朝所控制。

這對於大宋王朝來說,猶如頭懸利劍一般,隨時都有亡國之危險。

為此,大宋王朝開國之初的三位帝王《太祖、太宗和真宗》都不同程度地就圍繞著收復『燕雲十六州』與大遼王朝發生過軍事沖突,都未能如願收復。

不過還好,終於在真宗一朝宋遼雙方都疲於戰事而達成和解,史稱『澶淵之盟』。

隨後,宋仁宗執政時期,更是以寬容與懷柔,深深感動同時期執政的遼國皇帝,兩國成為兄弟之國,為兩國之後百年和平奠定了夯實基礎。

上圖_ 澶淵之盟

上圖_ 遼、北宋時期

然而,這宋遼『兄弟般』的友誼,卻在宋徽宗執政時期被打破。

而且,首先劃破寧靜的和平並不是軍事上更加強悍的大遼,而是一直以孱弱為主基調的大宋。

宋徽宗之所以要主動與遼國決裂,還確系要幹一件很剛的事,而且決定帝朝命運的大事兒——收復了『燕雲十六州』,並且『成功』地收復了『山前七州』,完成了先祖們夢寐以求之成就。

宋徽宗竟然會有如此膽識與過人能力?

說到宋徽宗,後人通常的第一印象就是,亡國之下的卑躬屈膝與茍延殘喘,其次就是他那絕冠歷代帝王的文藝成就,再次就是他為了滿足個人喜好而搜刮民財的敗家所為。

如當年宋哲宗丞相章惇,對時為親王的宋徽宗評價『輕佻不可以君天下』一般,這位『輕佻』的一生的君王,有收復『燕雲十六州』這般的凌雲壯志,確實難以置信。

上圖_ 燕雲十六州

那麼究竟是什麼給了這位頗有藝術細胞的帝王如此之大的決心與信心呢?這就要結合當時大宋王朝內外兩大方面之情況,來加以分析與研討了。

先來說宋朝內部。

從當時的王朝內部統治情況來看,促成收復北方領土的大事件主要有兩方面原因,或者說有兩個主要因素:

