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參加的宋代制科考試有多難?考試『入三等』居然為『百年第一』!。《網路歷史》

很多人都聽說過蘇軾這樣一則趣事:在對蘇軾、蘇轍禦試之後,仁宗皇帝回到後宮高興的對高皇後說:『朕今日為子孫得兩宰相矣!』可熟悉這段歷史的都知道,蘇軾參加科舉考試成績並不突出,甚至連三甲都沒有進,為什麼仁宗會有這樣一句話呢?

經過考證發現,原來不是蘇軾參加進士科科舉考試後說的,是在蘇軾與蘇轍兩人參加完制科考試,蘇軾成績『入三等』百年第一、蘇轍成績『入四等』之後說的。

制科考試到底是什麼樣的考試能讓仁宗皇帝如此高興?

為什麼成績『入三等』就是百年第一了呢?

科舉考試

何為制科考試

宋代科舉考試分為兩種,一種是常設的進士科考試,我們常說的科舉考試一般就是指進士科考試;另一種就是不長設的制科考試。

制科考試制科考試與進士科定期舉行不同,制科考試也是科舉考試中的一種,是由皇帝下詔臨時設置的『制舉無常科』考試科目,目的在於選拔各類特殊人才。

宋仁宗時制科考試設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博通墳典達於教化科、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茂材異等科等十科。

制科考試參加者首先向兩制《即掌內制、外制的翰林學士、知制誥、中書舍人》呈送平時所作策、論五十首《策、論各25篇》,兩制選取詞理俱優者參加閣試;閣試就是傳說中的秘閣六論;最後才能參加皇帝的禦試。

通過皇帝的禦試會得到一個等級憑證,共五級,四級以上算合格(一級最高)。

蘇洵教子

蘇軾參加制科考試的起因

嘉祐元年,蘇軾參加科舉考試前一年,蘇洵帶著兩個兒子,拜謁益州知州張方平。

張方平早就聽說了蘇老泉家有兩個天才兒子,對於蘇洵到來目的也是心知肚明。

於是張方平就給蘇軾兄弟上了一堂生動的考試指導課。

上完指導課不行了,張方平發現這倆孩子文采出眾,於是出了個主意說:『從鄉舉,乘騏驥而馳閭巷也。

六科所以擢英俊,君二子從此選,猶不足騁其逸力爾』。

啥意思,就是對蘇洵說,你倆兒子參加科舉考試就駕輕就熟,輕而易舉。

六科《制科考試代稱》才是選取英才的考試,你倆兒子參加也活松。

為了證明自己的話,張方平按照秘閣六論的考試內容給蘇軾、蘇轍出了六題。

兩個毛頭小子也不知道幹啥的,就稀裡糊塗的在房子裡面答題。

第二天寫完之後張方平就給閱卷:『皆天才,長者明敏尤可愛,然少者謹重,成就或過之』。

於是在張方平的幫助下,蘇軾、蘇轍來了一次全真模擬,模擬成績不錯。

再加上當時讀書人的確認為制科考試地位比進士科考試地位高。

於是蘇洵讓兩個兒子參加制科考試。

蘇軾

準備秘閣考試

嘉佑二年科舉考試是中國歷史上含金量最高的一次科舉考試,考試中詩題為《豐年有高廩》,論為《刑賞忠厚之至論》。

《刑賞忠厚之至論》獲得了論的第二名。

《刑賞忠厚之至論》是蘇軾的成名之作,蘇軾在這篇六百餘字的文章中闡述了其以仁治國的思想。

據《宋史·蘇軾傳》梅堯臣讀到此文時。

以為其有孟軻之風,歐陽修看後,驚喜以為異人,準備以此文為第一,但又怕這是其學生曾鞏的文章,為避嫌,降為第二。

雖然在之後的殿試當中蘇軾沒能奪得狀元稱號,卻讓主考官歐陽修看到才華。

參加完進士科考試之後,蘇軾母親不幸病逝,蘇軾守孝三年,三年後蘇軾在歐陽修、楊畋的推薦下向兩制《即掌內制、外制的翰林學士、知制誥、中書舍人》呈送平時所作策、論五十篇。

經過兩制篩選準許蘇軾參加嘉佑六年的制科考試。

歐陽修

秘閣六論三難

秘閣考試是制科考試最關鍵也是最難的一次,閣試難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第一、考試范圍寬泛。

秘閣六論出題范圍題目於『九經、十七史、七書、《國語》、《荀子》、《揚子》、《管子》、《文仲子》正文及註疏內出』《七書是指北宋朝廷作為官書頒行的兵法叢書,包括《孫子兵法》、《吳子兵法》、《六韜》、《司馬法》、《三略》、《尉繚子》、《李衛公問對》七部著名兵書》。

論題出題還有明數、暗數之分。

據祝尚書《宋代科舉與文學考論》論述,上下文關乎典章制度、用典的稱為『暗數』《暗題》,而不涉典制,也不用事,便是『明數』《明題》。

近四十本書和這些書的註解都是出題范圍,在其中隨意選取出題,對應試者知識面要求很高。

第二、答卷內容要求嚴格。

考試六道論題,在六論中必須寫出論題,而且要求必須引用論題上下文,這樣才能稱為『通』。

知道出處不能引用上下文的被稱為『粗』。

六論每篇必須在3000字以上,而且必須在一天一夜時間內完成。

古文3000字翻譯成白話文不下6000字,六篇將近4萬字。

可以說時間緊任務重!

