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單單從北宋時期的『澶淵之盟』來說,宋遼這對糾纏不休、已打了近35年仗的冤家對頭,終於雙方放下了手中的屠刀,欣喜般地共同迎接這來之不易的和平。
這次和平的良好局面,也有幸在史上持續了百年之久,直至跨越了118年之後,宋遼兩國才再起風波,戰事復燃,並讓北宋迎接那最後的、也是最恥辱的滅國悲楚之日《即欽宗『靖康』二年》
北宋『至道』三年,太宗趙光義駕崩,趙恒即位,史稱真宗,此君倒是極其勤於政事,任用呂端、寇準等賢臣,又頗傾心於民間的富庶繁茂,民生福澤等,史稱之『咸平之治』。
並又接續與遼國的交戰,保衛了大宋的領土主權!悉心信賴楊延昭掛帥並征戰疆場《楊業之子》,便是個明證。
時至宋真宗景德元年,遼國的蕭太後突然發動了八十萬大軍,徑直南下伐宋,氣勢兇猛。
在這場舉國的亡國危機中,宰相寇準高瞻遠矚,力排紛亂的朝爭,規諫宋真宗趙恒戢愒而親征,以壯國威!
宋遼雙方結集並會戰於距離開封約三百裡之外的澶州,這場聲勢浩大的戰役,史謂為『澶淵之戰』!
在這場戰役的後半段,宋軍則懾於遼軍的凜冽夜戰,遼軍卻懼之糧草接濟不足,餓兵泛增,已呈『捉襟見肘』狀。
且雙方皆無打持久戰的意圖及準備,於是最終商定、簽署了停戰合議。
這個宋遼的簽約,即稱之為『澶淵之盟』。
須提醒的是,在這個『澶淵之盟』裡,簽訂了宋朝務須每年向遼國交付30萬歲幣,這當時對宋朝而言,或許是『九牛一毛』,但對於遼國來說,那就是一筆巨款了。
因此後,他們可以將這筆每年收到的錢幣、很實在地增加了遼國的中央集團收入,從而讓這個遼闊的草原的國度,逐漸地殷實起來!
據《宋史》與《遼史》記載,宋遼休戰之後,宋朝得到了和平發展的良機,國力達到了空前的頂峰。
而遼國呢,在《遼史.天祚皇帝本紀》冊上,也譜寫道『遼聖宗內修政治,外拓疆宇,既而申固鄰好,四境乂安。
維持二百餘年之基!』
宋朝自『澶淵之盟』之後,據《資治通鑒續編》載文,亦僅僅休養生息二三年,也就是『景德三年』,宋朝的國家賦稅收入、則已達到了令人瞠目結舌的6300萬兩白銀!
這個經濟數據,又說明了什麼呢?
我們不妨把視線投註到清朝時的『康乾盛世』,因在史上、曾一致頌之為大清國的鼎盛時期!
『康乾』那時的國土面積,大約是北宋的五倍,人口的數量概是北宋的三倍,但按年均最高收入的比例計算,也不過是4800萬兩白銀。
『宋』與『清』二個不同朝代的對比,差距竟會如此之大,赫然懋悢!
由此可見,宋朝的歷史雖距今比清朝略顯遙遠些《兩朝相隔約500多年》,但是宋朝《北宋》的經濟之盛況,恍若『高屋建瓴』之勢,不可阻擋!且北宋的市井普民也是比較富有的!一幅《清明上河圖》或也能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宋時的民間《『上河圖』為一種縮影》的百業蕃衍,民康物阜,一派欣欣向榮的境象!
言頌北宋時,其實亦則在宋真宗的那段統治時期,或更貼切。
但真宗之晚年也同樣頻顯昏庸,甚至失德。
他貪喜封禪,任用奸相王欽若、丁謂,二人荒疏朝政,時常蠱惑真宗沉溺於封禪《遊戲》,又肆意貪贓枉法,導致社會矛盾加劇,國情黯然。
真宗駕崩於乾興元年,這個皇帝,盡管後期不怎麼作為,但他前期能平息戰事,開拓並厲行宋朝的經濟建設發展,還是卓有成效的,且讓現代人、興許也會對他刮目相看,由衷賞識。
最終,或至少可得到一個『毀譽參半』的公正評判吧!而下面的幾任君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恍若是從某個房屋的樓上、一步步又慢吞吞地走下樓梯、接手那末尾的衰敗與亡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