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人根本不想滅宋,女真人想滅但沒給機會,因為蒙古人崛起了。
所以,可以做這樣的總結:契丹人無心,女真人有心無力,蒙古人既有心又有力。
於是,遼金沒能滅宋,而蒙古人最終滅宋。
01.契丹人為什麼無心滅宋
契丹人最生猛、最野蠻的時期,大概是在安史之亂前後。
大唐緣邊十個節度使,但南方的兩個沒啥力量。
劍南節度使稍微強一點兒,但主要是因為老大楊國忠當了宰相,而且要發動對南詔的兼並戰爭。
所以,最強的是北方八鎮。
而安祿山所在的范陽軍,雄冠八鎮之首。
范陽軍和平盧軍合並成為大唐的東北邊軍集團。
可以說,這是盛唐的最強軍事武裝,吊打河西隴右組合以及朔方河東組合。
范陽軍是幹什麼的?
主要任務就是防住契丹人和奚人《後被契丹征服同化》。
盛唐時候的大唐,基本上拿出了最強精銳對付契丹人。
但契丹人硬是一直就沒被打服。
一直把大唐給磕沒了,契丹人還是沒服。
中原進入五代亂世以後,契丹人迎來了一波發展機會。
這時候中原亂、草原也亂,所以根本沒人搭理契丹人這支東胡系。
而同時期,也出現了雄主耶律阿保機,基本上把契丹凝聚到了一起。
在這時候,契丹人當然有心入主中原。
但進不來,不是漢人不答應而是沙陀人不答應。
所以,契丹人就一直被鎖在長城以北吃沙子。
好不容易趕上沙陀軍事集團內亂,後晉滅後唐,契丹人白得了幽雲十六州,一隻腳踏進了長城。
後來,遼太宗耶律德光滅掉後晉,終於實現了入主中原。
但麻煩也就來了。
中原這地方也太亂了,漢人搞不定、沙陀人搞不定,契丹人更搞不定。
所以,沖進來的契丹野蠻人隻能拼命殺人,但五代驕兵悍卒也不是吃素的,所以契丹人招架不住。
耶律德光在汴梁當了幾天皇帝,定了個國號大遼,然後倉皇南顧、北歸草原。
但這位契丹沒能走出去,在殺胡林病逝,於是契丹內部開始內亂。
應該是到了遼景宗時期,契丹才算重新進入上升期。
這時候中原已經結束五代亂世,建立了大宋王朝。
那契丹人應該怎麼辦?
出於草原民族的本性,當然要突破長城、入主中原。
但,尷尬的局面出現了。
根本不用契丹人突破長城,因為占據幽雲十六州,就等於一隻腳踏進了長城。
這應該是優勢啊。
但這個優勢真心讓契丹人很尷尬。
幽雲十六州的賦稅,彌補了草原王朝不穩定的財政,簡單說就是契丹這個草原政權不缺錢了。
而草原遊牧騎兵,又能夠對幽雲十六州提供保護,牢牢地控死了這個地方,大宋就是再強也搶不回去。
草原民族進攻中原的一個根本動因,就是經濟不穩定導致財政不穩定,也就是說生存出現危機,不搶劫就得死,要麼百姓死、要麼政權死。
但,捏著幽雲十六州的契丹發現,根本就不用去搞搶劫了,自己養活自己完全沒問題。
後來,澶淵之盟,北宋還給了歲幣。
但這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開放了關市。
想要中原的糧食、絲綢,根本不用出兵搶劫,拿錢買就行了。
於是,契丹和北宋之間就形成了某種成本最低的博弈均衡態。
北宋不管草原,換到了自身經濟的高速發展;契丹不管中原,換到了自身最佳生存狀態。
所以,契丹和大宋之間能夠維持百年和平,不是什麼澶淵之盟發揮了多大作用,而是幽雲十六州以及互相通商。
可以說,這個模式是中原和草原統一之外的最優模式。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這時候的契丹人已經非常成熟理性,中二的歲月早就扔在了五代和大唐。
所以,契丹大遼能夠理性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生存模式。
因此,契丹根本無心滅宋,後期基本就被北宋給同化了。
甚至,契丹人表現得比宋朝人更中國。
02.女真人為什麼沒有成為第二個契丹
女真和契丹同屬東胡系,這夥人既能農耕有能遊牧。
所以,對於遊牧和農耕兩種文明形態和兩種生活方式都不陌生。
之所以恐懼,往往都是因為陌生。
而一旦不陌生了,也就不恐懼了,然後自然能夠理性認識、兼收並蓄。
所以,入主中原並統治中原的草原民族,以東胡系為主。
比如南北朝的鮮卑、兩宋之間的女真以及明朝以後的滿清。
純正的草原系,如匈奴、柔然、突厥,對中原的威脅和破壞力最大,但真正入主中原並實現統治的,隻有蒙古人。
而且,統治的時間很短,因為這夥人就一直身在中原而心在大漠。
原因就是草原系對農耕文明以及農耕的生活方式,在骨子裡就不理解,不理解而陌生、陌生而恐懼。
所以,雖然力量足夠支持,但內心就是死活也說不服自己。
契丹人能夠做到與北宋和平相處,女真人為什麼做不到?
