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趙匡胤立誓碑,善待後周皇室,真實原因是什麼?《網路歷史》

人們常常將宋太祖趙匡胤與唐太宗李世民一起稱為『唐宗宋祖』,可見這位宋朝的開國皇帝在歷史上的地位非常高。

趙匡胤不僅膽略過人、智慧超群,他還是一個寬大仁厚、睿智開明的皇帝。

清趙翼《廿二史札記》有”宋代周後之厚”中談到,『宋太祖登極,遷周恭帝母子於西京,易號鄭王,造周六廟於西京,命周宗正以時祭享,並派官員祭拜周太祖、周世宗之陵。

建隆三年(962),遷鄭王至房州。

開寶六年(973),鄭王過世,此距禪位已14年,而宋太祖仍素服發哀,輟朝十日,溢號恭帝,葬周世宗陵之側舊順陵』

宋太祖趙匡胤登基之後,將柴宗訓母子遷到了西京洛陽,並封柴宗訓為鄭王,把後周的太廟也建在洛陽,派專人看管維護。

柴宗訓去世後,趙匡胤仍然身穿素服為他舉行了哀悼儀式,輟朝十日,封他為『周恭帝』。

後周滅亡的時候,柴榮還有一個兒子剛出生不久。

趙匡胤即位,他率領文官武將進宮時,正看見一個宮女懷裡抱著一個小嬰兒。

他詢問宮女後得知,這個嬰兒正是周世宗柴榮的兒子。

他問大臣怎麼處理這個孩子,趙普堅決地說:『殺了他以絕後患』。

其他在場的將領也點頭贊成,隻有潘美默不作聲。

趙匡胤見狀,問他:『你覺得不應該殺嗎?『潘美回答說:『臣與陛下都曾效力於後周,如果勸陛下殺掉這個孩子,則辜負了世宗皇帝,如果勸陛下不殺他,又擔心陛下懷疑我』

趙匡胤想了想,自言自語說:『我坐上了周世宗的位子,卻還要殺掉他的孩子,我不忍心啊!』於是讓潘美領養了這個孩子,並交代說:『周世宗的兒子,不能做你的兒子,隻能做你的侄子』但是潘美把這孩子抱回家,為了掩人耳目,仍然把他當作兒子撫養,趙匡胤此後也從未再過問過此事。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趙匡胤是一個寬容、豁達、自信的人。

南宋陸遊在《避暑漫抄》記載,宋太祖趙匡胤於建隆三年(962)秘密立了一個誓碑。

誓碑立在太廟寢殿裡的一個夾室,平常房間上鎖,所有人不能出入。

隻有在皇帝每年祭祀太廟或者新皇帝登基時,房間才可以打開。

皇帝祭拜完祖宗牌位,打開密室,對著誓碑畢恭畢敬地行禮,然後宣讀誓詞,期間隻能讓一個不識字的小太監跟隨,其餘的人隻能遠遠地站在院子裡,不敢窺視。

群臣和近侍對碑文的內容一無所知。

公元1127年,金人南下攻入汴京,沖進皇宮和太廟宗祠。

他們在太廟裡驚異地發現,寢殿後面有一夾室,夾室內立有一座高七八尺、寬四尺的碑石,上面用銷金黃幔遮蓋。

揭開黃慢,隻見碑石上赫然寫著幾行大字:『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賜盡,不得市曹行戮,亦不得連坐支屬: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原來,這是宋太祖趙匡胤立的一座誓碑。

碑文中第一句話就是『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賜盡,不得市曹行戮,亦不得連坐支屬』,意思是『柴姓《周世宗》的子孫即使有罪也不能刑罰,即使犯了謀逆罪也隻能在監獄裡賜他自盡,不能到刑場上殺頭,他家裡人也不能牽連』

對於『太祖誓碑』這件事有人存有疑義,認為不是宋太祖趙匡胤立的。

但史學家認為,宋太祖的為人應該與此碑的內容真實性有很大關系。

宋太祖趙匡胤對待前朝亡國的帝王子嗣為什麼如此寬容、厚待他們呢?據說,有一次趙匡胤喝醉酒以後,對皇後王氏說:『你知道我為什麼不殺柴榮一家老小嗎?那是因為周世宗對我有知遇之恩,我是個知恩圖報的人。

但是,我心裡也有另外的考慮,今天我殺了周世宗一家,如果有一天別人篡了我的皇位,我們家族也難逃被殺的命運』或許這是趙匡胤內心的真實想法。

從他登基的那一天開始,他的內心深處就一直有所警懼。

宋太祖趙匡胤能夠優待後周皇室,說明他是一個胸襟寬廣、寬容仁厚的人,是他能進一步鞏固統治的英明之處。

宋朝能夠厚待前朝亡國後人,這在其他朝代也是很少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