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飛究竟有哪些特質,值得趙構傾力培養?《網路歷史》

馬家渡失利後,嶽飛脫離杜充,獨自轉戰後方。

後來,又發生了杜充降金、趙構下海、金軍被困黃天蕩等一系列事件;再後來,金軍準備撤離建康。

就在金軍即將全員撤走的時候,嶽飛抓住機會攻打建康,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建康之戰』。

後世提及這場戰役的時候,總是吹噓嶽飛神勇無敵,好像沒有嶽飛,建康就拿不回來,可事實並非如此。

大家要明白一點,當時的金軍已經打算撤退了,建康遲早會成為空城。

在這種背景下,計劃趁著金軍撤退,然後率軍重進建康的人並不止是嶽飛一個,隻是其他人因為種種原因沒能成功。

水軍統制邵青屯竹筱,諜知建康敵騎絕少,欲引兵入之,會青為牛所傷,創甚,遂不能行。

有都團陳德,結眾欲殺金人,部勒已定,前期為其徒所告,德舉家被害,兵馬都監金沔死之。

就在嶽飛收復建康的時候,還有一位文職官員也帶著軍隊殺了過來,最後,嶽飛陪同這位文職官員一起進入建康。

嶽飛之擊金人於靜安也,通直郎、權通判建康府錢需,糾率鄉兵,邀敵之後,遂從飛入城,因權府事。

從這個角度來看,能不能說嶽飛隻是個撿便宜的人,收復建康並不重要呢?

也不能。

大家要知道,就算金軍已經逐步撤退,但收復建康從來都不是撿便宜,否則別人為什麼會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做成這件事呢?

金軍主力雖然撤走了,但依然留下了部分留守部隊,以及大量的宋奸和偽軍。

想要收復建康,至少得打贏這部分敵人,而普通軍隊在面對這股敵人的時候,也未必能占到多少上風。

想明白這些問題之後,大家自然能明白嶽飛的功勞究竟是什麼。

沒有嶽飛,建康也能收復;但沒有嶽飛,這股敵軍就未必能被消滅,這才是嶽飛在『建康之戰』中的最大功勞。

『建康之戰』到底消滅了多少金軍呢?

有的說法是三千,但也有說法是,這三千人連湯帶骨,真正的金人並不多,嶽飛後來向趙構獻俘,也隻帶去了八個金人而已。

目前的主流觀點是,『建康之戰』的規模雖然可能不太大,殺敵和俘虜數量可能也不太多,但『建康之戰』依然是不折不扣的大捷,因為它是宋軍首勝金軍,意義非比尋常。

這是事實嗎?

不是。

在『建康之戰』前,也就是金軍第二次南侵的時候,也曾因為無法統一天下而撤退,當金軍即將全部撤出青州的時候,一個名叫趙晟的底層軍官,糾結一夥武裝力量,幹掉了收尾的部分金軍,收復了青州。

金人既棄青州去,軍校趙晟據其城。

單看趙晟收復青州的過程,是不是很像嶽飛收復建康呢?

要論首勝的功勞,也應該給趙晟,而不是嶽飛。

可由於趙晟後來被清洗出局,所以他的這點功勞也被史書省略,隻說在金軍撤走之後,一個名叫趙晟的前軍官聚眾作亂,趁機占領了青州。

大家想想,要是嶽飛後來也脫離南宋當了流寇,那麼他在史書中的待遇,我估計不會比趙晟強多少。

說到收復青州,順著講一講趙晟。

趙晟是怎麼被清洗出局的呢?

其實也有點冤枉。

趙晟是大宋的底層軍官,在收復青州之後,也準備與文官合作,讓他們接管行政系統,自己繼續接管軍事系統。

會直顯謨閣新知青州劉洪道自濰州之官,至千乘,晟出不意,遂出迎。

洪道謂晟:『但交割本州民事而已,軍馬則公自統之』晟喜,迓之而入。

結果呢?

