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去世後,後輩人是怎麼對待曹皇後和公主的?《網路歷史》

曹皇後是宋仁宗的第二任皇後,歷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她出身很好,是樞密使周武恵王曹彬的孫女,明道二年《1033》十二月,郭皇後被廢,曹氏詔聘入宮,這就能看出來她和仁宗的婚姻其實含有政治聯姻的味道。

景祐元年《1034》九月,被冊立為後。

嘉祐八年《1063》三月 三十日仁宗去世,四月英宗即位, 曹皇後被尊為皇太後。

在大宋,當了皇太後就厲害了,還記得仁宗的養母太後劉娥嗎?很厲害吧!英宗即位的時候32歲,即位時間補長,就生病了,而且病的挺重,無法處理朝政。

所以韓琦等宰執商議請太後垂簾聽政,權同處分軍國大事。

曹皇後於是成了宋朝第二個垂簾聽政的太後,權力也是很大的。

不過因為有之前劉娥的例子,大臣很怕曹太後也一樣的貪戀權力,這一垂簾就不撤了。

司馬光第一個上書,告誡曹太後要『近賢臣,遠小人』,其實我看就是讓曹太後近他司馬光。

然後還說什『若趙氏安, 則百姓皆安,況於曹氏,必世世長享富貴明矣』,然後又說你如果光想著你們曹家,不想著趙家,那會導致天下不安,你們曹家能安定的了嗎?

其實司馬光就是對曹太後警告加威脅。

其實曹太後對權力沒有那麼迷戀,而且對自己家人也沒想多照顧,總的說來,她沒什麼權力欲,所以她對涉及到太監內臣和他們曹家的事並沒有一絲偏袒。

而且這個時候相宰大臣的勢力很大,英宗也已經32歲,形勢和當初仁宗以幼小即位根本就是倆回事。

曹太後垂簾的時候,從來不說自己的意見,遇到猶豫不決的事情,都是和大臣嗎說:再議,公輩更議之。

總之讓大臣們把事在朝堂之上聊透,然後做出決定。

之後英宗的病用了一年左右的時間調制,好了,韓琦又給曹太後施壓,讓她還政給英宗,曹皇後就同意了。

有意思的是,曹皇後和英宗之間有些矛盾,曹皇後不是英宗的親媽。

所以英宗就認為太後對我無恩,而曹太後覺得英宗不好,不恭敬,沒感情。

倆個人也沒啥之間的沖突,都是找大臣聊。

曹太後找韓琦,說英宗對我不恭,搞的我都覺得沒地方呆了,韓相公你得給我做主啊,韓琦就和她說你不要這樣啊,你也知道英宗太不是有病嗎?病人做出來的事你和他計較什麼呢,他不是真的對你不恭。

你是他媽,還不能容忍自己的兒子嗎?—『此病故耳, 病已,必不然。

子病,母可不容之乎? 』

歐陽修也勸曹太後,說您看仁宗在的時候,誰不知道您德性好啊,張貴妃那樣的,你都能容,現在換成您兒子了,怎麼反到容不了了呢。

—- 昔溫成之寵,太後處之裕然,何所不容。

今母子之間而反不能忍耶? 』

英宗也找韓琦,有時候也找歐陽修。

說太後對我無恩。

韓琦就說什麼是孝順?就是父母不慈愛但是孩子還一樣孝順,這才叫孝順,您看舜就是真正的大孝子。

再說了,天下那裡有父母真的不慈愛的呢?— 政恐陛下事太後未至,父母豈有不慈愛者?

事情就是這麼個事情,北宋的大臣也真是夠操心的。

曹太後有智慧,但是她也比較不幸,作為一個女人,自己的丈夫不疼愛自己,自己又沒有生養。

英宗呢,不是自己的親兒子,和自己又不親。

但是英宗也不敢真對曹太後怎麼樣,畢竟北宋的大臣和諫臣也是一股勢力,雖然韓琦,歐陽修站在英宗立場,但是還有樞密使富弼向著曹太後呢。

一牽扯皇家,就是這麼錯綜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