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是仄聲,請是平聲?唐詩的某些字,到了宋朝發音已經不同。《網路歷史》

前言

古韻中的很多字,與今天普通話中的發音不同。

特別是平仄不同的字,很令人頭疼。

其實,有些字,在唐宋時期,已經有不同發音了。

這裡邊,有些是不同的含義因此音不同,例如冰;有些是朝代不同,口音有了變化,例如請。

一、冰雪的冰

前幾天,看《杜詩詳註》的時候,發現杜甫有一首詩中,冰這個字,被標註為去聲。

這也是我以前沒有注意到的。

不過,在唐朝,甚至杜甫的其他詩中,冰,大多是平聲。

例如杜甫《故武衛將軍挽歌三首 其二》:

舞劍過人絕,鳴弓射獸能。

銛鋒行愜順,猛噬失蹻騰。

赤羽千夫膳,黃河十月【冰】。

橫行沙漠外,神速至今稱。

五律押平聲韻,這裡的名詞冰,肯定是平聲。

《杜詩詳註》提到的去聲『冰』,出自《題張氏隱居二首 其一 》:

春山無伴獨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

澗道馀寒歷【冰】雪,石門斜日到林丘。

不貪夜識金銀氣,遠害朝看麋鹿遊。

乘興杳然迷出處,對君疑是泛虛舟。

冰雪一詞,不止一次出現在唐詩中,不過『冰』大多處於可平可仄的位置,僅憑格律很難判斷冰的平仄。

即使這一首中『歷冰雪』的冰,平仄其實都可以,要麼三仄尾《仄仄仄》,要麼錦鯉翻波《仄平仄》,宋詩中也有『煩心浸冰雪』的錦鯉翻波用法

仇兆鰲認為《題張氏隱居》中的冰雪,是凍雪之意,所以這裡的冰,是去聲。

《康熙字典中》記載:【集韻】:讀去聲,逋孕切,例如《唐書·韋思謙傳》涕泗冰須;李商隱詩《柳枝五首》:碧玉冰寒漿。

可以看出,冰有使動用法,這首詩中冰雪的冰是修飾語,冰凍的雪。

冰雪一詞的冰,在唐朝魚玄機的《酬李郢夏日釣魚回見示》中,可以肯定是平聲字:

住處雖同巷,經年不一過。

清詞勸舊女,香桂折新柯。

道性欺【冰】雪,禪心笑綺羅。

跡登霄漢上,無路接煙波。

道性欺冰雪,仄仄平平仄。

冰,當然是平聲。

是魚玄機用錯了,還是晚唐時期,冰雪的冰已經是平聲了,這個不得而知。

回到《題張氏隱居》,冰雪,對仗的是林丘,其實兩個詞語都是聯合詞組,似乎冰並沒有凍的意思。

假如冰雪是凍雪之意,就成了偏正詞組,和林丘對仗不工整。

五十二歲,仇兆鰲開始對杜甫詩的註解。

五十六歲,仇兆鰲《杜詩詳註》脫稿,並獻給康熙皇帝禦覽,既然是給皇帝看的書,仇兆鰲必然精益求精,他認為這裡的冰是去聲,一定有詳實的考證。

二、請錢的請

冰,是因為用法不同,詞性詞義的不同,所以平仄發音不同。

而請這個字,相同的意思,在唐宋時發音不同。

南宋時楊萬裡《四月二十八日祠祿秩滿喜罷感恩進退格》詩雲:

隨牒江湖四十年,寄名臺閣兩三番。

全家廩食皆天賜,晚歲祠官是地仙。

匹似分司轉閑散,也無拜表及寒溫。

明朝更省毛錐力,十字名銜尚【請錢】。

十字名銜尚請錢,仄仄平平仄仄平,請,這首詩中,肯定是仄聲字。

請錢的意思是領取俸祿。

題外話,這首詩押元、先韻,在2、6句和4、8句結尾混押,所以稱之為進退格。

請錢,在唐朝時是平平。

例如白居易的《和令公問劉賓客歸來稱意無之作》:

水南秋一半,風景未蕭條。

皂蓋回沙苑,藍輿上洛橋。

閑嘗黃菊酒,醉唱紫芝謠。

稱意那勞問,【請錢】不早朝。

白居易,劉禹錫等人,後期在洛陽任閑職,領俸祿還不用上早朝,處於半養老狀態的這些官員們自然稱心如意。

請錢不早朝,平平仄仄平,這裡的請,肯定是平聲。

唐朝詩的請錢,都是平聲,又如姚合的《送河中楊少府宴崔駙馬宅 》:

鳳凰樓下醉醺醺,晚出東門蟬漸聞。

不使鄉人治驛路,卻將家累宿山雲。

閑時采藥隨僧去,每月【請錢】共客分。

縣吏若非三載滿,自知無計更尋君。

每月請錢共客分。

仄仄平平仄仄平。

請,如果是仄聲的話,就成了孤平,所以肯定是平聲。

宋朝人,也早就注意到了這個問題,劉攽在《中山詩話》中就提到:

白樂天詩曰:『請錢不早朝』『請』作平聲,唐人語也。

結束語

冰雪一詞的冰,無論怎樣使用,在北宋時都是平聲,例如蘇轍的『寒作埋冰雪『,劉攽的『溪谷含冰雪』等。

請,也基本都是仄聲了。

知道這些情況,可以讓我們欣賞古詩的時候,不必太迷惑。

至於我們自己作詩,冰自然是用作平聲,請當然用作仄聲。

@老街味道

句中對三仄尾折腰句,處處有來歷,杜甫七律《題張氏隱居》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