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被稱為積貧積弱的宋朝在經濟上卻十分繁榮呢?
史學泰鬥鄧廣銘認為:『宋代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所達到的高度,在中國整個封建社會歷史時期內,可以說是空前絕後的』。
足以可見宋朝的經濟繁榮。
但是宋朝在對外戰爭上屢戰屢敗,直接化身為大『送』王朝。
給周邊的遼、西夏、金各種送錢、送地、送溫暖,最後連皇帝都送了,落下了積貧積弱的口碑。
北宋畫家張擇端所做的清明上河圖,足可以見宋代經濟繁榮
網上的大部分文章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大多數流於表面。
無外乎歸結到皇帝重視之類的表面原因,完全沒有觸及到深層次的原因。
在這裡先說結論:宋朝的政治制度造就了空前絕後的超低行政效率,成為宋代積貧積弱和經濟繁榮並存的根本原因。
簡單來說,宋朝無能的政府卻賺了大量的錢。
這件事在個人身上看起來完全不可能,但在國家層面卻是可能的。
為什麼這麼說,諸君聽我細細道來:
宋代的政治制度起於宋太祖趙匡胤。
這位爺自從殿前都檢點一躍而成為皇帝之後,日日擔心別人也學他搞黃袍加身的戲碼。
在制度設計上確定了一個重大原則:分權。
因為隻有分了臣下的權,才能避免出現權臣;隻有分了地方的權,才能防止地方割據。
杯酒釋兵權,要分權先集權
所以,宋代的制度設計都圍繞的分權思想來設計的。
為貫徹分權原則宋朝的制度可謂相當瘋狂。
比如,宋代繼承了唐代的三省六部制。
按道理三省六部在唐代已經證明能夠高效實用地運行了,但是到了宋代三省六部二十四司全是閑散衙門,裡面的官員基本是光拿錢不幹事的主。
像這種衙門在宋朝政府裡比比皆是。
一件事情也要分成幾個部門去做,比如選官的事情。
在唐代一個吏部就搞定了,宋朝硬是搞出了五個部門。
在吏部之外,還有流內栓、審官東院、審官西院、三班院共同管選官的事。
結果可想而知,遇到事踢皮球的本事一個賽一個得厲害。
怪不得高俅升得快,看來會踢球是重大原因
地方上也差不多,宋代的地方父母官是知府和知縣,但是知府頭上還有四個監察官。
可以說是四個人盯著一個人幹活,想幹啥都得請示一下。
並且各個部門,只要有個衙門口就會瘋狂進人。
在國土面積比漢唐小的情況下,官員數量三倍於漢,兩倍於唐。
給政府帶來巨大的財政壓力。
在這樣的制度下,基本皇帝想幹啥都幹不成,政府效率空前底下。
這樣的政府相當無能,是幹啥啥不會,吃啥啥不剩。
所以,積貧積弱的帽子還是乖乖帶好吧。
靖康之變後,北宋宮室受到了非人的恥辱
但是政府的行政效率低下,也並不一定都是壞事。
首先,歷代政府堅持的重農抑商政策,到了宋代這裡隻能說:臣妾真的做不到呀。
政府放松了對經濟的控制,反而使經濟得到了發展。
比如,在唐代城市由於政府的嚴厲管制,居住區和商業區是分開的。
到了宋代商業區和居住區混合在了一起,才出現了電視劇當中常見的古代街景。
唐代長安城規制嚴謹,政治功能強於經濟功能
當然宋代還是一個農業國家,經濟的繁榮其實是農業的繁榮。
農業上的關鍵是穩定農民。
在宋代較為特殊的一點是因為行政效率低下,開始不抑制土地兼並。
饑餓的農民聚在一起會帶來翻天覆地的農民起義
按常規來說,不抑制土地兼並意味著土地會集中到少數人手裡,大量農民失去土地而破產。
進而引發農民起義,王朝滅亡的結局。
所以,宋代以前國家會用各種方法抑制土地兼並。
但是抑制得住民眾卻抑制不住官員和貴族。
結果還是大量土地集中到了少數特權階層手裡,農民起義王朝滅亡。
宋代商人的莊園
而宋代不抑制兼並,使土地交易合法化,等於允許民間交易土地。
從此商人開始取代特權階層成為土地兼並的主力。
雖然商人參與加速了土地兼並的速度,使宋代農民在短時間內大量變為了佃農。
但是商人不是特權階層,商人隻能依靠經濟手段,從農民手中買走土地而不是像官僚一樣搶走。
盡管土地到了商人手裡,但沒有像前代一樣連片的集中為莊園,而是分散在各地。
商人對土地的管轄鞭長莫及,自然是放松了對農民的人身控制。
宋代租佃制盛行
而且,商人在避免風險的意識下,一般都是和農民簽訂契約,選擇每年固定收取的數量。
這反而減輕了農民的負擔,避免了在國家剝削下,隨意增加賦稅落到頭上。
其實宋代財政收入中工商業收入占了百分之七十以上,賦稅負擔壓在了商人肩上。
換言之,宋代農民的土地在商人手裡反而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並且土地還是自己耕種。
兼並了又好像沒兼並。
農民能夠穩定下來,農業蒸蒸日上才促進了商業的發展。
回首歷史,很多看似矛盾的現象背後其實有深刻的歷史動因。
宋代積貧積弱與經濟繁榮並存竟然都是行政效率低下惹的禍。
不得不說,歷史總是如此耐人尋味。
新人原創不易,跪求各位領導給個關注、點贊、轉發,後續會有更多高質量歷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