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宋朝狀元,本來有機會成為皇帝的連襟,竟被他拒絕了。《網路歷史》

在宋朝,文人的地位空前高漲,也形成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叫『榜下捉婿』。

什麼意思呢?

就是在每次考完試放榜的時候,一些家裡有閨女的就早早去看榜,爭取給閨女搶一個進士女婿,據野史記載,經常有人為了搶人打得頭破血流。

不過,這還是些低層次的,人家真正有權勢的,在考試前就開始選上了,看哪個考生不錯,前途無量,提前就打好招呼了。

而這些考生們也很高興,因為只要傍上了大戶人家,以後的官場生涯就一片光明了。

在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的殿試前,當朝國丈張堯佐《其實是張貴妃的伯父,但因為張貴妃的老爸死得早,一直把伯父當成老爸》就看上了一個考生。

這個考生名叫馮京,已經連奪了兩個第一:鄉試解元,會試會元,自然也是本科狀元的大熱門。

張堯佐很看好這個小夥子,而且還打聽到小馮尚未婚娶,就親自帶了重禮去找他,開門見山地說:『我有個小女兒尚未出嫁,久聞馮老弟才華橫溢,是否有意跟小女結成好事?

要是一般人,早都樂得不知道姓什麼了,這可是當朝國丈啊,要是娶了他的女兒,那我豈不成了當今聖上的連襟?

但馮京同學一點都不在乎,因為他很看不起張堯佐的為人,就裝出一副受寵若驚的樣子說:『多謝國丈大人的厚愛,晚生真是三生有幸,不過,這麼重大的事,我要先回去跟我老婆商量一下,看看她能不能同意給我納個妾』

張堯佐一聽,火了,還想讓我家千金給你當小妾?

做夢去吧!

回家後,張堯佐的氣還沒消下去,就派人去跟本科主考官傳話,說絕不能讓馮京這小子當狀元!主考官也是老張的人,自然不敢怠慢,滿口答應了下來。

殿試結束後,主考官把名次排好,交給皇上,皇上看了看沒問題,就開始最後一個步驟——拆開封看看有沒有要避諱的。

結果一拆開,第一名——沈遘,皇上一看,這不是那誰嗎?

都已經當官了,不能再當狀元,於是就把卷子放在了一邊,再拆開第二名——馬涼,皇上一看,這個人沒印象,應該不是做官的,就讓他當狀元吧!

再說主考官在一邊也盯著呢,只要一出現馮京的名字,立刻就會向皇上報告他的『劣跡』,所以當『馬涼』的名字一露出來的時候,主考官趕緊伸長脖子瞅了瞅,『馬涼』?

確定不是『馮京』,就沒說話,按照皇上的意思把馬涼定為了狀元,而沈遘則換到了榜眼的位置。

順便提一下,這個沈遘也不是普通人,他有個叔叔叫沈括,寫《夢溪筆談》那位大科學家,還有個孫子叫沈晦,後來也高中狀元。

到新科進士進殿謝恩的時候,馮京一亮相,張堯佐和主考官都傻了——狀元不是馬涼嗎?

怎麼成馮京了?

原來,馮京知道張堯佐是個有仇必報的小人,就靈機一動,把名字改成了馬涼,躲過了一劫。

從此,『錯把馮京當馬涼』就成了一個典故。

從這件事也可以看出來,馮狀元不是一個耿直到迂腐的人,他拒絕張堯佐的提婚,隻是因為看不起老張這個人,而不是不想攀結權貴,因為沒多久他就娶了宰相富弼的女兒。

當然,富弼是一個很正直的權貴。

馮狀元做事很講究策略,有一次,他向神宗皇帝推薦一個人——王鞏,結果他的老對頭王安石在一邊說:『這個王鞏隻是一個不懂事的孩子罷了』馮狀元立刻回了一句:『王鞏生於慶歷八年《1048年》,怎麼能說他不懂事呢?

這個反擊太妙了,因為神宗皇帝也是這一年生的,如果王安石認為王鞏是個不懂事的孩子,那跟他同齡的神宗呢?

所以這話一出,王安石立刻就閉上了嘴。

馮京為人也很值得稱道。

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馮京主持進士考試。

在閱卷時,馮京發現了一篇文章,寫得非常好,文采飛揚,氣勢恢宏,不過文章裡面也有一個小毛病,就是押韻的地方重復使用了一個『明』字。

按照當時的考試規則,出現這樣的錯誤就等於不合格,要被直接刷下去。

但馮京覺得這篇文章寫得確實非常好,如果因為這一個小瑕疵就讓這個考生落榜,未免太苛刻了。

怎麼辦?

馮京想了半天,最後下了決心,不就是多了個『明』字嗎,給他改過來不就行了?

於是,馮京提起筆,幫這位素不相識的考生做了一回弊,並把他列為第二甲1名。

這位考生名叫張舜民,高中進士後,一路飛黃騰達,官至諫議大夫,以敢於直言著稱,甚至好幾次都把矛頭指向了馮京,讓他狼狽不堪。

但馮京始終都守口如瓶,沒有跟他提那件事。

直到晚年,馮京退休後,有一次張舜民路過他家,順便登門拜訪,馮京這才把當年那件事告訴了他。

張舜民大驚,責怪他為什麼不早告訴他,讓他好幾次都冒犯了大恩人。

馮京笑笑說:『我不說,就是為了讓你不用顧及我的顏面,你身為諫議大夫,如果因為這件事而袒護我,那還怎麼服眾?

現在我退休了,再告訴你也無妨了』

在官場上,馮京也是一代名臣,以辦事效率極高而著稱,後來官至宰相。

馮京去世後,哲宗皇帝還親自去他家裡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