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淵之戰宋朝不算取得勝利,澶淵之盟也不算是一無是處。
從高宗發動高粱河戰役後,宋遼戰爭不斷,持續了二十多年,雙方傷亡不斷,澶淵之戰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遼發動這次戰爭的主要目的還是脅迫宋言和。
澶淵之盟後,宋給遼銀幣、絹等,換來停戰和互通有無,並不是百害而無一利。
首先,澶淵之盟利於百姓生存。
除了寇準,真宗和多數大臣都是懼戰的,勝戰之心不強,而且雙方實力那時也不算透明,與遼戰爭的勝算不確定。
戰爭的損耗可不止幾百萬,百姓不僅要身處戰亂,更有嚴重的苛捐雜稅,所以這個合談是百姓喜聞樂見的。
其次,澶淵之盟後,北宋以歲幣換取了更多的經濟收入。
此後,遼大開經濟之門,北宋為生產大國,糧食、絲綢等都是遊牧民族的遼所需要的,遼宋邊界出現繁榮的貿易景象。
『歲幣』僅作為明面上的安撫工具,實際北宋外匯收入應該比『歲幣』更豐厚。
第三,澶淵之盟後,國家北部相對和平,北宋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應對來自西夏和吐蕃的威脅。
也可以更多的實施國家內部建設。
隻可惜,北宋並沒有趁此機會強國強兵,內外發展,增強國力。
反之開始輕敵,從政治上開始頹廢而不思進取。
綜上所述,澶淵之戰的城下之盟,並不是不利於宋,也不是北宋滅亡的主要原因。
簽署澶淵之盟好處多多,隻是宋朝沒有好好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