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到處得罪人,26年內仍升遷25次,靠山太強大。《網路歷史》

導語:要是說起中國歷史上,誰是鐵面無私的青天大老爺,估計很多人都會想到一個名字——包拯。

他是家喻戶曉的好官,民間流傳著很多與他有關的傳奇故事。

比如說,有名的貍貓換太子的故事,便是與包拯有關,還有鍘美案也是流傳一時的故事。

雖說這些故事的真假無從考證,但不可否認的是,讓包拯這個人物深深留在人們的印象中。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

這是人們對包拯最直接和深刻的印象。

影視劇作品中,也常以包拯判案為題材,將包拯塑造成一個鐵面無私、公正廉潔,敢於與權貴抗衡,敢於為普通百姓發聲的青天大老爺。

包拯在影視劇作品中的形象也多為黑臉形象,額頭上有月亮。

這些當然是迎合民間對包拯的想象。

一、28歲中進士,十年後做官

在真實的歷史中,包拯的形象並非民間流傳的那般:額頭有月牙。

他是一個白面書生,28歲的時候考中進士,38歲進入官場。

其間有十年的空窗期,主要是因為包拯在中進士後,就回家照看年邁的父母,等父母雙雙亡故並守完孝後,才回到官場。

雖說包拯在形象上與民間流傳的有些出入,但他的確為官清廉正直,是個為民辦事的好官。

比起清廉的政治作風,包拯還有一點值得人們圍觀,那便是他在為官的26年內,共升遷25次。

換句話說,基本上每年都升一次官,這在歷朝歷代都是少見的。

而他的升遷背後,當然與他卓越的政績有不可分割的關系,但除此之外,也歸功於他強大的後臺和靠山。

直言不諱的諫官

眾所周知,宋朝的諫官是十分厲害的一個群體。

他們受當時規章律法的保護,可以直言不諱的上書諫言,即使皇帝也不能阻止。

包拯也是諫官中的一名,甚至可以說,他是其中頗有名氣的諫官。

而他的名氣則主要來自他直言不諱的上書諫言,誰也拿他沒辦法。

拿現在的話來講,就是懟天懟地懟官家。

包拯對宋仁宗也是照懟不誤。

由於宋仁宗對張貴妃寵愛有加,甚至是寵冠後宮。

對於張貴妃的請求也自然盡量滿足。

有一次,在張貴妃的請求下,宋仁宗便打算晉升張貴妃的伯父張堯佐為宣徽南院使。

但是包拯得知後,立馬就跑到宋仁宗面前,對宋仁宗說了一大堆諫言。

後來,宋仁宗隻好打消自己的念頭。

一方面,他認為包拯所言,張堯佐並無真才實學,對他晉升的確不是很妥當;另一方面,如果自己不采納包拯的諫言,那麼包拯便會喋喋不休,而且不會輕易善罷甘休的。

對於,這個能言善辯的包拯,宋仁宗也無能為力。

宋仁宗的支持

如果問誰是包拯的後臺和靠山,那麼宋仁宗絕對是其中之一。

宋仁宗是歷史上出了名的仁德和善的好皇帝。

對待咄咄逼人的諫官,也能做到寬厚仁慈。

而包拯便是受益於此,才能在當諫官的時候,口無遮攔,卻也能安然無恙。

相比於同為諫官的海瑞,包拯簡直太幸運。

要知道,海瑞可是冒著生命危險給皇帝上書,結果落得個蹲監獄的結果。

同年進士的庇佑

如果說,宋仁宗是包拯最大的後臺和靠山,那麼包拯的同年進士也是為他保駕護航的重要群體。

不同於其他朝代,宋代政壇中有一個成文的約定,就是同年進士之間要情同手足、榮辱共進。

所以,同年的進士之間一般有較為深厚的關系和情感。

包拯自然也不例外。

與包拯同年中進士的有七人,其中與包拯交好的便有韓琦和文彥博。

這兩位都是宰相,在朝堂上,對包拯也十分關照。

而且,包拯和文彥博是兒女聯姻關系,可以說,關系又進一步親密。

至於韓琦,兩人的私交也十分親密深厚。

以包拯口無遮攔、橫沖直撞的個性,在朝堂上的確容易樹敵,也得罪過不少同僚。

因此,包拯也受到許多彈劾,不過,最有趣的還是,遭到彈劾的包拯,不但沒有被降職,反而一而再再而三的升遷。

一會兒升三司使,一會兒升樞密使,不得不說包拯的官運實在亨通。

結語:作為一個直言不諱、口無遮攔的諫官,包拯仍然能安然無恙的在朝堂進諫,主要是因為他碰到一個歷史上也罕見的善於納諫的好皇帝——宋仁宗,以及身邊一直都有同年進士文彥博和韓琦的庇佑。

當然,包拯可以升官不斷,其自身的努力和才能也是不可忽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