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格瓦拉同志
宋太祖趙匡胤是如何駕崩的,千百年來一直都是個大謎團,正史記載的諱莫如深,民間的流言紛紛《『燭影斧聲』》,無疑都讓宋太宗趙光義難以洗脫『弒兄奪位』的嫌疑。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宋太宗弒兄篡位確有其事,那麼他上臺後是如何對待年輕的寡嫂宋皇後,以及侄兒們的?
按照司馬光在《涑水記聞》中的說法,宋太祖暴崩時,趙光義並沒有在宮中,而是在自己的晉王府裡。
當宋皇後得知皇帝暴死的消息後,並沒有在第一時間派人通知『法定接班人』趙光義,也沒有召喚皇次子趙德昭,而是派大太監王繼恩去找皇四子趙德芳《宋皇後養子》。
宋皇後這樣做,無非是想讓趙德芳做皇帝,自己做太後。
宋太祖趙匡胤畫像
然而王繼恩並沒有服從宋皇後的命令,出宮後直奔晉王府,向趙光義通報皇帝的死訊,並請求他火速入宮。
當宋皇後看到入宮的不是趙德芳,而是趙光義時,頓時陷入慌亂之中,過了好一陣,才趕緊向後者下拜,並口呼萬歲。
不僅如此,宋皇後還哀求小叔父,乞求他饒過自己和趙德芳的性命,而趙光義也發誓,將與宋皇後、趙德芳共享天下。
太祖初晏駕,時已四鼓,孝章宋後使內侍都知王繼隆召秦王德芳。
繼隆以太祖傳位晉王之志素定,乃不召德芳,徑趨開封府召晉王…後見王愕然,遽呼官家曰:『吾母子之命,皆托於官家』王泣曰:『共保富貴,無憂也』見《涑水記聞》《註:當時皇宮並無王繼隆此人,實為王繼恩之誤》。
宋太宗趙光義畫像
作為大史學家,司馬光的著作以嚴謹、客觀著稱,但這則史料的真實性,卻讓世人大為懷疑。
其一,按照『金匱之盟』的約定,宋太祖死後,皇位必須傳給趙光義,這是天下皆知的事實,宋皇後怎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推翻這項約定?
除非根本沒有『金匱之盟』這回事;其二,宋皇後見到趙光義後恐懼至極,甚至到了哀告求生的程度,這說明宋太祖的暴死,趙光義難脫幹系。
帝位既然來路不正,宋太宗難免會感到心虛,而為了消除恐懼不安的情緒,他隻能拼命地打擊、壓制寡嫂和侄兒,並不斷地強調帝位的合法性。
正因如此,趙光義剛登上皇位,便將寡嫂遷往西宮居住,11年後又命她搬到東宮,但無論在哪裡,都派人進行嚴密監視。
宋皇後在壓抑、孤獨中度過19年煎熬時光,最終於至道元年《995年》四月薨逝,年僅44歲。
宋皇後畫像
宋皇後病逝後,宋太宗既不為皇嫂成服《即穿戴喪服》,又不許群臣臨喪,並拒絕讓宋皇後的神主祔廟。
更有甚者,宋太宗還禁止宋皇後跟宋太祖合葬,並將她的棺槨安置在普濟佛舍長達2年之久,最終才極不情願地讓她葬在永昌陵《宋太祖的皇陵》的北面《詳情見《宋史·卷二百四十二》》。
如此刻薄地對待寡嫂,哪裡是一國之君應有的風范?
宋太宗對待侄兒們,同樣刻薄寡恩至極。
宋太祖共有4子,其中長子趙德秀、三子趙德林皆早夭,唯有次子趙德昭、四子趙德芳活到宋太宗即位後。
作為宋太宗最大的威脅,趙德芳在叔父登基後,出任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同平章事、檢校太尉等職務,看似地位尊崇,但僅過了5年時間便離奇地暴死《『寢疾薨』見《宋史·卷二百四十四》》,終年才23歲。
趙德芳繡像畫
而趙德昭的結局,比趙德芳更為悲慘。
宋太宗登基後,進拜趙德昭為京兆尹、侍中,封武功郡王,移鎮永興軍。
為了表示尊崇,宋太宗下詔凡朝會時,趙德昭與齊王趙廷美《宋太宗之弟》的班次,要排在宰相之上。
兩年後《978年》,宋太宗又加任趙德昭為檢校太尉。
然而僅過了1年時間,趙德昭便遭遇殺身之禍。
原來,在太平興國四年《979年》,趙德昭隨宋太宗滅亡北漢,隨即又北伐遼國,結果在幽州高粱橋之戰中遭遇慘敗,宋太宗一度失去蹤跡。
此時,部分朝臣便提議擁立趙德昭為帝,不久宋太宗返回駐地並得知消息後,心中大為不悅。
回到汴梁後,宋太宗因為北伐失利很鬱悶,很久都沒有獎賞將士們滅亡北漢的功勞。
趙德昭繡像畫
趙德昭心無城府,某日面見宋太宗時便提及此事,希望叔父能論功行賞、安慰軍心。
沒想到宋太宗聽後勃然大怒,沖著趙德昭怒斥道:『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行賞也不遲』趙德昭聽後恐懼至極,連連叩頭謝罪,等回到王府後,便拔劍自刎而死。
宋太宗弒兄奪位,上臺後又刻薄地對待寡嫂宋皇後,逼死侄兒趙德昭,讓趙德芳也死的不明不白,種種作為,實在是有失為君之道。
四年,從征幽州。
軍中嘗夜驚,不知上所在,有謀立德昭者,上聞不悅。
及歸,以北征不利,久不行太原之賞。
德昭以為言,上大怒曰:『待汝自為之,賞未晚也!』德昭退而自刎。
引文同上。
史料來源:《宋史》、《續資治通鑒》、《涑水記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