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劉亦菲、陳曉等人主演的古裝偶像劇《夢華錄》近期迎來了大結局,作為今年開年以來評分最高的一部古裝偶像劇,《夢華錄》確實表現的要比一般同類型劇集好上一些,盡管劇情播出過半的時候也曾引來了很多爭議,但好在結局的時候又都圓了回來。
在《夢華錄》結局的時候,趙盼兒三姐妹終於開起了她們夢寐已久的酒樓,並將之經營得越發紅火,其實關於宋朝時期酒樓的火爆場面,在很多書籍上都有文字記載,在《武林舊事.酒樓》中曾寫道:『歌管歡笑之聲每夕達旦,往往與朝天車馬相接,雖風雨暑雪,不少見也。
』這樣紅火的酒樓就算是在現在,恐怕也不多見。
像電視劇中演的那樣,北宋時期東京的商戶酒樓被稱為正店,規模比較小的被稱為腳店,酒店有很多是由官庫經營的,在《齊東野語》裡面曾記載了當時東京城內的第一酒樓,這座酒樓名叫『白礬樓』,書中稱它是『京師酒肆之甲,飲徒常千餘人』。
後來這座『白礬樓』改名為『豐樂樓』,規模也擴大了很多:『更修三層相高,五樓相向,各有飛橋欄檻,明暗相同,珠簾繡額,燈燭晃耀』。
按照當時的習俗,酒樓的門前都要用仿木和各色花樣紮成高大的彩樓,門和窗戶上面都有紅綠的裝飾,這樣的門窗被稱為幻門。
此外門前還要有裝飾性的柵欄,這些柵欄被稱為叉子。
叉子的旁邊要放上幾盞貼著金紅紗的梔子燈。
在宋朝時期,彩樓、柵欄和梔子燈,這三樣東西是酒樓的重要標志。
一般酒樓的第一層都是些散座,供飲酒不多的人堂食,樓上通常都是雅座,在當時這樣的雅間被稱為『酒格子』。
這種正店大多會附設釀酒作坊,這也是《夢華錄》裡面趙盼兒一直想要開設一家酒店的主要原因之一。
宋朝當時的制度在東京開封府、西京河南府、南京應天府都實行官府造曲。
上面說到的白礬樓,每年光是購買造酒用的官曲,就要賣五萬斤。
這些酒店釀造出來酒後,除了在自家店裡零售以外,還會對外批發,宋仁宗時期,每天都會有三千家腳店到白礬樓來買酒。
在《清明上河圖》中畫有一家正店,在這正店的後面酒壇堆積如山,可見當時的生產規模之大。
在北宋時期還沒有出現度數較高的蒸餾酒,作坊釀造的大多是以糯米為原料的低度米酒,根據《宋史.食貨志》的記載,宋神宗時期,東京酒戶釀酒每年所消耗的糯米多達三十萬石。
這一類酒店所面對的客人主要是達官顯貴,富商大賈。
酒店的經營者為了招攬顧客,在服務設備、使用器皿上都會花費很大的心思,《東京夢華錄.會仙酒樓》記載,當時他們酒樓使用的碗、盤、果碟全都是銀器,即使『一人獨飲,碗遂亦用銀盂之類』。
可見店家的用心。
酒樓裡面賣的酒都是論『角』,所謂的『角』,原本是一種盛酒器,後來變成了量酒器一勺的量,《東京夢華錄》中記載『銀屏酒七十二文一角,羊羔酒八十一文一角』。
當時人們習慣飲用熱酒,方法是將酒倒入酒壺之中,再將酒壺放入熱水,等到燙熱了之後,再倒入杯中飲用,其實現在有些人也還會沿用這樣的熱酒方式。
此外,每一家大型酒樓裡面還會衍生出許多與之相關的職業,比如有些婦女會在腰中系著青花佈手帕,為酒店的客人換湯、倒酒,這類人被稱為『焌糟』。
有的人會專門為酒店的客人買東西,找一些風月場所的女子,送去物品,這些人被稱為『閑漢』。
還有一些低等風月場所的女子會自己來到酒店,在客人面前獻唱,然後討要賞錢,這類人被稱為『茶客』。
在宋朝,由於飲酒之風的盛行,除了京城這些大酒店以外,在全國各地的大小城市、村鎮,也都有大大小小各不相同的酒肆存在,如果想要真正地一睹當年酒樓正店的模樣,可以看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在畫裡,便有一座正店酒樓。
有興趣的可以去看一下,看看與你想象中的酒樓,與《夢華錄》中的酒樓是否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