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是四大名著之一,書中的情節可謂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如今,《水滸傳》已經被搬上了熒屏,有著許多的受眾。
《水滸傳》講的是一百零八好漢,由天罡三十六星宿和地煞七十二星宿轉世,齊聚梁山泊,替天行道的故事。
雖然,最終梁山泊英雄招安了,但是,他們的英勇、義氣、豪情和壯志,讓讀者們為之欽佩,《水滸傳》這部書,涵蓋的內容琳瑯滿目,從一個側面上看,也是明清時期社會的一種寫照。
『他日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這是《水滸傳》中,宋江的座右銘,宋江為何能夠當上水泊梁山的第一把交椅,不考慮書中的人物刻畫、細節和邏輯,原因其實也很簡單。
因為宋江歷史上確有其人,《水滸傳》描述的原型,是公元1119年,北宋年間的宋江領導的一起農民起義。
水滸傳中,有兩個讓讀者費解的細節,非常有趣。
其一,水滸傳一百零八個梁山好漢中,為何沒有姓氏為『趙』的好漢?
眾所周知,『百家姓』中,開篇便是『趙錢孫李』,趙姓名列第一,是古代當之無愧的大姓,而梁山好漢的人數,超過百位,從概率上講,一百零八好漢沒有一個姓氏為『趙』,仿佛說不過去。
唯一的解釋,便是作者刻意而為之。
如上文所說,宋江的原型,出現在宋朝,而宋朝的開國皇帝為宋太祖趙匡胤,宋朝的皇帝姓趙,一來為了忌名諱,梁山好漢中沒有姓『趙』的。
二來倘若有姓『趙』的英雄好漢,豈不是寓意『姓趙的』打『姓趙的』。
三來作者或許為了自保,倘若有姓『趙』的英雄好漢,雖然施耐庵所處的時代為明朝,皇帝姓朱,但是也會誤解其指桑罵槐,映射當下。
水滸傳中的角色取名,都非常講究,總而言之,水泊梁山中,好漢不姓『趙』,是作者的一種考量。
也有一種解釋,認為倘若水泊梁山中,有姓『趙』的好漢,那麼他該不該坐第一把交椅呢?
繼續讓宋江坐第一把交椅,豈不是皇帝在山匪之下嘛?
《水滸傳》還有一個細節,也非常有趣,雖然沒有姓『趙』的好漢,但是姓『趙』的小人物,卻不在少數。
而且,這些姓『趙』的小人物,將英雄好漢送上梁山,起到了或多或少,推波助瀾的作用。
有人統計過,《水滸傳》中,塑造的人物達到了725個,雖然不如《紅樓夢》,但是也是一個龐大的數字,725個人物中,姓趙的人物就有13個,其中,有宋徽宗趙佶、宰相趙哲、方臘手下趙毅等人,這些人自然站在水泊梁山的對立面。
除此之外,還有送魯智深上上大相國寺的趙員外、抓拿宋江的趙能和趙得、押送楊志的趙虎等人,這些人都直接或間接的送英雄好漢上梁山。
《水滸傳》描寫的時代背景,是宋朝,而『趙』姓不僅僅是宋朝的第一大姓,同時也是宋朝的國姓,『趙家人』在《水滸傳》中,代表著朝廷,以上13個姓『趙』的小人物,詮釋的是一個道理:逼上梁山。
而《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好漢沒有一個姓『趙』的,也可以理解為水泊梁山的好漢,被逼上梁山,與朝廷彼此不對付。
為何梁山好漢不姓『趙』,為何一些小人物姓『趙』?
以上,便是《水滸傳》中的這一個有趣細節的解釋。
當然,《水滸傳》中的有趣細節,還有很多,值得人們深挖細究,仔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