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59年7月,周世宗柴榮猝然病逝,年僅39歲。
其子柴宗訓登基,是為後周恭帝,年僅7歲。
新帝年幼,孤兒寡母,這是最容易發生政變的時刻。
柴榮去世之前做了防范,把禁衛軍首領張永德換了下去,換上他最信任的趙匡胤。
於是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與禁軍高級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人掌握了軍權。
就是這位心腹股肱,不到一年就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奪走了後周江山,建立宋朝天下。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傳聞契丹兵將南下攻周,宰相范質等未辨真偽,急遣趙匡胤統率諸軍北上禦敵。
周軍行至陳橋驛,趙匡義和趙普等密謀策劃,發動兵變,眾將以黃袍加在趙匡胤身上,擁立他為皇帝。
隨後,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京城守將石守信、王審琦開城迎接趙匡胤入城,脅迫周恭帝禪位。
趙匡胤即位後,改國號為”宋”,仍定都開封。
石守信、高懷德、張令鐸、王審錡、張光翰、趙彥徽皆得授節度使位號。
其實,自唐朝滅亡以後,在五代十國亂世之中,各種兵變早已經是家常便飯。
周世宗柴榮的姑父郭威,也在公元951年受部屬推戴,黃袍加身得到政權,建立了後周政權。
因為,趙匡胤的這次陳橋兵變也沒有什麼太多的意外。
然而,對於趙匡胤來說,自打坐上了皇帝的寶座,心理就一直在為一件事擔憂。
何事?
他不想讓兵變再發生在自己趙家的子孫身上! 宋朝不再成為五代之後的第六個短命王朝!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七月初九日晚朝時,趙匡胤把當年陳橋兵變的老兄弟們石守信、高懷德等高級將領留下來喝酒。
當酒興正濃的時候,趙匡胤對眾人講:”我若不是靠你們出力,是到不了這個地位的,為此我從內心念及你們的功德。
但做皇帝也太艱難了,還不如做節度使快樂,我整個夜晚都不敢安枕而臥啊!我這個皇帝位誰不想要呢?”
聽話聽音,鑼鼓聽音,石守信等人立馬明白了趙匡胤的話中之意,連忙叩頭道:”陛下何出此言,現在天命已定,誰還敢有異心呢?”
趙匡胤說:”你們雖然無異心,然而你們部下想要富貴,一旦把黃袍加在你的身上,你即使不想當皇帝,到時也身不由己了。
“
隨後,趙匡胤給眾人指出一條『光明大道』:人生在世,像白駒過隙那樣短促,所以要得到富貴的人,不過是想多聚金錢,多多娛樂,使子孫後代免於貧乏而已。
你們不如釋去兵權,到地方去,多置良田美宅,為子孫立永遠不可動的產業。
同時多買些歌兒舞女,日夜飲酒相歡,以終天年,朕同你們再結為婚姻,君臣之間,兩無猜疑,上下相安,這樣不是很好嗎!
第二天,石守信、高懷德等人請求解除兵權,辭官還鄉。
趙匡胤也順勢將執掌兵權的結義兄弟的禁軍職務全部被解除,從此也不再授人。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杯酒釋兵權”。
趙匡胤深知武將造反的能量,自己後代子孫未必有能力控制得住這些四肢發達、頭腦也不簡單的武將。
於是采取了一條貫穿北宋和南宋319年的基本國策——重文輕武。
他把軍權分成三大塊,第一塊是調兵權,由樞密院掌管,樞密院的領導全部是文官,遇有戰事,樞密院報皇帝核準,方能發符調兵;第二塊是管兵權,軍隊的日常管理和訓練由軍隊內部的『三衙』分別負責;第三塊是統兵權,要打仗了,皇帝就臨時指派將領,帶兵出發,打完馬上把部隊交回來。
這樣就形成了『將不知兵,兵不知將』的軍事制度。
結果可想而知,宋朝也徹底不會有多強的軍事實力了。
宋朝的歷史也就伴隨著不斷被遼、金、蒙騷擾侵略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