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曾偶然得到一塊『神運石』,心裡狂喜之下,將其封為『盤固侯』。
可奇怪的是,如此巨大的太湖石,最終居然神秘地消失了。
盤固侯是如何消失的?它究竟去了哪裡?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本號作者刪除。
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宋徽宗趙佶,是北宋的第八位皇帝,為宋神宗的第十一個兒子,為宋哲宗之弟。
宋徽宗的書法繪畫成就極高,是歷史上著名的書畫皇帝。
不過可惜的是,往往藝術細胞多的皇帝,基本都是無道昏君,如南塘後主李煜一般,宋徽宗治理朝堂的能力,遠遠不及其他皇帝,其即位之後,甚至還破天荒地使用新法,任用高俅與蔡京等人,看似是變法改革,實則卻是狼狽為奸,專門盤剝和壓榨百姓,弄得天下餓殍滿地,最終導致起義不斷。
直至北宋末年,衰落的北宋王朝不敵金軍入侵,最終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徹底滅國,自己也淪為金軍的俘虜,死於北國苦寒之地。
宋徽宗一生最大的愛好,除了書畫之外,便是搜集天下奇石,《水滸傳》中著名的花石綱事件,其實正源於此。
所謂『上有所好,下必效之』,宋徽宗本人喜歡奇石,所以下面的官吏也都有目的性地搜集各類奇石,以此獻給皇帝討歡心。
久而久之,便造成了勞民傷財的局面。
為了能夠將所有的石頭都搜集在一起,集中展現奇石之美。
宋徽宗特意命人修建了一座『奇石園』,取名為『艮嶽』。
艮嶽名為萬壽山,是宋徽宗委托丞相蔡京主持修建的皇家園林之一,其修建時長整整達五年之久,其內所陳列之物,也都是花重金買來的頑石。
據史書記載稱,在艮嶽的中心位置,陳列著一塊巨型太湖石,它的高度達到了15米,堪稱是石頭中的『巨無霸』,其威武霸氣的外形,令宋徽宗十分珍愛,甚至認為它能夠代表自己皇帝的氣質。
既然太湖石的外形如此喜人,宋徽宗幹脆也錦上添花,為其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為『昭功敷慶神運石』,然而僅僅這些還不夠,他甚至還為石頭安設了官職,稱作是『盤固侯』。
眾所周知,在封建官場中,侯爵的地位極高,僅僅次於『王』,宋徽宗封一塊石頭為侯爵,可以看出其對神運石的青睞有加。
神運石體型巨大,其重量不下百噸,故此而言,在沒有大型起重設備的古代,僅依靠人力,是極難將其運輸至目的地的。
可是以上問題卻難不倒『睿智』的官員們,為了將神運石運至汴梁城內,他們不惜雇傭大量的民夫前來搬運,還特制了一艘巨艦用於水路運輸。
當巨石因為體積過大而難以進入城內時,官員們會毫不猶豫地將城門砸破,稱得上是『不惜一切代價』。
可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在之後的歷史中,學者們卻一直沒有找到神運石的蹤影。
它究竟去了哪裡?可能會有讀者感到好奇,如此一塊巨大的石頭,即使經過千年的風化作用,也不會腐蝕過多,為何突然之間就消失在歷史中了呢?雖然後世專家屢屢聲稱發現了所謂的『盤固侯』,可是從尺寸上來看,都與神運石相差巨大。
直至後來,才有學者提出一個看法,認為盤固侯一定是在戰爭中被徹底毀掉了。
談到這裡,我們不得不說一說北宋與金朝的戰爭。
北宋末年,金國軍隊圍攻汴梁城,數萬將士為守住城池,不惜毀壞房屋,以此充當防護材料。
為了能進一步打擊金軍的囂張氣焰,宋軍還在城市內搜羅巨石,以此從城上拋下,痛擊金軍。
可是汴梁城內一片繁榮,並非山川地帶,取石地也少得可憐。
無奈之下,守城士兵隻能忍痛將艮嶽內的奇石砸碎,以此實施反擊。
自然而然的,神運石因為體型異常巨大,肯定也難逃被砸成小塊的命運,成為保護北宋政權的武器之一。
神運石的故事是令人扼腕嘆息的,但卻能給我們敲響警鐘。
玩物喪志者終將會被歷史所淘汰。
覆巢之下無完卵,即使是一塊石頭,也難以抵擋戰火帶來的悲愴命運。
參考資料:《考古》 歷麗萍著 吉林出版社出版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