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藍夢島主
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對於宋朝大才子蘇軾,我們的習慣性稱呼,除了『蘇東坡』,還有『蘇學士』。
比如,《警世通言》的第三卷標題是:王安石三
難
蘇學士。
這是因為,蘇東坡曾擔任過翰林學士一職。
翰林學士,古代官名,始設於南北朝,興起於唐朝,北宋承襲唐制,仍由翰林學士掌制誥,由飽學大儒擔任,負責起草和撰寫聖旨和國家重要公文,比如冊封皇後、太子的詔書,與外邦的外交信件等。
形象地說,翰林學士相當於皇帝的高級秘書兼咨詢顧問兼禦用筆桿子。
縱觀宋朝,歷任翰林學士知制誥都是大牛人、大文豪,比如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等。
通常情況下,當上翰林學士知制誥就是位極人臣的前奏,下一步就是參知政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即宰相。
蘇軾這個人,至真知性,敢怒敢言,他雖然被定義為『舊黨』、『保守派』,但實際上,他從未參與黨爭,他隻是在政見上偏向於以司馬光為首的舊黨主張,但對以王安石為首的新黨並無成見,更無詆毀,而且,他對新法並非持全盤否定態度,他反對的隻是求成心切、操之過急。
蘇軾這種真性情的文人性格,註定在黨爭中被邊緣化。
宋神宗駕崩高太皇太後掌權後,蘇軾雖然坐了火箭般地連升數級,短短一年多時間就由從八品的團練副使晉升為正三品的翰林學士,但很快,他就又由中央回到了地方。
事情是這樣的,昔日被打壓的舊黨東山再起後,開啟了一波狗咬狗般的報仇雪恨,對王安石集團的新黨人物進行拼命狂踩。
蘇軾非常看不慣舊黨得勢後的嘴臉,認為他們與曾經的新黨不過是一丘之貉,於是公開對其進行抨擊。
結果可想而知,直腸子的蘇軾既融不進新黨,又不同於舊黨,兩頭受氣,裡外不是人,於是主動請求外放,結束了他短暫的翰林生涯。
蘇軾擔任翰林學士的時間雖然不長,產量卻高得出奇,共寫下了八百多道聖旨、詔書。
這些文章創造了歷史、譜寫了神話——書法上,堪當字帖;語言上,文采斐然;內容上,引經據典;是歷朝歷代公文的典范。
筆者這樣說,可能還是比較籠統,讀者們無法想象蘇軾的詔書寫得究竟有多好。
那我們不妨看一個真實的歷史小片段,其中,會有比較直觀的答案。
史料記載,蘇軾之後,有一個叫洪邁的人也擔任過翰林學士一職。
這個洪邁,也是宋朝著名的一代文豪,有《容齋隨筆》、《夷堅志》等著作傳世。
蘇軾出生於1037年,洪邁出生於1123年,二人相差了整整86歲,不算是同一代人。
就擔任翰林學士的時間來看,也相隔了大幾十年。
但是,恰巧有一位八十多歲的老仆人,從十歲左右就在翰林院裡端茶倒水、給大學士們鋪紙研墨,他小時候是見過蘇軾的。
洪邁文筆卓絕、才思敏捷,一天能寫二十多道聖旨,他自負才高,特意叫來那位老仆人,問道:
『聽說你曾經侍候過蘇大學士,怎麼樣,與我相比,他的水平也不過如此吧?
』
老仆人仔細想了想,回答道:
『其他的老奴不懂,老奴隻知道蘇學士寫文章從來不翻書、不查資料』
老仆人的話如一記重錘,讓恃才傲物的洪邁慚愧不已,他原本以為自己的詔書寫得行雲流水,無人能及,卻不曾想,蘇軾的學問竟然如此之大,經史子集全部爛熟於心,難怪寫起文章引經據典、一氣呵成,毫無雕琢之氣。
讀完這個故事,再回看蘇軾的詩詞文章,也確實如此,所以他自評曰:
『吾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皆可出』
為什麼如萬斛泉源?
為什麼能不擇地皆可出?
都是因為書在腦中,無需翻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