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71年,在中國是宋度宗咸淳七年,一位叫做雅各的意大利商人通過水路,來到了南宋的港口城市泉州。
他發現,十三世紀的泉州就是一個超級繁榮的國際大都會:
『在刺桐《即泉州》,人們可以見到來自阿拉貢或威尼斯、亞歷山大裡亞、佛蘭芒的佈魯格等地的商人,還有黑人商人以及英國商人。
……在城裡,人們還可以聽到一百種不同的口音,到那裡的人中有許多來自別的國家,因此,蠻子人《指南宋人》中也有精通法蘭克語和薩拉森語的人。
確實,城裡有很多種基督教徒,有些教徒還佈道反對猶太人;除此之外,還有薩拉森人、猶太人和許多其他有自己寺廟、屋舍的教徒,每一種人都待在城內各自的地方。
在這些地方,有為每一種人開的旅館,我們船隊的基督教徒和薩拉森人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住所』
雅各的這段描述,正好用來給兩首描寫泉州港繁忙景象的宋元詩歌作註腳:『蒼官影裡三洲路,漲海聲中萬國商』;『纏頭赤腳半蕃商,大舶高檣多海寶』。
用『漲海聲中萬國商』、『纏頭赤腳半蕃商』的詩句來形容宋元時期的另一個中國港口城市——廣州,也很是貼切。
1322年《元代至治二年》,又有一名叫鄂多立克的意大利旅行家到訪廣州。
他看到,『該城有數量極龐大的船隻,以致有人視為不足信。
確實,整個意大利都沒有這一城市的船隻多』這些船隻,正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商船。
另一名1341年到達廣州的阿拉伯旅遊家伊本・白圖泰也描述說:『秦克蘭城《即廣州》者,世界大城中之一也。
市場優美,為世界各大城所不能及。
其間最大者,莫過於陶瓷物。
由此,商人轉運瓷器到中國各省及印度、夜門』
在十三、十四世紀《宋元時期》,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兩個始發港口,泉州與廣州都是中國最繁華的國際大都市。
說泉州與廣州是國際大都市,不僅僅因為這裡海外貿易發達,更重要的標志是,這兩個港口城市都形成了『華蕃雜居』的格局,恰如十九世紀『華洋雜處』的上海灘。
宋人祝穆在他的《方輿勝覽》中記述說:『諸蕃有黑白二種,皆居泉州,號‘蕃人巷’。
每歲以大舶浮海往來,致象犀、玳瑁、珠璣、玻璃、瑪瑙、異香、胡椒之屬』
一位宋朝的廣南東路轉運使也觀察到:『每年多有蕃客帶妻兒過廣州居住』蕃人自稱這是『住唐』:『諸國人至廣州,是歲不歸者,謂之‘住唐’』住唐的蕃客一般都被安排在『蕃坊』僑居。
對於生活在廣州的宋人來說,他們平日裡接觸外國人的機會,未必比今天的你我要少。
宋朝的廣州人習慣將蕃婦稱為『菩薩蠻』;許多廣州富人還喜歡養黑人為仆人:『廣中富人,多畜鬼奴,絕有力,可負數百斤。
言語嗜欲不通,性淳不逃徙,亦謂之野人。
色黑如墨,唇紅齒白,髪鬈而黃』正如今日的香港人喜歡雇傭菲律賓保姆一樣。
廣州的『蕃坊』、泉州的『蕃人巷』,都是蕃客聚居的社區,蕃人巷在泉州城南一帶,蕃坊在廣州城西。
蕃坊《蕃人巷》設蕃長一名,負責管理蕃坊公務。
如『廣州蕃坊,海外諸國人聚居,置蕃長一人,管勾蕃坊公事,專切招邀蕃商人貢,用蕃官為之,巾袍履笏如華人』。
蕃長的正式官名叫『統察蕃長公事』、『都蕃長司公事』,由蕃人擔任,但必須經過宋政府的批準與任命。
宋神宗熙寧年間,『大食勿巡國進奉使辛押阤羅辭歸番,特賜白馬一匹,鞍轡一副。
所乞統察蕃長公事,令廣州相度』。
辛押阤羅是一位阿拉伯商人,也是廣州蕃坊的蕃長,『居廣州數十年矣,家資數百萬緡』。
熙寧五年六月,他將歸國,臨行前他向宋政府推薦了繼任蕃長的人選,朝廷『令廣州相度』。
這一歷史記載說明,蕃長的任命權掌握在宋朝政府手裡。
這是宋朝蕃坊不同於晚清租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