兩個原因,一個是女真在自己最野蠻精壯的時期,已經成功入主中原。
契丹人隻是邁進了一隻腳,而女真人不僅兩隻腳全邁進來了,而且整個身子都進來了。
一旦到了這個時候,女真人就面臨兩種選擇,要麼漢化,然後忘記草原身份;要麼不漢化,然後等著被趕回草原。
女真人當然很聰明地選擇了前者,漢化得非常徹底。
後期女真人都已經在北部邊境修長城了,這根本就不是草原民族能幹出來的事情。
而蒙古攻滅女真的時候,女真人也不會往東北老家跑,而是死命往南方跑,甚至準備搶了南宋的四川,然後在四川搞割據、重建女真人的新家園。
為什麼女真人不回東北老家?
因為回不去了,整個民族幾乎已經全部漢化了,還怎麼回去捕魚狩獵。
回東北老家,女真人自己都說服不了自己。
還有一個原因是什麼?
就是北宋以及南宋太慫了,基本上是把淮河以北拱手讓給了女真人。
南宋朝廷一口氣跑到了長江以南,連建康這個六朝古都不敢停留,直接跑到浙江大山裡,然後躲在西湖岸邊釣魚。
你宋朝人跑的這麼快,女真人就非常難受了。
難受什麼?
女真人不知道以後應該去搶誰。
沒有宋朝,我的日子還能怎麼過?
空懷蓋世武功,不僅無處施展,而且還搶不到錢。
你說這痛苦不痛苦?
女真人可以入主中原啊,在中原當皇帝、建朝堂啊?
說得輕松,做起來哪有那麼容易。
建立政權、輸出秩序這種事,比毀滅政權、輸出暴力,可是高出了好幾個數量級。
所以,打下北宋的土地,女真人寧願給北宋換個皇帝,也不去直接統治。
於是,女真人首先看上了主持和議的張邦昌,立即給中原立了個大楚皇帝。
你這個人對女真人還是挺好的,能過來講和,而且應該比趙家官人講信用,那以後你就是中原皇帝,以後按時交保護費就行了。
張邦昌死活也不敢當這個皇帝,女真人走了之後,就趕緊還政高宗。
之後,女真人隨便抓了濟南知府劉豫,讓他當大齊皇帝,套路一樣,就是你統治中原當皇帝,然後按時交保護費。
這就是女真人的集體認知。
這個水準,你怎麼可能奢望他們能統治遼闊的中原土地和龐大中原百姓。
所以,靖康之恥以後的宋朝,其統治區域仍舊能夠包含大半個河北。
女真人接手契丹的地盤就行了,往南隻到幽州一帶,也就是今天的北京。
再往南,就是拱手讓給女真人,它也接不住。
所以,幽州一帶往南還是宋朝的。
但宋朝太慫,直接跑路,搞得黃淮千裡之地,陷入了無政府狀態。
那怎麼辦?