文官們顯然不願意與趙晟合作,因為他並不是趙構的嫡系,所以他們在合作中玩了一個『狼吃鬼』的把戲,殺了趙晟。

如果嶽飛沒有成為趙構的嫡系,也在收復建康之後積極謀求合作,最終被文官所殺,那麼史書中的『建康之戰』,估計也和趙晟收復青州差不多,一句話帶過。

要知道,當時無論趙晟還是嶽飛,都屬於名氣不大的小字輩,朝廷不可能對這種小人物甄別區分,看他們到底是忠是奸,隻能看他們的成分。

嶽飛和趙晟都是大宋底層軍官,但在『靖康之難』後,兩人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嶽飛先是跟著趙構,後又跟著宗澤、杜充,一路下來根正苗紅,而趙晟則是趁亂拉起一支隊伍,基本脫離了宋廷編制。

面對這樣兩支軍隊,文官自然會抵制趙晟,轉而對嶽飛青眼有加。

趙晟被殺的過程極其陰暗,文官告訴他,有一個地方沒有受到戰亂,當地經濟比較不錯,你到那裡駐紮吧。

京東東路安撫使劉洪道,以趙晟首亂青州,賊心難制,欲殺之,乃好謂晟曰:『萊州不遭兵火,戶口富饒,煩公為寧,如何?

』晟曰:『諾』

為了表現誠意,趙晟非常聽話,立刻帶著軍隊過去,結果走到一半遭遇埋伏,趙晟被殺。

洪道密遣人告權知濰州閻皋、權知昌樂縣張成,使伏兵中途邀擊。

晟以其眾行至秬米寨,不虞皋、成之圖己也,遂懈而不整。

遇伏發,大敗,晟死。

趙晟轉型失敗,但有一個名叫李選的人轉型很成功。

在金軍第三次南侵時,韓世忠棄守鎮江,當時金軍還沒打過來,李選便帶人接管了鎮江。

江淮宣撫司潰卒李選,號『鐵爪鷹』,與其徒數千攻陷鎮江府。

金軍打過來之後,李選立刻選擇與金軍親善友好;金軍撤退之後,韓世忠回來了,李選又帶頭臣服於他,成為韓世忠的手下大將。

丁巳,金人至鎮江府,浙西制置使韓世忠已屯焦山寺以邀之,降其將鐵爪鷹李選。

選者,江淮宣撫使潰卒也。

有時不得不感嘆,兩面三刀的人往往比直性子的人混得更好。

趙晟雖然逐漸脫離了宋廷編制,但他好歹沒有降金,卻最終被宋廷文官所殺;李選這種有奶就是娘的人,居然能在韓世忠手下聽用,上哪說理去?

在類似李選這樣的運作中,取得成功的人並不算少數。

在隨後的中央軍擴編中,被改編的賊寇更是多了去了。

甚至而言,嶽飛手下的大將,很多就是這種出身,最經典的就是楊再興。

楊再興為賊時,把嶽家軍打得也是稀裡嘩啦,於是嶽飛手下大將韓順夫被楊再興殺了,嶽飛的弟弟嶽翻也被楊再興殺了,但是,楊再興依然實現了華麗的轉身。

賊黨楊再興率眾直犯順夫之營,官軍退卻,順夫為再興斫臂而死,飛怒,盡誅親隨兵,責其副將王某擒再興以贖罪。

會張憲與撞軍統制王經皆至,再興屢戰,又殺飛之弟翻。

讓我們重新把話題扯回嶽飛身上。

『建康之戰』之所以被大書特書,主要是因為後來的嶽飛名氣太大,『建康之戰』是嶽家軍首次戰勝金軍,當然值得銘記。

至此,嶽飛算是正式開啟了自己的名將生涯,並慢慢進入了趙構的視線,最終一躍成為南宋頂級統帥之一。

嶽飛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機會,是因為『建康之戰』的緣故嗎?

