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是改革派,支持變法但不支持劇烈的變法。
蘇軾反對王安石變法,是關於變法的方式之爭。
蘇軾反對司馬光廢法,是關於國家前途的路線之爭。
一、蘇軾其實是個改革派
武備松弛的北宋,長期茍安。
既要養大批軍隊,卻又不敢向北方的遼國開戰,不能抵禦外侮,隻能用納貢稱臣的方式維持。
久而久之,官越養越多,兵越養越多,耗費越來越大,正所謂『冗官、冗兵、冗費』。
『財之不豐,兵之不強,吏之不擇』,這一切蘇軾都看在眼裡,明在心裡。
蘇軾認為要解決宋王朝的根本問題,必須要變革。
二、蘇軾反對王安石激進的改革方式
蘇軾認為變革第一要務,是要整頓吏治,為改革爭取必要的人事支持。
特別是州縣地方官員,必須是支持改革的人士,因為改革的具體政策由他們來執行。
地方官的態度事關改革成敗。
反觀王安石,他一方面認為改革的首要任務是整頓財政。
另一方面又卻操之過急,待到神宗繼位,迫不及待就啟動了改革程序。
此時朝廷內外就隻是新設置了一個機構——制置三司條例司,來作為總領變法的機構。
地方執行機構和其他相關機構
人事
,沒有配合措施。
同時,蘇軾主張萬全的改革方式,王安石則傾向雷厲風行的變法。
可惜的是,王安石的變法沒有得到神宗堅定的支持,從人事安排可見一斑。
蘇軾後來激烈的反對王安石,卻並非反對變法,是反對沒有一整套萬全體系的變法。
後來,在司馬光廢法時,蘇軾又激烈反對,則是因為已經實施的新法確實產生了效果,雖然很不盡人意,也沒有必要因為政見不同而置國家前途於不顧。
蘇軾是一個至誠之人,沒有政治偏見和黨同伐異的心思,他隻是對國家存在的問題
看得
很清楚而支持變革,也對王安石的變法方式存在問題看得很清楚而反對王安石,同樣對司馬光私心自用看得很清楚而反對司馬光廢法。
在後來分析王安石變法失敗原因時,還大膽指出,神宗的搖擺不定動搖了變法的根本支持。
可見其是一片赤誠之心,能夠看到不同時期變法存在的不足和產生的效果,不為一己之私利而單純反對變法或反對廢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