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攻占宋45年,這45年宋朝卻一步步走向衰落。《網路歷史》

一提起蒙古滅掉南宋,一般都說幾乎用了五十年時間,一般用這種說法的都是從公元1235年開始算起,到1279年崖山海戰,陸秀夫背著皇帝跳海身亡。

公元1234年,蒙宋聯合滅金,蒙宋原來約定的還是以淮河一線為界,滅金後,蒙古軍隊北撤,誰想宋軍竟然突然北上收復三京《洛陽,開封,商丘》,史稱端平入洛,蒙古軍感到驚訝,發兵擊敗宋軍。

如果能夠收復舊都,這功勞自然是大大的,也是宋軍任誰都心動的功勞,但是偷雞不成蝕把米,蒙古軍也是此時發現宋軍戰力差,打起了歪主意。

於是在第二年七月,也就是1235年六月,蒙古大汗窩闊臺率領大軍分東,西兩路攻打南宋,借口就是宋軍北上收復三京,違背原來約定界線的盟約,借口也確實是事實,宋軍是有點理虧,但蒙古軍既然南下,那就是侵略,必須得打。

打是得打,可是宋軍戰力確實不如蒙古軍,再加上一些沒骨頭的人存在,宋軍各路大敗,連《射雕英雄傳》中描繪的襄陽,也很快陷落,湖北,四川等地,接連失陷,幸虧有宋軍西路軍有擎天柱孟拱,率軍與蒙古軍隊鏖戰,迭出奇計,不久收復四川。

誰想到這場戰爭一打就打了七年,在這個過程,四川幾度易手,最後一次,公元1241年十一月,蒙古軍剛剛在漢奸的配合下,攻下成都,窩闊臺就病死軍中,蒙古軍隻好撤軍北歸。

十八年後,蒙古軍再次盯上了南宋,隻是沒想到這次戰爭的結果那麼意外。

公元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率軍十萬,重新攻打南宋,結果命喪釣魚城。

這樣一來,蒙古大汗之位空缺,忽必烈北上跟阿裡不哥爭奪大汗之位,不暇顧及南宋,奪得大汗之位的忽必烈,開始整治軍備,大建水師樓船,招降納叛,吸取兩任大汗攻宋失敗的教訓,指定了詳細的作戰計劃,制定了先取襄樊、實施中間突破、沿漢入江、直取臨安的滅宋方針。

當然這個過程,怎麼能少得了南宋自毀長城,在忽必烈爭奪汗位的時間裡,南宋的能戰將領被奸臣賈似道折磨的,非死即罪,幾乎沒有一個有好果子吃。

如此的神助攻,南宋如何不亡。

十年後,蒙古大軍第三次進攻南宋。

公元1268年,奪得汗位,平定叛亂,已經做好一切準備的忽必烈,命都元帥阿術、南宋降將劉整率軍進攻襄樊,開始了攻宋之戰。

南宋在襄樊也經營日久,兩軍在襄樊之地拉據了五年,可是宋軍多次救援襄樊,都被蒙古軍隔斷,五年後,蒙古軍在張弘范的獻策下,圍攻襄陽,在無力自守,外無援兵的情境下,誘降了襄陽守將呂文煥,襄樊既下,南宋門戶大開。

接著忽必烈繼續其沿漢入江方針,繼續增兵十萬,大舉攻宋,命令蒙古東路軍自襄陽順漢水入長江,直取臨安,公元1275年底,蒙古軍強渡長江成功,到第二年七月,宋軍長江防線被蒙古軍徹底擊潰,不久臨安陷落,宋恭帝與太後投降。

這個過程,襄陽降將呂文煥作用不小,因為沿江守備,多為呂氏舊部,呂文煥為先鋒,再加上蒙古軍勢大,自是望風而降。

不過,陸秀夫等人擁立7歲的宋端宗,繼續鬥爭,最終在1279年的崖山海戰中,陸秀夫挾持8歲的小皇帝宋幼主趙昺投海而死,南宋才算最後滅亡。

前後算起,公元1268-1279年,頭尾加一起,也就一共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