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有多慘?哲宗親政後被貶惠州,隻因寫下一首詩再貶海南。《網路歷史》

蘇軾自烏臺詩案之後仕途坎坷,而這一切有人認為是他反對王安石變法所致,更有人認為是蘇軾寫詩文得罪人的結果,而當我們仔細了解蘇軾的一生之後,或許發現,蘇軾的所有遭遇隻是因為他堅持自己的看法而已。

神宗在位期間,力挺王安石主持變法,而蘇軾堅決反對王安石變法的大部分內容,不斷上書對新法的條例進行批判,希望朝廷能夠看清楚變法內容是不是利於政權、利於百姓,最後落得被誣陷,被貶官,被監視居住。

神宗去世後,哲宗繼位,然而真正控制朝堂的是英宗的皇後高氏,高太皇太後是堅決反對王安石變法,在她垂簾聽政時,她啟用守舊派司馬光等人,力主廢除一切新法,蘇軾在反對王安石變法時,被視為舊黨,這時他自然被召回重用,然而他反對司馬光全面廢除新法,於是,舊黨人開始排斥他,甚至陷害他。

高太皇太後去世後,哲宗親政。

在太後垂簾時,舊黨大臣視皇帝如無物,哲宗壓抑太久,自己手握大權之後做得第一件事就是不再聽從太後重用之人的意見,將原來被高太後和司馬光打壓的人重用,建立自己的班底,也就是新黨重新被重用。

而蘇軾始終是反對,並且在高太後執政期間受到召回與重用,自然被哲宗視為舊黨,哪怕他曾經陪著哲宗讀書。

元祐八年,禮部尚書蘇軾被要求出任定州之州,定州是靠近契丹的一個地方,在他忙著定州事務時,朝廷上又發生變化,他弟弟蘇轍因為反對哲宗的一些做法,被貶官,蘇軾被牽連,貶去英州州《今廣東省英德》做知州,結果他還沒有走到英州,朝廷又下了一道命令,讓他去更遠的惠州出任寧遠軍節度副使。

在宋朝,節度使不過是虛職,不用處理政事,蘇軾在惠州幾年過的相對安穩,與當地人相處和諧,生活也比較閑適,甚至在惠州買地建房,準備在惠州養老。

然而,他還是過於樂觀,以為自己遠離京城就沒有人記得他,但是,怎麼可能?

蘇軾在惠州沒有少做詩文,還有一些流傳出去,比如他曾寫了一首七絕來描繪自己隨遇而安以及在惠州生活還算安穩:

《縱筆》白頭蕭散滿霜風,小閣藤床寄病容。

報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輕打五更鐘。

這首詩在紹聖四年傳到了京城,當朝宰輔大臣章惇讀到這首詩時挺不高興,他是哲宗重用的新黨骨幹,立場上和蘇軾不同,見不得蘇軾活得快活,於是請求哲宗將蘇軾貶去儋州《今海南儋州》。

蘇軾在烏臺詩案後明明已經暗暗告訴自己少寫詩文,卻還是又栽倒在詩文上。

遂以本官知英州,尋降一官,未至,貶寧遠軍節度副使,惠州安置。

居三年,泊然無所蒂芥,人無賢愚,皆得其歡心。

又貶瓊州別駕,居昌化。

昌化,故儋耳地,非人所居,藥餌皆無有。

這件事是記錄在成書南宋專門詩人遺聞軼事的《艇齋詩話》上,《宋史》中則並未提及。

在一些與之時間相關的記載中顯示,在紹聖四年不少被高太後重用、反對新黨的人再次被貶,司馬光那會已經死了,依舊兩度追貶,

『追貶清遠軍節度副使,又貶崖州司戶參軍』

想來蘇軾被貶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被章惇推波助瀾產生的結果。

參考資料:《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