女真人隻能自己管,願意也罷、不願意也罷,都得趕緊漢化、接手統治。
而一旦女真人接手了中原,那就一定會成為強勢的中原王朝。
有草原的精壯武力、有中原的頂級財富,女真大金要是不強,就真心奇怪了。
到這個時候,女真人的自我認知就變了:我才不是什麼草原蠻夷,我就是中央帝國的天子。
而中央帝國就不可能允許一個南朝政權的存在,所以女真人肯定是要滅南宋了。
因此,女真人在滅南宋這件事上,可真是有了雄心壯志。
但積攢力量需要時間,因為女真漢化需要時間。
但這時候蒙古人崛起了。
03.蒙古人既有心又有力,但力勝於心
蒙古人搞擴張,已經搞出了路徑依賴。
這跟秦始皇和漢武帝一個路子,自己已經強得天下無敵,於是就非要打遍整個地理視界。
人家是『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蒙古人則是『世界那麼大,我想去打打』。
所以,你都很難理解蒙古人的奇怪邏輯。
先不說他們是怎麼橫掃歐亞大陸的,得先問他們為什麼跋山涉水、不畏艱辛地橫掃歐亞大陸。
估計蒙古人自己都說不清楚,所以隻能對標秦皇漢武,就是太強了,必須得打,不打到極限、戰爭就不能停。
而蒙古人的力量來自於哪裡呢?
冷兵器時代,騎兵具有最強的速度和沖擊力。
所以,草原騎兵就是冷兵器時代絕對王者。
在騎兵面前,什麼武卒兵陣,全都是行為藝術。
就問一個問題:你步兵軍陣再厲害,能把一支草原騎兵給全殲不?
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草原騎兵隻能一時強、很難一直強。
原因就是必須得有雄主,沒草原雄主,草原騎兵隻能搞搶劫。
因此,之所以胡虜無百年之運,就是因為不可能有百年一直迭代雄主。
而其自身的繼承制度,又總是能把自己搞得分崩離析。
於是,從一起組團去搶劫別人,就會發展成自己人搶劫自己人。
但,這時期的蒙古人玩了一波基因逆天,從成吉思汗到窩闊臺、再從蒙哥到忽必烈,一個比一個強。
不僅這幾個大汗強,大汗之外的子嗣也是強得逆天、名將薈萃。
蒙古人的頂層統治集團,強得隻剩下自己人搞宮廷鬥爭了。
另外一個就是組織能力。
草原一直是部落聯盟,於是這個組織形態就限制了草原騎兵的威力。
但成吉思汗玩出了制度創新,在頂層搞分封,但在基層搞集權。
其軍政合一的千戶制,確保了基層戰鬥單元的無比凝聚。
這個制度手段最有效地凝聚了高層諸侯,也最大限度了壓榨出了基層戰鬥力。
所以,整個大蒙古帝國時期,蒙古人已經強到沒朋友。
所有人都是敵人,因為蒙古人都要打。
但打到南宋這裡,確實出現了問題。
從秦嶺到淮河一線,任憑蒙古人怎麼死命拼殺,也拼殺不過去。
但,蒙古人的的另外一個優勢發揮了作用,那就是搞融合。
蒙古人把草原騎兵的武力、北方中原的財富、穆斯林的商業能力以及東西方的最高軍事科技全都凝聚了起來,武裝出了最強戰車。
這家戰車隆隆開動,不僅驚天動地,而且續航能力超強,頑強到超乎南宋的想象力。
扛住了契丹大遼、扛沒了女真大金,但南宋真心扛不住蒙古人這個對手了。
這夥人太頑強。
為了滅國南宋,居然搞出了一個西南大迂回,這就是一個古代版的長征。
整個古代歷史,你都找不出這麼堅韌的軍隊。
即便是歐洲中世紀的十字軍,靠著宗教信仰來凝聚,都沒有蒙古人這種死戰不休的精神。
蒙古滅宋,心是征服一切之心、力是碾壓一切之力。
而南宋就隻能敗於蒙古之手了。
但,蒙古人和女真人的滅宋之心是不一樣的。
女真人已經以中原之主自居了,所以滅宋就是一種為萬世開太平的儒家情懷之心。
而蒙古人呢?
仍舊是一種征服者的心態,才沒有什麼太平情懷。
所以,蒙古人在中原的統治要多粗放有多粗放。
滅國南宋好多年,蒙古人居然忘記了要在這地方收稅。
而統治後期,南方先是打成了多國演義後是打成了陳友諒和朱元璋的兩強爭霸。
而蒙古人呢?
你們打你們的,我們打我們的,大家開心就好。
對於中原根本就不關心,對於農耕文明根本就不理解,於是,蒙古人在短暫統治後就快速退出,也就沒什麼奇怪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