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時期,曾有一位三流的詩人,他的名字叫作李禺。
此人寫過一首名為《兩相思》的回文詩,令後世對其刻骨銘記。
可奇怪的是,到了近現代,卻很少有人寫回文詩了。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本號作者刪除。
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唐詩指的是唐朝時期的詩歌,是唐代一代代文人的文學凝萃,也是華夏文化最精髓的組成部分之一。
作為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唐詩堪稱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同時也對世界許多國家的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唐詩的形式具有多樣性,一般可以分為五言與七言兩種,近體詩又分為律詩與絕句,其所要求的格式非常嚴謹,十分考驗創作者的文化水平。
唐詩之所以輝煌,正是承接了漢魏民歌的簡明,又啟迪了宋詞的韻律,堪稱是精煉文字的加工藝術。
可能您有所不知,其實在唐詩之中,存在著一種特殊的詩歌形式,被稱作是『回文詩』。
此回文詩又被稱作是『愛情詩』,是漢語中特有的一種使用詞序回環往復的修辭方法,故此,文學界將其稱作是『回文』。
若是簡而言之,便是回文詩既可以正著讀,又可以倒著讀,不同的讀法存在不同的意義。
代表作品為蘇軾的《題金山寺》、朱熹的《虞美人》、以及納蘭容若的《菩薩蠻》。
作為中國古典詩歌中的一種特殊體裁,回文詩充分展現了詩人對文字的駕馭能力,更激發了眾多文采高妙者的創作欲望,是一種高雅而又有趣的創作形式。
回文詩的數量十分稀少,甚至可以說是寥若晨星,因為其本身結構復雜,所以很少有人能將其完整的創作出來。
回文詩講究的是『回』,也就是正反雙讀都可以連字成句,故此而言,大多數詩人即使能寫回文詩,也難以將其上升至佳作的程度。
一般來說,回文詩往往都是以言志為創作方向的,但是在兼顧回文的過程中,一些好詞好句往往會被忍痛割棄,這無疑註定了回文詩幾乎都隻能是三流之作的命運。
回文詩中的鼻祖是誰?當然是《璇璣圖》。
此文的創作,令作者收獲頗豐,一方面,它的出現令作者留名千古,另一方面,它也幫著作者挽回了丈夫的心。
回文詩的作者是前秦時期的蘇惠,此人雖是一女子,卻生來才華橫溢,尤擅寫情詩。
據說她三歲學字,五歲成詩,七歲學繡,十二歲織錦,至及笄之年,已然成為了美艷的書香閨秀,前來提親者可謂是絡繹不絕。
可蘇惠卻眼光甚高,最終還是嫁給了秦州刺史竇滔。
《璇璣圖》的誕生,其實與竇滔的一段風流韻事有關。
當時的竇滔大權在握,迷上了一位歌姬趙陽臺,後來此事被家中的妻子蘇惠得知,哀婉之下,此女作詩一首寄給丈夫,這才令其幡然醒悟,從此二人比翼雙飛,成就了一段姻緣佳話。
有趣的是,在宋朝時期,一位三流的詩人,居然借助回文詩《兩相思》一舉成名,此人正是李禺。
下面我們一切欣賞此詩的魅力:
《兩相思》
枯眼望遙山隔水,往來曾見幾心知?壺空怕酌一杯酒,筆下難成和韻詩。
途路阻人離別久,訊音無雁寄回遲。
孤燈夜守長寂寥,夫憶妻兮父憶兒。
該詩的特點就是,正讀之時,此詩為思妻之作,而倒過來讀,便是妻子思念丈夫的情愫低語,令人感念頗深。
不得不說,僅僅從詩歌的意境而言,其本身雖算不得上乘佳作,但仍是一篇回文詩中的代表。
如今的時代,手機電腦已經充實了我們的生活,時代飛快的腳步之下,人們已經很難再沉下心來細細品味和打磨古詩,遑論回文詩。
若是以人工智能的方式編寫回文詩,想必也是可以做到的,但其本身的意義並不大,畢竟它已然是過時的東西,不值得我們去挖空心思研究。
參考資料:《古詩文鑒賞》 王慶豐著 遼寧出版社出版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