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清官,相信大家都會想到鐵面無私的包拯,在等級制度嚴格的古代,對於普通百姓而言,隻能盼望清官、明君保護自己的利益,因此在民間流傳的故事中,對包拯的形象難免有些誇大,在真實的歷史中,包拯確實是一位好官。
他的一生或許不帶有民間所說的傳奇色彩,不過包拯政績斐然,他在朝堂上進諫了無數次,每一次都是為了解決民生疾苦,包拯除了清廉之外,他還用行動向世人闡述了孝道,包拯是有名的孝子,為了在家侍奉年老的父母,果斷放棄了前途光明的仕途,直到包拯父母去世之後,才踏上自己的仕途之路,步入仕途的包拯憑借敏捷的洞察力破了不少案子。
不過很多案子隻在野史中有記載,在真實性上難免有些不足,唯一在正史中記載的『牛舌案』,卻被人質疑是抄襲別人的手法,因為穆衍也斷過一樁『牛舌案』,由於兩件案子的破案過程和結果都非常相似,於是有些學者便稱歷史上的包拯不會斷案,牛舌案隻是抄襲了穆衍的斷案手法。
這一質疑在考古學界引起了巨大的風波,可是包拯在正史中的記載屈指可數,根本無法反駁這種說法,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安徽合肥發現了一處家族墓群,經過考古專家的發掘後,意外發現了包拯的墓志銘,根據墓志銘中的記載,牛舌案確實是由包拯首斷,從此打破了包拯不會斷案的說法,那麼大家覺得包拯斷案的本事厲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