不是,上面我們分析過,不再贅述。

在我看來,趙構之所以會看上嶽飛,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在收復建康前後,嶽飛就表現出了和普通軍頭截然不同的形象。

亂世到來之後,普通軍頭的做法就像趙晟一樣,懷著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男子漢大丈夫生於天地間,就該像劉邦那樣,再不濟也要像彭越、英佈那樣,否則對不起自己這百十來斤啊。

無論是個人魅力還是能力,嶽飛都比大多數普通軍頭優秀,但他卻沒有普通軍頭的那種野心。

對於嶽飛而言,無論中央的決定怎樣,自己都要維護既有秩序:宗澤能在不和中央翻臉的情況下主戰,那我就跟著宗澤主戰;杜充堅決服從中央的命令,率領大軍南撤,那我也跟著一起撤。

嶽飛從來沒想過幹掉長官,也沒想過自立門戶,他之所以能從一個比較低的起點,一躍成為南宋著名將領,這份理智才是最關鍵的。

第二個原因是,嶽飛除了自己始終保持理智之外,還把這種精神貫徹到了軍隊身上,大家都知道嶽家軍『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

有了嶽飛這種人的存在,南宋中央政府自然願意立個樣板,所以嶽飛軍隊的補給向來都不缺。

在這種背景下,嶽飛更有足夠的底氣去宣傳『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一時間好評如潮。

杜充之敗也,其將士潰去,多行剽掠,獨飛嚴戢所部,不擾居民,士大夫避寇者皆賴以免。

很多人會習慣性地把嶽家軍和我們近代的軍隊做比較,認為這是一支人民的軍隊。

可現實卻是:最受嶽家軍保護的,並不是楊白勞那種窮苦百姓,而是黃世仁那種地主士紳,習慣為嶽家軍傳頌美名的也是他們。

什麼是亂世?

那是一個兵荒馬亂的時代,基於楊白勞的想法,肯定是趁著這個機會,找黃世仁有仇報仇有怨報怨。

對於楊白勞那種百姓而言,他們喜歡的是均貧富、殺土豪的軍隊,而不是嶽飛這種『與民秋毫無犯』的軍隊。

請大家始終記住一點,在亂世強調『與民秋毫無犯』,受益主體肯定是黃世仁,而不是楊白勞。

因為楊白勞除了喜兒之外什麼都沒有,他不怕被侵犯;黃世仁家裡的好東西可太多了,他非常害怕被侵犯。

在亂世,領著幾百、幾千全副武裝小弟的大哥到處都是,如果他們想搶黃世仁,肯定是小菜一碟啊。

更主要的是,在那種一片混亂的時代,有野心的人想拉隊伍,就是號召大家吃大戶、搶大戶,因為用這種方式,才能讓更多楊白勞加入自己的隊伍。

打土豪分田地、均貧富、等貴賤的口號和行為雖然很誘人,但對於南宋中央政府而言,這就是綱常徹底被顛覆的大逆之舉。

面對這種事實,黃世仁之類的人,自然會呼籲政府保護他們的私人財產安全,而在喜兒沒被搶走之前,楊白勞恐怕也會要求政府這樣做,隻有喜兒被搶走的楊白勞,才會變得仇視政府和社會。

嶽飛既然選擇了聽中央政府的話,所以他平時說得最多的,肯定也是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帝國秩序神聖不可侵犯。

