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好多篡位奪權的皇帝,也多的是名聲不好被唾棄萬年,而有這麼一位,曾建立了一個頂峰的文學盛世從而影響流傳幾千年,贏得一片好聲。
他就是終結了五代十國、建立大宋王朝的趙匡胤。
而前有黃袍加身的勇氣,後有杯酒釋兵權的謀略,有勇有謀的趙匡胤為什麼突然一夜暴斃,而在此前杯酒釋兵權時,他獨獨漏掉了一個人、所以最後江山才會落入他人手中,那麼到底是誰殺害了趙匡胤?
他的死因至今仍是謎團。
生前又引領宋朝帶來了哪些影響呢?
重文仰武帶來的『三冗兩積』
趙匡胤是宋朝的開國皇帝、他所創建的宋朝以其鮮明的重文仰武而登上中國文學盛世的頂峰,他在位時期很尊重文人,大力推廣文學培養,提倡多讀書,宋朝在這一時期也產生了很多大家熟知的詩人,比如大文豪蘇東坡,女詞人李清照、豪放派辛棄疾等等有名的詩人。
在當時宋太祖有多偏愛文人呢,首先朝廷中的官員大都是文人,其次特別提高文職官員的地位還把文臣放第一,武將放第二,絲毫不重視養兵重武這件事。
其實實質是以此來壓制武將的權勢,害怕武將兵權太高有人像他一樣黃袍加身,篡奪皇位。
所以在宋朝300年的基業中,一直都是重文仰武,這也帶了一部分不好的影響,第一個問題就是『三冗兩積』,北宋因為通過增加官位的手段來分散大臣的權利,借此加強中央集權,所以就導致在原有的基礎上會增加許多新的人力及錢財的消耗。
最明顯的體現就是在軍事上,軍費不斷大量地流出,但是軍隊的質量卻沒有提高,長時間堆積就造成了貧弱現狀,當時有人提出改革,最後遭到打壓也沒有落實下來,所以這一現象一直存在。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
為了鞏固宋朝和長治久安,除了增設官職,趙匡胤還做了一些其他措施,他兩次杯酒釋兵權,大大削弱了軍隊武將的兵權,並且鎮壓剝奪了地方節度使的權力,把中央軍權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好奠定自己的皇權。
而且為了大宋以後的和平發展,趙匡胤自己肯定不能管控軍權一生、那這時候就不得不立下太子、培養下一代的儲君治理國家。
按理說每個皇帝都會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但據《宋史》記載趙匡胤並沒有立下太子,對於兩個兒子連封王的稱號都沒有,反而是給了自己的弟弟趙光義很多的稱號,所以我們可以推斷,趙匡胤或許本意是沒有想讓兒子繼承皇位的,而更多的像是有意栽培弟弟。
至於為什麼呢?
自古皇帝傳位給長不給次,給兒不給兄、難道趙匡胤真的有意讓自己的弟弟趙光義來繼位嗎?
但是無論是在趙匡胤生前還是死後都沒有準確的歷史記載讓趙光義來繼承皇位。
坊間還傳聞說在趙匡胤大病當天曾召弟弟進宮議事、當晚沒有侍女服侍、就兄弟兩人、遠處有不少宮女能看清趙匡胤和弟弟趙光義在燭光燈下好像起了什麼爭執。
隻見趙匡胤拿起斧頭拐杖大聲說道『好為之、好為之、』當晚之後趙匡胤便駕鶴西去,沒過多久弟弟趙光義便順利登基。
這就是著名的『燭影斧聲』事件。
因此後世也一直認為,趙匡胤因為忌憚武將,杯酒釋兵權,但是卻漏掉了自己的弟弟,所以導致他被親弟謀權篡位,一手開創的大宋江山落入他人之手。
可是當我們仔細理清思路站在趙匡胤的角度上看問題時,會發現事情並非如此。
結合當時的背景與趙匡胤所面臨的內外情況就會得出一個推斷,趙匡胤在亂世之中好不容易從後周手裡奪來建立了新的王國,他心裡很清楚,正是因為當時的後周皇帝年齡太小,不能勝任,所以自己的陳橋兵變才能成功,江山才能統一。
趙匡胤很清楚的意識到武將會對自己杯酒釋兵權心生不滿,如果自己死了傳位給了兒子,那麼年幼的君主很有可能壓制不住,會導致其他類似『陳橋兵變』的政變來推翻宋朝。
所以為了趙氏政權能夠延續下去,趙匡胤必須要把皇位傳給一個具有資歷,有手段、有政治手腕的人,這個人或許就是他的弟弟趙光義。
那疑問來了,既然這樣為什麼會有人說是弟弟趙光義有意謀殺哥哥呢?
其實那都是後世捕風捉影的非官方流言。
『背負弒殺哥哥之名的趙光義』
趙光義,本名趙匡義,後因避險哥哥趙匡胤的名字,而改名趙光義,他在『燭影斧聲』事件當中被冤枉背負了『謀權篡位刺殺哥哥』的罵名。
並且篡位奪權這一說法在歷史上根本不存在。
根據《資治通鑒》等史書記載,趙匡胤去世時,趙光義根本沒有在現場,甚至還沒走到寢殿,太祖就駕崩了,所以後人所說的『弒兄』乃是無稽之談。
但是後來的『金匱之盟』裡的遺書說,受杜太後之命,太祖死後傳位於其弟的說法也不完全,學術界還存在爭議。
所以後世對於趙光義上位也是推斷為多,有學者還猜測有可能是冊封弟弟為接班人不符合禮法所以沒有下詔書,這其中的真實原因我們現在也很難知道了。
但有一點我們可以得知,在陳橋兵變當中就是他冒死為首給哥哥趙匡胤披上了黃袍。
趙匡胤在登上皇位之後,趙光義也是竭盡所能輔佐趙匡胤為他征戰四方,兄弟二人關系一直都很好,這樣好的關系完全不具備弒殺哥哥而奪取皇位。
並且趙光義登基之後,在政治上,鼓勵墾荒,發展農業生產,文學上,擴大科舉取士規模,加強控制節度使得權力,任命文官執政。
為後世的發展打下了堅定的基礎,也是一位好皇帝了。
總結
現在仍有好多史學家分析認為宋朝是弱宋,這種『弱』原因是因為趙匡胤的膽小柔弱、重文輕武,才導致外爭屢戰屢敗江山被他人奪取,但其實趙匡胤皇位雖然沒有傳給自家兒子而是給了弟弟,但是也依舊是大宋的江山啊。
歷史上對每一任皇帝的評價都是有利也有弊,我們不可否認宋朝的確在各個方面也都帶來了積極的影響,值得一提的就是『宋朝文詞的浪潮』雖與唐詩並稱雙嬌,但其實並不亞於唐朝。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