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條,是一種古老的中式面食,長條形中空的油炸食品,口感松脆有韌勁,是中國傳統的早點之一。
油條的叫法各地不一,東北和華北很多地區稱油條為『餜子』;安徽一些地區稱『油果子』;廣州及周邊地區稱油炸鬼;潮汕地區等地稱油炸果。
類似的油炸面食,其起源遠遠早於宋朝,具體時期不得考證。
《宋史》記載,宋朝時,民間就出現了類似油條的面制食品。
而早在南北朝時期,北魏農學家賈思勰在其所著的《齊民要術》中就記錄了油炸食品的制作方法。
南宋時,人們對秦檜謀害嶽飛一事民怨沸騰。
傳說有個專賣油炸面丸的王老四怒上心來,就隨手捏出了秦檜和王氏的面人,扭在一起丟進了油鍋,做成了『油炸秦檜』,沒想到非常受歡迎,僅僅一個下午,整個臨安城就都做起『油炸秦檜』。
後來,有人把它推薦給了宋高宗吃,高宗吃了很喜歡,從此,油條風靡全國至今。
為什麼油條都是兩根合在一起炸的呢?
不僅是因為歷史上流傳的象征著秦檜和妻子王氏,還有一個科學的原因:一條炸不起來。
因為油溫比較高,單根油條下去就硬了,來不及膨脹。
兩根滾在一起,中間貼著的部分不接觸油,就可以持續膨脹了。
油條的經典搭配肯定是豆漿無疑。
作為早餐界當之無愧的霸主,豆漿是中國漢族傳統飲品,最早的豆漿為西漢淮南王劉安制作。
將大豆用水泡漲後磨碎、過濾、煮沸而成。
豆漿營養非常豐富,且易於消化吸收。
與西方的牛奶不同,豆漿是非常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食品,廣泛流行於華人地區。
油條還常見的作為一種配料出現在煎餅果子中。
煎餅果子是天津市的著名小吃,天津人把其作為早點。
由綠豆面制作的薄餅,配上雞蛋、還有餜子《油條》或者薄脆的『餜篦兒』組成,蘸上面醬即成。
天津人至今依舊堅持著傳統的吃法,正宗煎餅果子中選用的食材隻有綠豆面、油條《或果蓖》以及蔥花、芝麻及其他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