要知道,當時的嶽飛可是軍頭,一個軍頭居然願意保護私有財產,那麼他所在的地區,社會秩序自然會非常穩定。

這樣一來,官員得感謝嶽飛,因為沒有嶽飛,他們就隨時會被流寇當貪官污吏砍了。

黃世仁等富戶也得感謝嶽飛,因為沒有嶽飛,他們家的東西,隨時會被流寇、暴民、亂民搶了。

家裡藏著喜兒的楊白勞也會感謝嶽飛,因為他們雖然會對『殺貪官污吏土豪劣紳』的口號心動,但顯然更傾向於保住自己的喜兒,過上穩定、有序的生活。

當然了,政府也會因此非常欣賞嶽飛,因為在當時背景下,手持槍桿子的軍頭能有這種覺悟,實在太不容易了。

上面那些內容說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可太難了。

有軍紀、保護私有財產就能得到愛戴,這個道理很多人都懂,但未必做得到。

面對一群如虎如狼的小弟,都想著打土豪分田、殺富濟貧、放開手招兵買馬,大哥卻天天和小弟講禮法,更扯什麼『餓死不能這樣、凍死不能那樣』的大道理,就算你小弟眼裡認得你是大哥,小弟手中的刀可真未必認得。

手持槍桿子,卻要受制於別人,這恐怕是人生最大的痛苦之一。

所以,手持槍桿子的大佬們,通常很難接受這個事實。

甚至而言,就算他們想接受這種事實,他下面的小弟,也會鼓勵他沖破這種束縛。

基於軍人集團的利益,他們想攫取最多的權力、利益。

在這種背景下,你身為大哥,一味尊重那些文官集團、士紳集團,更尊重老百姓的利益,自己小弟的利益就難以保證。

至少從眼前去看,它顯然是如此的。

所以,和文官系統、士紳集團搞好關系,這說起來非常容易;問題是,這裡面牽涉一個利益分配的問題。

而一牽涉利益,大家很容易變得沒有溫情可言,也沒有理智可言。

在嶽飛收復建康前後,郭仲威占據揚州,薛慶占據承州《高郵》、桑仲占據襄陽……這些擁兵大佬們,誰把大宋政府當回事呢?

不要說這些大軍頭了,就是小軍頭們想的也是,這兵荒馬亂的,先舒服一會兒是一會兒,反正我們有這種資本,明天想招安,機會也多得是。

退一步說,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處處不留爺,爺就跟著宋奸混,還可以跟著金國混啊。

按理說,韓世清當時也算大宋高級軍官,竟然趁著酒勁,把黃袍披在了一個宗室的身上,如果不是大家齊聲反對,黃袍加身的把戲估計又要上演。

李成更了不得,在此過程中大有席卷東南的氣勢,更編造各種神話故事,還要開國立號,一副要取代大宋的樣子。

後來在江南混不下去了,跑到偽齊也是位極人臣,跟著金國混也是高級軍政長官。

正因為嶽飛擁有極高的覺悟,所以他通過了忠誠測試,讓趙構有了盡力培養的心思,但僅是如此還不夠。

和嶽飛一樣服從中央政府的軍頭雖然少,但還是有幾個的,比如趙立、李彥仙,而且在當時,這兩人都比嶽飛牛。

可趙立、李彥仙因為與金軍死磕,所以早早地當了烈士。

嶽飛更聰明,他知道打不過不能死磕,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所以當金軍準備攻打泰州的時候,嶽飛帶著軍民一起撤退,回過頭來寫信給趙構請罪。

面對這麼聰明的一個人,趙構怎麼會怪罪他呢?

因為趙構也是一個懂得明哲保身的人,所以在嶽飛請罪之後,趙構反而更加賣力地培養他了。

在隨後剿寇的戰役中,嶽飛再次表現出了高度的組織性、紀律性、戰鬥力,於是通過了最後的能力測試。

張俊離開江州時,趙構並沒有讓嶽飛隨張俊離開,而是讓他獨當一面。

到此為止,嶽飛才算初步修成正果了。

在隨後三四年時間裡,嶽飛越混越牛,趙構把一支接一支的軍隊調撥給他,把最好的裝備都留給他用。

於是嶽飛很快成為最耀眼的新星,各大軍頭一說起嶽飛,全都充滿了羨慕嫉妒恨。

時淮東宣撫使韓世忠、江東宣撫使張俊,皆已立功,而飛以列校拔起,世忠、俊不能平,飛皆屈己下之,數通書,俱不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