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琴棋書畫是古代文人的雅好,蘇軾評價王維時,有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之語,很多文人詩書畫都很擅長,例如這位東坡居士。
南宋有這樣一位詩人,他的畫卻曾經被宋徽宗嘲笑為村夫子所畫 ,而且也被范成大所藐視。
這個人叫做揚無咎,字補之。
其畫在南宋後期卻被評價不下『百千金』,其詩被認為『無一點俗氣』。
今天他的《四梅花圖》和《雪梅圖》被收藏在故宮博物院,成為無價之寶。
揚無咎四梅圖·將殘時
一、奉敕村梅
北宋詞人柳永好作艷詞,引起宋仁宗不滿。
傳說宋仁宗在進士放榜之前劃去了柳永的名字,並說『且去填詞』。
於是柳永便自號『奉聖旨填詞柳三變』。
時間過去了差不多70年,又有了一個類似的故事。
這回不是因為詩詞,而是因為畫。
明朝的解縉在《跋王侍郎所藏楊補之梅》記載過這樣一個故事:
予鄉先輩楊君補之,世家清江。
所居蕭洲有梅樹大如數間屋,蒼皮蘚班,繁花如簇。
補之日臨畫之,大得其趣,間以進之徽廟,徽廟戲曰村梅。
因自署奉敕村梅。
更作疏枝冷葉,清意逼人,而徽廟不及見矣。
《跋王侍郎所藏楊補之梅》
解縉說我們家鄉在宋朝時有一位畫家叫做楊補之,他家門前有古老巨大的梅花樹,於是楊補之每日臨摹。
有人就把他的畫進獻給了『 徽廟』,『 徽廟』是北宋皇帝趙佶的廟號。
宋徽宗可是一個大畫家、大詩人、大書法家,但是他卻瞧不上楊補之的畫,稱之為『村梅』。
於是楊補之學起了柳永,自稱『奉敕村梅』。
但是這個『村梅』有點象梵高,等到畫也值錢了,人也出名了,人也沒了。
據說南渡以後,有宮人將他的梅花圖掛在墻上,竟然可以招蜂引蝶,宋高宗感到驚奇,去找楊補之的時候,他已經去世了。
南渡後,宮中以其梅張之璧間,有蜂蝶集其上,驚惟求補之,而已物故不可得矣。
其平生耿介,不慕榮利故,不俯仰時好,不得而知也。
侍郎王君得此,紹興中作,正其』奉敕村梅『後晚年得意之筆,重可寶也。
《跋王侍郎所藏楊補之梅》
解縉說王侍郎所收藏的這幅畫,是楊補之晚年的得意之作,不知道是不是今天故宮裡的收藏品。
揚無咎四梅圖·盛開時
二、和尚的徒弟
楊無咎《1097─1169年》,字補之,號逃禪老人,是清江《今屬江西省》人。
他自稱為東漢揚雄之後,所以他的姓氏似乎姓揚而不是楊。
他繪畫尤擅長墨梅 ,書學歐陽詢,有《逃禪詞》一卷傳世,詞多是題畫之作。
據傳說,揚無咎學畫師出一個和尚。
宋朝曾敏行 《獨醒雜志》卷四記載:
紹興 初, 花光寺 僧來居清江慧力寺 ,士人楊補之 、 譚逢原 與之往來,遂得其傳。
補之 所作,後益超出,格韻尤高,然觴次醉餘,雖娼優墻壁肯為之,他有求者往往作難。
遇志同氣合者,始為作之。
若以遊藝請,則牢辭固拒,如不願聞。
故其畫亦不多見,人亦不知其名也。
《獨醒雜志》
紹興初年,有個和尚來到了楊補之家鄉清江的慧力寺,楊補之 、 譚逢原 常常與其來往,得到了他的真傳。
特別是楊補之的作品水平更高一些。
每當他喝酒暢快時,即使是風月場所的墻壁也肯作畫,而別人有求時卻不肯輕易動筆。
隻有遇到志氣相投的人才肯位置作畫,所以他的畫並不多見,名聲也不響亮。
曾敏行也是一個文人畫家,與胡銓、楊萬裡是好友。
他說楊補之學畫是在南宋紹興時,看來宋徽宗笑話楊補之的畫為『村梅』,可能是張冠李戴了,有人說這是宋孝宗對楊補之的評價。
揚無咎四梅圖·欲開時
三、一副梅花圖令娼家壯門戶
南宋時趙希鵠寫過一本《洞天清錄》,為楊補之平了反,說其畫作已經』不下百千金『:
臨江楊無咎,補之,學歐陽,率更楷書,殆所逼真,以其筆畫勁利,故以之作紙梅,下筆便勝花光、仲仁。
補之嘗遊臨江城中一娼館,作折枝梅於樂工矮壁。
至今,往來士夫多往觀之。
娼藉此以壯門戶。
端平間為偷兒竊去其壁,車馬頓希。
今江西人得補之。
一幅梅價,不下百千金,又詩筆清新,無一點俗氣。
惜其生不遇蘇黃諸公,今人止以能作墨梅目之,竟無品題之者。
趙希鵠說楊補之下筆就超過了他的老師花光和尚。
當年在風月場所畫了一幅梅花在樂工矮壁上,惹得士人常去欣賞,娼家因此而壯門戶。
沒想到宋理宗端平年間竟然被偷了,結果生意一落千丈。
這更有點像流連於倡家的柳永了,柳永送詞他送畫。
趙希鵠還說如今他的一副梅花圖價值千金,另外楊補之的詩詞風格清新,不沾一點俗人之氣。
可惜沒有時無伯樂,他沒有生在蘇軾、黃庭堅的時代,今天的人僅僅把他作為一個畫家而已,沒有高人給予適當的評價。
揚無咎四梅圖·未開時
四、范成大說揚無咎去梅實遠,
