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時期,其經濟發展達到了一個巔峰,所謂富宋,絕對不是浪得虛名的。
據有關專家統計,宋朝的GDP在各個朝代之中是最高的,而且就連盛唐都沒解決的人民吃飯問題,宋朝給解決了。
但是宋朝的軍事卻是各個朝代最低的,在對外戰爭中,宋朝發生過不少割地賠款、甚至舉國南遷的事情。
很多時候,宋朝被北方的遊牧民族都打得無還手之力。
而這樣軍事能力低下的宋朝其實跟宋朝的開國方式有關系,宋太祖趙匡胤是以軍事武力奪取的政權,因此他在這方面十分的忌諱。
為了防止有人擁兵自重從而威脅到他的統治,就將兵權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一旦打完仗就收走將軍手裡的兵權,讓其賦閑在家,久而久之造成了『將不知兵,兵不知將』的局面。
而且,宋太祖還在軍事制度方面進行了多項改革,大大強化了北宋的中央集權。
宋太祖開寶年間,馬步軍有193000;宋太宗至道年間,馬步軍有358000;到宋真宗天禧年間,馬步軍有432000。
到了宋仁宗時期,在繼承前朝騎兵的基礎上,宋仁宗時期的騎兵又有所增加和變化。
龐籍曾上奏說:『夫寶元中,騎兵,捧日之外所增一百六十二營;步兵,天武之外增七百五十二營。
宋太祖實行募兵制,而這些兵將多是災荒饑民亦或流民刑犯被迫充軍,地位非常低下。
高層軍官對下層士兵保持警惕,處處壓制,全無信任。
宋朝的士兵是終身制的,所以大多士兵都不是適齡的,絕大多數都不能達到最好的素質。
實行募兵制雖有效地杜絕了內部動亂,造不成大規模的起義,但是冗兵現象嚴重,致使國庫耗資巨大。
同時,宋朝還規定,京城禁軍和地方守軍必須定期調動,這種輪流駐防的方法稱之為『更戍法』。
如此以來,由於士兵經常換防,便達到了兵不識將、將不識兵,兵無常帥、帥無常師的目的,有效防止了各級將領掌握軍權。
但是如此做的話,固然防止了將領做大,但同樣導致軍隊戰鬥力和將領才能根本無法發揮,軍隊的凝聚力和忠誠度也很難得以保證。
宋初的禁軍兵力雖然不多,但戰鬥力卻極為可觀,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兵力雖然增長極為迅速,但戰鬥力卻不升反降。
兵力擴充本是好事,奈何宋朝禁軍的擴充卻極不健康,從宋朝中期開始,禁軍除了繼續從廂軍和鄉兵中挑選之外,還從民間募集了大量士兵,甚至在災荒年份直接募集流民充入禁軍。
廂軍和鄉兵的戰鬥力本就隨著時間推移有所下降,而從民間和流民中募集的士兵,兵源素質更是無法保證,這直接造成了禁軍戰鬥力的持續下降,這就造成了禁軍中的騎兵甚至已經淪落到了連馬都不會騎的地步。
同時,兵力來源的混雜,又滋生了軍隊腐敗,吃空餉現象在禁軍中極為嚴重,看似兵力多達八十萬的禁軍,在金兵南下攻宋之際,京師三衙所統率的實際兵力卻僅僅隻有三萬餘人。
這就是為何宋朝騎兵兵力如此弱的原因了,對此,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