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小的宋朝,如何在群狼之中活了三百餘年?《網路歷史》

第一,中原王朝強大的綜合實力。

如果是拼GDP的話,塞外胡族除了養牲畜別的都不會,但問題是他們善於打架,所以就難纏了。

但長期對拼人口、經濟、武器和科技,每次我們都可以反敗為勝,想把中原王朝囫圇吞下幾乎超出了任何一個少數民族的能力。

第二,文化的感召力。

從第一次拿下洛陽的匈奴族,到後來的統一北方的北魏,再到忽必烈,他們無不是帶著深深的自卑感,對於優秀的漢族文化《享樂方式》,不管怎樣也要把自己打扮成漢文化的繼承者。

最後的結果就是腐化、喪失鬥志直至被徹底同化,『胡運不過百年』的規律直到滿清才被打破。

在這種情勢下,中華文明終於在有宋一代走向了巔峰。

能堅持三百年,無外乎如下幾個原因:

第一,內部的穩定。

宋朝對外戰爭屢屢吃癟,與之相對應的是內部的穩定。

雖然大小起義此起彼伏,卻無一能夠真正威脅宋王朝的統治,北宋規模最大的方臘起義是臨時抽調的西北軍幹翻的,南宋的鐘相楊麼起義是前線回師的嶽家軍鎮壓的。

有宋一代雖然飽受『三冗』《冗官冗兵冗費》的困擾,但總體而言商品經濟發達,養得活偌大的人口。

同時,北宋開創的『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模式也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文官集團的忠誠和穩定,這是政治穩定的基礎。

歷數史上的朝代,真正亡於異族之手的就是兩宋了,西晉和明朝亡國的主因還是漢族的內訌,歷朝歷代覆滅多半都是自身原因。

第二,媾和的本質。

大凡與周邊少數民族如遼、金、西夏等的戰爭,幾乎都是以合約收場,看似丟人,其實不絕對,那些錢在龐大的財政收入面前確實微不足道。

合約一方面體現的是雙方誰也不能奈何得了誰的處境,遼金不具備鯨吞宋朝的能力,宋也沒有北伐成功的軍力和意志;另一方面宋朝的經濟龐大的商業能力能夠保證把這些錢賺回來。

第三,保家衛國的動力和設施。

雖然反攻不足,但兩宋的防禦能力卻不是蓋的,沒有足夠的馬匹足見騎兵隊伍,但據險而守的能力綽綽有餘,檀洲城的巨弩,釣魚城的石頭,襄陽城的城墻,都曾讓來犯的韃子流夠了血。

說起南宋的亡天下,有兩個原因。

第一是蒙古的強勢,南宋面對的是席卷了整個亞歐大陸的蒙古鐵騎,而且堅持了半個世紀,說起來也不丟人。

崖山–最為悲壯的亡國方式

第二就是世家大族的消亡,自兩漢起叱吒政治風雲的一個群體,歷經滄桑和輝煌,終於覆滅在黃巢『天街踏盡公卿骨』的屠殺手段之下,最後的餘燼也熄滅在五代十國的戰亂當中。

世家大族多半時間都在爭權奪利,但他們畢竟是國家的股東,在應對外族入侵上有著最強的原動力。

他們的覆滅導致抵抗的組織性喪失,以及抵抗力量的凝聚力不足,如果世家大族群體還在,在金國可能就發生了隋文帝篡位那樣的和平演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