第三、評卷嚴格。

六論考試目的是推薦參加禦試。

秘閣考試以六論四通為合格,合格之後會被劃分為五等。

一、二等不設,第三等為上,第四等以上才有資格參加禦試。

這就要求應試者不僅知識面廣,而且要對這些知識點爛熟於心,能夠靈活運用,最後還得能寫一手好文章!隻有同時具備這三點才可能入四等。

入了四等還有上中下之分,隻有為四等上才能進入最後的禦試,難度可想而知。

原為四等即可進入禦試,宋仁宗皇祐年間改為四等上才能進入禦試。

由此可見制科考試中的秘閣六論對參加考試者知識面、知識掌握程度、寫作能力、思維速度進行了全面考察。

但凡其中一點不達標就很難進入等次劃分

這一

階段,直接就會被判不合格

宋仁宗

蘇軾秘閣六論

上面說完了秘閣考試出題范圍寬泛,蘇軾的秘閣考試六論就讓我們見識了什麼叫寬泛。

蘇軾秘閣考試的六論出處:一、《王者不治夷狄論》《出自《春秋公羊傳》何休註》、二、《劉愷丁鴻孰賢論》《出自《後漢書·丁鴻傳》和《後漢書·劉愷傳》》、三、《禮義信足以成德論》《出自《論語·子路篇》包咸註》、四、《形勢不如德論》《出自《史記·吳起列傳》》、五、《禮以養人為本論》《出自《漢書·禮樂志》》、六、《既醉備五福論》《出自《詩經·大雅·既醉》及鄭玄註》。

這六道論題堪稱變態。

六道題三個論題出自正文,三個出自註疏,三個論題出自經書,三個論題出自史書,考試范圍全覆蓋!各位讀者對這六道論題出處知道幾處?

在評論區告訴我把!這對於蘇軾來說卻並沒有那麼困難,蘇軾以前,秘閣六論從沒有人打草稿,蘇軾任性的打了草稿,順利答完。

結果是:『文義粲然』。

毫無疑問的來到了禦試!

殿試

『入三等』,百年第一

嘉祐六年《1061》八月二十五日,宋仁宗在崇政殿親試制科應試者,稱為『禦試』。

制科考試禦試相比較秘閣六論來說就簡單許多,卻也有著嚴格要求。

說簡單是因為這次的策論隻有一篇,內容要求相對簡單一點。

說嚴格要求,規定試策字數在三千字以上,而且要在當日內完成才能入等。

禦試的策題,多由兩制擬呈皇帝擇選,也常命宰相代擬。

此次禦試的策題,由翰林學士、知制誥胡宿代擬,其策題就長達五百餘字。

按照慣例,每個人先給皇帝上幾篇平時寫的策論,讓皇帝了解自己,然後開始答題。

蘇軾首先上《中庸論》、《秦始皇帝論》、《漢高帝論》等二十五篇文章,然後寫了《禦試制科策一道》。

這一次蘇軾對著策題寫答案,洋洋灑灑寫了足足五千字!然後交卷,彌封、譽錄,蘇軾代號為『臣』,蘇轍代號為『氈』。

王安石與蘇東坡

制科考試成績評定分為兩次,第一次主考官評評級,主考官為:司馬光、范鎮、蔡襄、胡宿等人,第二次由覆考官二次評級,覆考官為:王安石。

王安石在《論制策等第狀》中這樣講到:『內‘臣’、‘氈’兩號所對策,辭理俱高,絕出倫輩……以‘臣’為第三等,‘氈’為第四等』覆考官上報的成績一般為最終成績,也就是說最後的結果是:蘇軾入三等,蘇轍入四等。

制科考試入三等什麼概念呢?

葉夢得在《石林燕話》中提到:『故事,制科分五等,上二等皆虛,惟以下三等取人,然中選者,亦皆第四等』;《宋史·蘇軾傳》中也說:『自宋初以來,制策入三等,惟吳育與軾而已』,縱觀兩宋三百多年間歷史,制科能入三等的隻有四人:吳育、蘇試、范百祿、孔文仲。

三等之中還為三等、三等次兩個等級,吳育為三等次,因此是宋朝開國百年入三等第一人。

蘇軾自己對於這份成績也很滿意,他在《謝制科啟二首》開心的說:『非懷爵祿之榮,竊喜幸會之至』。

歐陽修作為推薦導師,蘇軾、蘇轍兩人制科考試同時入等,更是開心的誇贊:『蘇氏昆仲,連名並中,自前未有,盛事!盛事!』禦試完畢之後,宋仁宗回到後宮也是喜不自勝,高興的對高皇後說:『朕今日為子孫得兩宰相矣!』。

蘇轍

制科考試『入三等』是什麼級別?

蘇軾參加完制科考試之後,朝廷授予官職。

一般六品以下官員任命皇帝不過問,可這入三等為宋朝百年來第一次,於是宋仁宗就規定:『自今制科入第三等,與進士第一,除大理評事,簽書兩使幕職官』。

什麼意思呢?

從今以後制科考試入三等就按照進士第一委任官職。

進士第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狀元!後半句就是我們熟知的蘇軾第一任官職——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今陜西鳳翔》判官。

這個官職什麼概念呢?

我看看蘇軾進士及第後的官職:河南福昌縣主簿,屬於正九品,地方官。

再看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今陜西鳳翔》判官:大理評事是掌管刑獄的京官,屬於京官、正八品;簽書判官是州府幕職,掌管文書,佐助州官,這是以京官身份做州簽判。

中央下來的特派員。

無論從官職高度、官職權利、官職晉升空間來說完全是兩個檔次。

也由此可見蘇軾制科考試入三等的艱難地位。

學習

後記

蘇軾制科考試『入三等』對蘇軾而言提高了官場起點,可我們應該看到的卻應該是蘇軾應對制科考試付出而艱辛。

40本書爛熟於心、40本書理解透徹、靈活運用、一天之內6篇策論這種考前努力和考場發揮,都是我們日常學習中所應該具備的,以蘇軾的聰明才智尚且如此努力過,我們更應該明白『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