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宋朝人說,作集句詩好比窮人強學富豪,寒酸之氣去不掉。《網路歷史》

前言

宋人喜歡作集句詩詞,即整首詩大多用古詩句組合成篇。

集句詩起源比較早,但是在北宋開始流行。

比較有名的詩人中,例如石延年、王安石、蘇軾、辛棄疾等人都有不少詩詞作品傳世。

集句詩更像一個文字遊戲,對於詩人作詩有沒有幫助呢?有人對於這種作詩的方式提出了批評。

一、意欲強學豪奢,而寒酸之氣終是不去

蘇軾的同科進士中,有一個好友叫做晁端彥(1035~1095)。

這個人有個弟弟叫做晁端友,晁端友的兒子更加有名,即蘇門四學士之一的晁補之。

晁端彥也喜歡作集句詩,有一次將自己的集句作品出示給劉攽看,結果得到的是好友的規勸:

貢父曰:〔君高明之識,輔以家世文學,乃作此等生 活,殊非我素所期也。

吾嘗謂:集古人句譬如蓬蓽之士適有重客,既無自己庖廚,而 器皿肴蔌悉假貸於人,收拾餖飣,盡心盡力。

意欲強學豪奢,而寒酸之氣終是不去。

若有不速排闥而入,則倉皇敗績矣。

非如貴公子供帳,不移水陸之珍,咄嗟而辦也。

〕美叔深味其言,歸告其子曰:〔吾初為戲,不知貢父愛我一至於此也。

劉攽反對作集句詩,他作了一個很恰當的比喻。

用古人的詩句來組合成自己的作品,好比窮人家來了尊貴的客人,於是窮主人向鄰居借來豪華的餐具招待貴客,雖然盡心盡力,但是寒酸之氣是無法改變的。

假如某一天忽然來了不速之客,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窮人家就無法置辦這麼豪華的宴席了。

《世說新語·汰侈》中曾經說:

『石崇為客作豆粥,咄嗟便辦』

石崇是西晉的富豪,為客人準備豆粥,頃刻之間就可以準備好。

窮人家如何能做到呢?

晁端彥深以為然,對自己的兒子《晁詠之、晁說之》說,想不到劉攽如此關心我。

二、集句之難

對於現代人來說,作集句很同意,電腦或者手機搜索即可。

對於古人來說,必須博聞強記才能作好集句。

如果獺祭魚的話,擺上一堆書,翻書也是比較費功夫的。

其實簡單的湊合成篇也不難,但是能夠珠聯璧合如出自然就難了。

賀裳《載酒園詩話》中說:

餘最不喜集句詩,以佳則僅一斑斕衣,不且百補破衲也。

集句詩做得不好,就如同到處是補丁的破衣服。

《柳塘詞話》中,提到了集句有六個難點:

《柳塘詞話》曰:徐士俊謂集句有六難,屬對一也,協韻二也,不失粘三也,切題意四也,情思聯續五也,句句精美六也。

《《古今詞話》清·沈雄 》

前三個要求,是對於詩詞格律的要求:屬對,指對仗,集句五、七言律詩,中間二聯必須對仗;協韻,這個好理解,必須符合詩詞的押韻規則;不失粘,黏連也是律詩的基本要求,不可違犯。

後三個要求,是內容的要求:切題意,符合整首詩的主題;情思聯續,情思渾成,不能斷絕;句句精美,好的詩詞,應該有句有篇,要求集成的句子最好都是佳句。

沈雄還提到了第七個難點:

沈雄曰:餘更增其一難,曰打成一片,稼軒俱集經語,尤為不易。

所謂,打成一片,應該是用相同領域的句子來集句。

例如文天祥都用五經中的句子集句,就更不容易了。

文天祥還喜歡用杜甫的詩來集句,例如《至福安第六十二 》:

握節漢臣回《鄭駙馬》,麻鞋見天子《述懷》。

感激動四極《嚴武》,壯士淚如雨《聽楊氏歌》。

三、集句詩詞的佳作

集句有詩有詞,北宋文豪蘇軾就喜歡集句填詞,例如這首《南鄉子》:

悵望送金杯。

[杜牧]漸老逢春能幾回。

[杜甫] 花滿楚城愁遠別。

[許渾]傷懷。

何況青絲急管催。

[劉禹錫] 吟斷望鄉臺。

[李商隱]萬裡歸心獨上來。

[許渾] 景物登三閑始見。

[杜牧]徘徊。

一寸相思一寸灰。

[李商隱]

上面提到集句的六難,其中前三難是屬對、協韻、不失粘。

我們看看北宋 葛次仲的五言律詩《中秋月集句 》

玉露中秋夜《徐放》 ,亭【亭】月正圓《錢起》。

一【霄】當皎潔《朱慶馀》,萬[象]共澄鮮《劉禹錫》。

送[別]高臺上《皇甫冉》,添【愁】野帳前《崔備》。

無【因】駐清景《武元衡》,歌舞入明年《司空圖》。

中間二聯對仗:一霄當皎潔,萬象共澄鮮。

送別高臺上,添愁野帳前。

押韻都是下平一先韻部:圓、鮮、前、年。

黏連也無誤:亭、霄;象、別;愁、因。

後三難是:切題意、情思聯續、句句精美。

八句詩句句切合題意,文脈相連,是一首集句的佳作。

王安石也是一個很喜歡集句作詩的人,而且他的集句最受人贊許。

王安石最有名的集句是:風定花猶落,鳥鳴山更幽。

上下兩句都是古人詩句,被王安石組合成佳對。

不過王安石的這首集句詩並沒有傳下來。

結束語

至於劉攽反對作集句詩,是對於癡迷於這種文字遊戲的詩人的規勸。

首先,這種集句詩再好,也很難說成是自己的作品。

其次,總是喜歡集句他人為己作,漸漸會影響到自己的創作能力。

@老街味道

這個時代,作詩還犯法呀?這件事要從王安石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