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死宋高宗後,宋孝宗為何也禪讓皇位不幹了。《網路歷史》

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宋高宗趙構崩於德壽宮中,宋孝宗趙昚聽聞後失聲痛哭,兩天不能進食,又表示要服喪三年。

趙昚為了服喪,讓太子趙惇參預政事。

淳熙十六年二月初二《1189年2月18日》,宋孝宗趙昚禪位於趙惇,趙惇即為宋光宗。

趙昚自稱太上皇,閑居慈福宮,後改名重華宮。

群臣為其上尊號為壽皇聖帝,趙昚繼續為趙構服喪。

宋孝宗在宋高宗去世不到兩年,就立刻就把皇位禪讓給兒子趙惇,名為盡孝,但卻是一件很不合理的事情。

宋高宗趙構60歲時,主動禪讓皇位給養子宋孝宗趙昚。

禪讓皇位以後,宋高宗趙構還活了25年。

在這25年裡,宋高宗趙構自稱不再問朝政,其實也幹預一些政事,很多事情宋高宗不點頭,宋孝宗還不敢做的。

不過,後世普遍認為趙昚是南宋最有作為的皇帝。

他在位期間,平反嶽飛冤案,起用主戰派人士,銳意收復中原;內政上,加強集權,積極整頓 吏治 ,裁汰冗官,懲治貪污,重視農業生產,百姓生活 安康 ,史稱『乾淳之治』。

後世稱其『卓然為南渡諸帝之稱首』。

淳熙十四年十月乙亥日《1187年11月9日》,趙構病死於臨安行在的德壽宮,時年八十一歲,宋孝宗趙昚當了25年的『傀儡』皇帝終於熬死了宋高宗趙構,可誰也沒有想到的是不到兩年,他就立刻又就把皇位禪讓給了兒子宋光宗趙惇,讓滿朝文武傻了眼。

而宋孝宗趙昚之所以要把皇位讓出去,他自己在聖旨中說過:『朕比年病倦,欲傳位太子……』也就是說,自己有病,又經常感覺得很疲倦,不想幹了。

宋光宗趙惇繼位時已經43歲,史上對這位皇帝評價不高,一是宋光宗有瘋病,經常頭腦不清醒,連政務都不能處理;二是宋光宗不孝,一直對宋孝宗不理不睬;三是宋光宗的皇後是個刁蠻的,權力欲望很強的人,在宋孝宗活著的時候,她就表現出了這些惡劣的品質。

在宋光宗當皇帝以後,她更加把持朝政。

宋孝宗趙昚之所以倦於政事,是因為宋孝宗趙昚本身是個雄才大略的君王,他一直希望通過北伐,完成統一大業。

他在五年間,舉行了三次大規模的閱兵,還積極選拔將領,自己也學習騎射。

南宋的軍隊戰力有很大的提高。

隆興元年《1163年》四月,宋孝宗授意樞密使張浚籌劃北伐。

五月,張浚派濠州《今安徽鳳翔》李顯忠渡江出擊。

先後收復了靈璧,虹縣等地,繼而又攻陷了宿州《今安徽宿縣》。

後宋孝宗任命李顯忠為淮南京東河北招討使、邵宏淵副之。

金軍左副元帥紇石烈志寧親自率兵來攻,先被李顯忠擊退,後又調兵前來。

但此時的邵宏淵按兵不動,還企圖動搖軍心,有些參戰的將領還帶兵臨陣脫逃。

李顯忠孤軍奮戰,終是難支隻好趁著夜色撤離宿州。

金軍乘勢掩殺,宋軍大敗,死傷不可計數。

北伐失敗後,隆興二年《1164年》,金世宗為了達到『以戰促和』的目的,發兵南下,先後攻占楚州、濠州,滁州等地,並準備渡江南下。

在這種情況下,宋孝宗同意議和,這年十月雙方簽訂協議。

這就是歷史上的『隆興議和』。

北伐失敗後,趙昚想要再次北伐。

乾道五年《1169年》八月,宋孝宗召在『采石之戰』中大敗金軍的虞允文入朝,升其為右丞相兼樞密使,掌握軍政大權。

虞允文一方面在財力、物力、兵力上積極為北伐作好準備,另一方面,他建議宋孝宗遣『泛使』赴金,要求修改隆興和約中部分侮辱性的條款,一是要求金朝歸還河南的宋朝帝王陵寢之地,二是改變宋帝站立接受金朝國書的禮儀。

對於宋孝宗來說,祖宗陵寢長期淪於敵手,每次金使南來,自己必須下榻起立接受國書,他內心早已視為奇恥大辱。

因此,他立即同意虞允文的建議,於乾道六年《1170年》閏五月派范成大使金,提出歸還河南陵寢之地和更改接受國書禮儀的要求。

金世宗斷然拒絕宋方的要求,金朝群臣也都對南宋擅自破壞和議憤憤不平,盡管范成大與金人據理力爭、毫無懼色,最後還是無功而返。

北伐一再失利,宋孝宗趙昚的希望就完全沒有了,因此,他才會倦怠。

而且宋孝宗趙昚把皇帝讓出來還有一個想法。

他覺得他北伐的事情失敗了,因此,總得要有一點成功的東西。

而這個成功的東西,就是追求『道德完善』。

宋孝宗趙昚禪位的目的,是為了去給宋高宗守孝,他要守孝三年。

在宋孝宗趙昚看來,反正前期被宋高宗挾制,已經體現出『孝道』了,不如把這個進行到底,繼續孝道。

這樣還可以在歷史上留下好名聲。

所以,宋孝宗趙昚就做了禪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