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有後代,就一個兒子,叫包綬。
包拯早年娶過一房妻子,但是妻子早早就去世了,也沒有留下子嗣。
後來他又娶了董氏,後來生下長子,可惜運氣不好,後來死在了任上。
包拯也是一個正常的男人,他曾經有一個侍妾孫氏。
在他五十多歲的時候,曾經和這個侍妾發生過關系,於是這個侍妾就懷孕了,當然,當時倆人誰都不知道。
後來因為這個女子不合他的心意,他就把人家給休了。
但是孫氏懷孕的事情,後來被他的兒媳知道,就是他長子的媳婦崔氏。
那崔氏知道自己的公公是個非常耿直的人,他認定這個侍妾不適合做妻子,那肯定是對她徹底沒好感,如果此時將事情說出來,說不定他會做一些極端的事情。
崔氏也知道,自從公公的長子走後,他就面臨著無後的局面,關鍵他此時年事已高,一旦錯過了這個機會,估計以後也不會再有孩子了。
於是她就背著公公,私底下經常去見孫氏,還送去錢財。
後來孫氏果然沒讓人失望,居然生下了一個男孩,這下好了,包拯終於有後了,不過大家依然沒有告訴他。
在他60歲壽誕上,兒媳崔氏鄭重地把這個孩子交給了包拯,他當時激動得要命,因為自己終於有後了,於是給這個兒子取名就叫包綖,後來又叫包綬。
雖然他很疼愛自己的這個兒子,可是卻依然拒絕把那個侍妾接回來,而且才過了五年,他就病死了,留下的兒子就被妻子董氏和兒媳崔氏照料。
後來董氏先死,崔氏便負責照顧他,雖然是自己的小叔,實際上和自己的兒子一樣。
後來崔氏年邁,還把他的生母孫氏接過來一起住,也算是全了這對母子之情。
不過包綬因為早就跟著崔氏生活,所以對她才最是依戀,崔氏死後,他非常難過。
包綬雖然不像父親一樣,考試並不理想,但是他性格卻和包拯一樣,清廉、正直,所以受到舉薦,也在朝中任職,但是後來在外地赴任的時候,卻不料得病死去。
因為太廉潔,所以他都沒錢讓自己回到故土安葬,一直又過了16年,後人才把他接回了老家,重新安葬。
包拯為官清廉,兒子更加如此,甚至比他還牛,所以最終沒有墮了父親的英明。
所以包拯是有後的,隻不過他的這個唯一的兒子,從來就對自己的父親沒有印象,但是在董氏、崔氏的教導下,卻依然繼承了父親的品行,做了大宋有名的清官。
不過包家到此就暫時沒有什麼後文了,保守的兒子不少,但是好幾個都夭折了,最後隻有兩個兒子成家,而他的遺體也是由這二位籌錢運回去的,但是再往後,就沒有什麼消息了。
包拯的一共有兩個兒子,長子在赴任潭州通判的時候死去,大孫子在五歲的時候夭折;二兒子五歲的時候他去世,而這個二兒子也是死在了去潭州上任的路上,這個潭州可以說讓包拯差點絕了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