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為教訓蘇軾,出一上聯,結果成了千古絕對,至今無人能對。《網路歷史》

說起王安石和蘇軾,我們都很熟悉,從小就學習他們的詩句,這兩個人也被稱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雖然兩個人在政見上多有不合,經常爭得面紅耳赤,但是在私底下兩個人卻一起經常吟詩作對、喝酒聊天。

曾經王安石為了教訓蘇軾,出了一上聯,結果因為對不出,成了千古絕對,至今也無人能對。

說起兩個人在朝堂上政見不合,其實也不全是。

因為兩個人都比較贊同變法,隻不過王安石更加激進一些,蘇軾的策略則相對柔和。

對於王安石的做法,蘇軾也曾多次提出批評,認為不應該強勢推行變法,而是應該分批次、分類型的推送。

王安石也常常持有反對意見,一一回擊過去。

比如在熙寧二年,蘇軾在朝堂中認為,『貢舉之法』不應當輕易修改,應當從長計議,宋神宗贊同他的主張,但是王安石則盡力阻止,認為應該立即改革貢舉之法,並且極力推薦了呂惠卿去做這件事情。

兩個人常常在朝堂之上交鋒,而且不管蘇軾左右解釋,王安石都不改變自己的想法,但誰讓王安石是宰相呢?

有時候蘇軾也不得不做出一些讓步。

私底下兩個人的感情還是比較不錯的,兩個人經常以詩文相對。

才華上來說,他們都是比較有名的文學家,隻不過蘇軾相比於王安石,更加清高一些,常常看不上王安石的所作所為。

有一次,蘇軾去找王安石,當時,王安石正在午休,蘇軾便在書房裡等候,看到王安石寫了半首詩,上面寫著: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

他看完以後搖頭輕笑著說,王安石也有江郎才盡的時候啊,菊花哪有一地凋零的時候呢?

所以他便寫上了兩句詩: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

寫完之後也沒有繼續等待,徑直離去。

王安石醒來之後看到了詩句,知道是蘇軾寫的,並沒有做什麼反駁。

蘇軾離京,臨行前,王安石親自來送他。

在半路上,王安石突然想出一個對聯:七裡山塘,行到半塘三裡半。

當時把蘇軾難住了,王安石也表示,不用蘇軾馬上對出來,什麼時候想到了告訴他就行。

後來,蘇軾在重陽節的時候,在黃州呆了很久,一連好幾天都刮起大風,等大風過去,蘇軾到後園看菊花,發現在南方,菊花花瓣飄零一地,真的好像滿地黃金。

蘇軾才恍然大悟,是自己不知道有這樣的景象,覺得當時不該改王安石的那句詩,對於自己當時的所作所為也深感愧疚。

後來蘇軾再次回京,他當面向王安石上門道歉,但是他還是沒有對出那副下聯來,所以,這個上聯也就成為了絕對。

曾經也有人試圖對出下聯,寫過:九溪蠻洞,經過中洞五溪中。

這個對子看上去比較工整,但是又有很多出錯的地方。

首先平仄就沒有對準,而在下聯中,九溪的一半應該是四溪半,而不是五溪半,所以也不能算是一個成功的對子。

這個對子後來也一直沒有高人對上,看文章的你是否有興趣對一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