  • 其一,激進主戰派占據絕對上風

自從宋神宗開啟『熙寧變法』,宋王朝的黨派之爭就此拉開序幕,仁宗朝相對和氣的朝風一去不復返。

由於神宗皇帝英年早逝,權柄又幾度更迭,而政治方向更是忽左忽右,這無疑加速了朝野黨派之爭的惡化。

從早期的政見不一,相互排擠,逐漸演變為後來的無底線不分是非,僅以要致對方於死地為根本目的,朝野風氣每況愈下。

而到了北宋末期,也就是徽宗執政時期,更因任用奸佞,更朝野上下一片烏煙瘴氣。

由於保守派的單純道德說教,因毫無實際操作可為,而被徹底摒棄。

而改革派也早已失去了剛柔並濟的耐性,成為剛性的激進和好戰。

這些人在給王朝帶來了連綿征戰的同時,更將王朝的財政狀況帶入了困境。

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蔡京與童貫。

上圖_ 蔡京《1047年2月14日-1126年8月11日》,字元長,北宋宰相、書法家

蔡京的上位並且掌握朝政實權,就是因為能斂財,也更能為皇帝個人斂財。

如前文提及,宋徽宗個人愛好廣泛並且頗有造詣。

但是要知道,走藝術線路是要燒錢的,因此蔡京就抓住了滿足皇帝個人私欲的機遇,大肆搜刮民脂民膏。

在中飽私囊的同時,更成為了國家『棟梁』。

而童貫乃宦官出身,因為監軍之職而指揮軍隊,在對陣西夏個別戰役取得勝利而名聲大噪。

要知道,北宋朝野對軍事上的勝利簡直就是極度渴望。

因此『頗有軍事才能』的童貫就成為了王朝實際上的軍事統帥。

而戰爭相對於搞藝術更是一件燒錢的事兒,但是對於激進主戰派而言,戰爭是自己謀得功績而加官進爵的捷徑,因此一定要大搞特搞。

至於錢,不是他們考慮的事兒。

上圖_ 宋徽宗賞賜給童貫的《小楷千字文》

  • 其二,民怨四起,妄圖轉移國內危機

北宋政府面對捉襟見肘的財政狀況,解決方案就是簡單粗暴地對人民的橫征暴斂,其必然導致民怨四起,反朝廷武裝遍地滋生,南方方臘起義就是例證之一。

面對國內岌岌可危的不利局勢,北宋當權派們並沒有想方設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是想了一個渾招,通過對外矛盾而轉移國內民眾視線,從而一定程度上緩解國內人民對朝廷的不滿情緒。

於是乎,就有了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偉大構想。

因為沒有什麼還能比造成這項偉業,更能夠振奮人心。

但收復『燕雲十六州』談何容易?

就在北宋一籌莫展不知如何下手的時候,外部局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這給了北宋收復失地的『絕佳機會』。

上圖_ 完顏阿骨打《1068年8月1日—1123年9月19日》,漢名完顏旻

說完宋朝內部,再看外部情況。

大遼王朝建國百餘年,太久的承平盛世,讓遼國人早已經失掉了原本契丹民族應有的戰鬥力。

再加之末代皇帝天祚皇帝,能力平庸且貪圖享樂而玩物喪志,致使大遼王朝國力急劇下滑。

而就在此時,關外白山黑水之間的一支強悍民族部落對大遼王朝發起了致命的沖擊,這就是女真部落,後來建立了大金王朝。

部落首領名曰完顏阿骨打,也就是日後的金太祖皇帝。

這完顏阿骨打究竟有多強悍呢?他敢於僅憑幾千人馬,以反抗遼國壓迫為名起兵反遼。

而且僅歷時不足兩年時間,就攻陷遼國東京《今遼寧省遼陽市》,將關外東北領土據為己有。

上圖_ 金遼戰爭

大金王朝的迅速崛起,讓宋朝人看到了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希望。

而他們所謂的希望並不是趁遼國虛弱主動出擊而收復失地,而是借助於外交和金錢《原本給遼國的歲幣轉給金國》,企圖讓女真人成為自己的雇傭兵,幫助自己或者幹脆說是替自己完成這項偉大的任務。

利益驅使,北宋王朝率先派出使臣,主動與建國不久的大金王朝接洽,商討共同伐遼大計。

而金國方面雖然憑借一時之勇占據大片領土,但是實力上尚不足以一口吃掉大遼,另外經濟基礎薄弱的金國人,更急需北宋的經濟支持。

因此在雙方獲益的大前提下達成共識。

宋徽宗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宋金雙方簽訂『海上之盟』,宋金合作正式啟動。

上圖_ 趙佶《1082—1135》,即宋徽宗

事後證明,北宋王朝這絕對是一招昏棋,如同引狼入室,玩火自焚。

其實,當時北宋朝廷並不是沒有反對『聯金抗遼』的聲音,有些頭腦相對清楚之士就提出過,遼國與大宋和好百年,並且文明程度相對較高,有這樣的北方鄰居更能夠幫助我們抵禦北方民族入侵。

而女真金朝,並非開化民族且能征好戰,這相對於遼國更加不好控制,一旦這樣的國家雄據北方,對大宋而言豈不是更加危險?一針見血地指出來其中的弊端。

但是,北宋君臣此時已經無暇顧及這看似虛無縹緲的隱患了,他們急需要收復『燕雲十六州』的這管『雞血』,成為其吹捧和粉飾這末路盛世的資本,幼稚地認為王朝統治危機就此煙消雲散。

掩耳盜鈴和利令智昏的結果,就是自取滅亡。

真是應了那句流行語『上帝要讓其滅亡,必將讓其先瘋狂』。

文:王金百

參考資料:

【1】《三朝北盟會編》 宋-徐夢莘/著

【2】《續資治通鑒長編》 宋-李燾/著

【3】《汴京之圍》 郭建龍/著 天地出版社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