宋代詩人范成大也愛梅家,他有一個園子名為范村園,《范村梅譜》是創作的關於梅花的專著。
其中描述了十二種梅花。
不過范成大對楊無咎評價不太高:
江西有楊補之者,尤有名。
其徒仿之者,實繁。
觀楊氏畫大畧皆氣條耳,雖筆法竒峭,去梅實遠。
《范村梅譜》
之所以有如此評價,是因為范成大認為梅花之美應該以:橫斜疏瘦與老枝怪奇者為貴『,而揚無咎筆下都是氣條罷了:
『梅以韻勝,以格高,故以橫斜疏瘦與老枝怪奇者為貴。
其新接稚木,一歲抽嫩枝,直上或三四尺,如酴釄薔薇輩者,吳下謂之氣條,此直宜取實規利,無所謂韻與格矣』
吳下謂之氣條,不知道氣條是什麼意思,估計是指枝條過於柔順、缺少變化 。
《四庫全書》說范成大對於揚無咎的評價』與宋孝宗詆無咎為村梅者所論相近』。
可能紀昀他們認為村梅的評價是出自於宋孝宗而不是宋徽宗。
范成大比趙希鵠大了半個世紀,或許此時揚無咎的畫還沒有那麼受人推崇。
揚無咎四梅圖·元朝柯九思和詞四首
五、四梅圖與四首詞
在故宮博物院的網站上,可以看到揚無咎的《四梅圖》。
有興趣的朋友去網站上欣賞高清的原圖。
在圖上揚無咎說明記錄了當時作畫的原因:
范端伯要予畫梅四枝,一未開、一欲開、一盛開、一將殘。
仍各賦辭一首。
畫可信筆,辭難命意。
卻之不從,勉徇其請。
予舊有柳梢青辭十首,亦因梅而作,今載此聲調,蓋近時喜唱此曲故也。
揚無咎說范端伯讓我畫梅花,分別為未開、 欲開、 盛 開、將殘四種形態。
畫畫嗎簡單,但是作詞就難些了。
有以前曾經填過十首《柳梢青》,恰好也是寫梅,就題在這幅畫上吧。
也是因為最近喜歡哼唱這幾首曲子的緣故。
揚無咎四梅圖·題跋
下面繼續寫到:
端伯奕世勛臣之家,了無膏梁氣味,而胸次灑落,筆端敏捷,觀其好尚如許,不問可知其人也。
要須亦作四篇,共誇此畫,庶幾衰朽之人,托以俱不泯耳。
乾道元年七夕前一日癸醜,丁醜人揚無咎補之書於豫章武寧僧舍。
范端伯,名直筠,為名相范仲淹的曾孫。
『乾道元年』,即公元1165年,揚無咎時年六十九歲。
這四首《柳梢青》,在《四梅圖》上也清晰可見,如下:
漸近青春,試尋紅瓃,經年疏隔。
小立風前,恍然初見,情如相識。
為伊隻欲顛狂,猶自把、芳心愛惜。
傳與東君,乞憐愁寂,不須要勒。
《未開》 嫩蕊商量,無窮幽思,如對新妝。
粉面微紅,檀唇羞啟,忍笑含香。
休將春色包藏。
抵死地、教人斷腸。
莫待開殘,卻隨明月,走上回廊。
《欲開》 粉墻斜搭,被伊勾引,不忘時霎。
一夜幽香,惱人無寐,可堪開匝。
曉來起看芳叢,隻怕裡、危梢欲壓。
折向膽瓶,移歸蕓閣,休薰金鴨。
《 盛開》 目斷南枝,幾回吟繞,長怨開遲。
雨浥風欺,雪侵霜妒,卻恨離披。
欲調商鼎如期。
可奈向、騷人自悲。
賴有毫端,幻成冰彩,長似芳時。
《將殘》
《柳梢青》在有仄韻有平韻,揚無咎四首詞中兩首平韻、兩首仄韻。
不知道讀到這裡的朋友,您最喜歡哪一首?
在四梅圖的左邊還有元朝柯九思次韻唱和的四首詞,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上面的圖片,這裡就不錄入了。
揚無咎四梅圖·柳梢青四闕
結束語
揚無咎自號逃禪老人。
《孟子》有”逃墨必歸於楊,逃楊必歸於儒”之說,有』改邪歸正『之意。
陶淵明有句: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又說: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杜甫也曾經有詩雲: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
或歸於佛門、或歸於自然,都是逃離世間紛擾之意。
不過從逃禪老人的四首《柳梢青·詠梅》來看,還是逃不得人間糾葛與斷腸相思。
雖然徽宗或者孝宗看不上楊補之,可是宋光宗趙惇卻非常欣賞,而且有詩為證,《題楊補之紅梅圖》:
去年枝上見紅芳,約略紅葩傅淺妝。
今日亭中足顏色,可能無意謝東皇。
揚無咎傳下來的畫似乎不太多,不過他的詞倒是傳下來一百多首,已經比李清照幸運了。
結束語,以慣例填一闕《柳梢青·詠梅》為今天的作業。
傲雪紅妝,寒溪悄立,誰與思量。
雁信雲遮,天涯春渺,笑靨愁腸。
橫斜疏影回廊,但永夜、芳心暗藏。
風惹秋千 ,半邊明月,一縷幽香。
@老街味道
觀宋填詞106 這首詠梅詞被誤解為朱敦儒的作品 其實作者是朱翌
觀宋填詞105 呂渭老默默無聞 有人卻說其詞不輸於蘇軾秦少遊
什麼是詩的撞韻?
什麼是詞的撞韻?
撞韻是一種詩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