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末年,金兵浩浩蕩蕩南下,以迅猛之勢席卷了中原地帶,還在江南地區大肆劫掠了一番。
正所謂『亂世出英雄』,天下陷入混亂之際,大量優秀的將領展現出了過人的才能,他們逼退來犯的金人,保護著新生的南宋政權在南方站穩了腳跟。
當時的眾多將領中,嶽飛、韓世忠無疑是最耀眼的兩位,他們都驍勇善戰、功績顯赫。
然而,據《建炎以來朝野雜記》記載,南宋朝廷在追封建國之初的七位主要抗金將領為王時,鄜王劉光世卻得以力壓鄂王嶽飛、蘄王韓世忠等名將居於首位。
作為將門子弟,劉光世確實屢立戰功,但他不僅在『中興四將』裡最沒存在感,還廣受後世批判。
北宋元祐四年《1089》,劉光世生於陜西路保安軍,其治所大致位於今天的陜西延安志丹縣一帶。
在當地,劉氏家族長期鎮守一方,像劉光世的父親劉延慶就官至鎮海軍節度使。
出身將門的劉光世自然從小就接受了軍事方面的熏陶,長大後則靠著祖輩的恩蔭得以從低級軍官做起,並逐漸升任鄜延路兵馬都監、蘄州防禦使。
北宋末年方臘發動起義,劉光世跟隨父親劉延慶前去平叛有功,升任耀州觀察使。
次年,宋、金訂立海上之盟,約定共同攻遼,於是劉光世又隨父出征,並順利攻取了易州。
采取了遼國降將郭藥師的建議後,劉延慶派遣麾下諸將大舉進攻南京析津府,也就是今天的北京一帶,劉光世則被委托率領後續部隊進行支援。
然而,當郭藥師、高世宣等宋軍將領率部攻入城池,眼看就要取得一場大勝時,本該及時進行援助的劉光世卻遲遲沒有趕到。
無奈之下,劉延慶隻得下令退軍,此時遼軍趁機追趕,導致宋軍死傷慘重。
據《宋史》記載,經此一役不但高世宣戰死,且『自熙、豐以來,所儲軍實殆盡』作為失利的罪魁禍首之一,劉光世被連降三級。
沒過多久,張迪在河北一帶聚眾起義,劉光世率領官兵輕松擊潰了本就是一群烏合之眾的起義軍,並因功官復原職。
靖康元年《1126》正月,金兵南下攻打汴京,在逼迫宋人議和後暫時撤軍,西夏則趁機進犯杏子堡。
劉光世剛奉命擊退西夏來敵,便收到了金兵再度南下攻打汴京的消息。
同年年末,金兵攻破汴京,宋欽宗宣佈投降,而此時的劉光世仍在率軍回援的路上。
國家滅亡後,劉光世倒是沒想著直接去投靠金國,而是輾轉前往濟州,並在那裡遇到了康王趙構,也就是日後的宋高宗。
當時的趙構勢單力孤,對於劉光世的到來自然是欣喜若狂,於是當即封其為元帥府五軍都提舉。
不久後趙構在應天府登基,建立南宋政權,而劉光世則被進一步提拔為提舉禦營使司一行事務、行在都巡檢使。
南宋建立之初,劉光世四處轉戰,幫助趙構大體穩定住了混亂的局勢,但其間在與張遇交手時,他卻差點被對方活捉。
建炎三年《1129》,金兵由山東南下,很快進入淮河流域,劉光世前去迎敵,結果『未至而軍潰』。
同年,苗、劉兵變爆發,趙構被迫禪位於兩歲的兒子趙旉。
很快,張浚寫信要劉光世前去勤王,但後者卻並沒有答復,直到重臣呂頤浩專程遣使勸說才同意出兵。
平定苗、劉後,劉光世進位太尉。
或許是對身為皇帝的趙構再也沒有了絲毫敬畏,此時的劉光世公然提出自己不願遵從朝廷的安排被杜充所節制。
這下,趙構終於勃然大怒,而劉光世這才終於勉強同意接受任命。
同年九月,金兵自黃州渡過長江,劉光世立刻選擇了逃跑。
饒是如此,他卻像無事發生一般請求趙構賜予自己便宜行事的權力,不過未被批準。
完顏昌攻打楚州,已經圍困城池百餘日,趙構心急如焚,連寫了五道詔書催促劉光世前去禦敵,但後者都選擇了無視。
紹興元年《1131》,金兵渡過淮河,趙構命劉光世前往揚州鎮守,但後者拒絕應命。
不久後張俊討伐投降金國的李成,希望劉光世分兵協助,又被其推辭。
盡管劉光世整體上已經處於一個聽調不聽宣的狀態,但趙構為了讓他為自己所用,仍然是不斷為其加官進爵。
紹興八年《1139》,宋金達成和議,趙構對此十分滿意,於是賜劉光世『和眾輔國功臣』稱號,並封其為雍國公。
紹興十二年《1142》,劉光世去世,享年五十四歲,朝廷為其賜謚『武僖』。
開禧元年《1205》,力主北伐的權臣韓侂胄追封劉光世為鄜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