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可借鑒宋太祖杯酒釋兵權的情況下,朱元璋依然要除掉幾乎所有的將領?《網路歷史》

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談笑間收回了兵權;但是後來的明太祖朱元璋卻大殺功臣,將昔日部下幾乎殺盡。

明明有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前例,為何朱元璋不去借鑒,反而要殺盡功臣呢?

傍君如傍虎,古代開國功臣的生死一直掌握在開國皇帝手中,皇帝的想法往往決定了功臣的生死。

朱元璋殺功臣的想法與朱元璋的早期經歷有關。

朱元璋出身於草根階層,從小家裡太窮了四處躲債,朱元璋很小就給地主家放牛,後來當過和尚,也做過乞丐。

最後朱元璋成為皇帝,可以說朱元璋的經歷是草根逆襲的一個典范!

正因為朱元璋有著這一段特殊的經歷,讓朱元璋成為皇帝後不但自尊心強,而且支配欲強,另外性情猜忌多疑,對別人都不信任,尤其是跟隨自己打天下,手裡有兵的功臣。

而趙匡胤出身於統治階層,其高祖趙朓是唐朝官員,祖父趙敬歷任營州、薊州、涿州三州刺史,父親趙弘殷是後周男爵,率領後周禁軍。

趙匡胤從小可謂衣食無憂,不用為自己的生活而奔波。

後來的趙匡胤也是一個頗具雄才大略之人,擔任後周幼帝的歸德軍節度使、檢校太尉等要職,與父親分別統領禁軍,手中掌握著兵馬大權。

相比朱元璋,趙匡胤出身世家,擁有更加成熟的政治理念和手段,更懂得如何去收買人心及平衡手下的功臣,所以趙匡胤就沒必要去殺掉功臣。

無法容忍功臣的腐敗行為也是朱元璋殺功臣的一個重要原因。

跟隨朱元璋一起創業的李善長、藍玉、常遇春和胡惟庸等人,大多數人出身於普通家庭,由於貧窮才會跟著造反,目的就是為了榮華富貴。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李善長等人迅速結成了淮西功臣集團,很快就開始墮落腐化,以權謀私魚肉鄉民。

可是朱元璋對於貪腐卻是零容忍,哪怕是跟著自己打天下的功臣集團,因此朱元璋必須殺掉這些貪腐的功臣。

而趙匡胤對貪腐則比較寬容,石守信『貨殖鉅萬』,高懷德『驅逐敗度』,小舅子王繼勛『縱兵白日掠人妻女』,王全斌和崔彥『破蜀之日,奪民家子女玉帛』,王仁瞻『坐沒入生口財貨、殺降兵致蜀土擾亂』等等驕兵貪腐事件,趙匡胤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總而言之,朱元璋早期的經歷以及對貪腐的零容忍,最終讓朱元璋殺盡了功臣,而無法像趙匡胤一樣『杯酒釋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