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聞其過者,過日消而福臻;聞其譽者,謄日損而禍至
』
這句話出自司馬光的《資治通鑒》,當一個人每天聽到的話都是對自己的誇獎,那麼這個人的榮譽將會慢慢消失,最後禍患將會到來。
如果一個人每天聽到的都是對自己的批評,那麼他將會逐漸改掉弊端,慢慢走向成功。
▲司馬光
前言
說起司馬光,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他曾寫的一本書名為《資治通鑒》,後人對司馬光的評價也都是誇贊,稱他為大善人、是一個有思想的政治家,稱他在位之時保護百姓們的而利益。
但是人無完人,司馬光也是人世間的一個小人物,他也曾做過錯事,隻是不被說起罷了。
▲
王安石變法
以母改子
宋朝時期,王安石的變法得到的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可,但是卻觸及了上層人的利益。
在宋朝皇帝宋神宗死後,作為宰相的司馬光想將王安石的變法全部推翻,但是當時皇帝才剛剛離世,
作為新皇帝按照規定,在沒有出孝期之前是不可以更改上一任皇帝制定的政策。
▲宋神宗之母
高滔滔
為此傷透腦筋的司馬光想到了一個極其不光彩的辦法,
他將宋神宗的母親《高滔滔》請出來,以宋神宗母親的名義,將王安石變法徹底廢除,
至於司馬光這個急切的想將王安石新政廢除,到底是為了什麼,隻有司馬光自己知道。
作為著名的賢者,司馬光的所作所為嚴重影響了自己的形象,一直以忠臣自居的司馬光,難道這就是忠臣的行為嗎?
▲司馬光劇照
仁義之戰
古人崇尚儒學,認為遵從儒學的人一定是符合善人標準的人。
人們對司馬光的評價就是大善人,盡職盡責的為人民著想。
其不然,在仁慈背後是一副『不仁』的形象。
司馬光和王安石之間的戰爭,使司馬光成為了『不仁』之人。
王安石的變法主要保護的是老百姓的利益,但是百姓的利益得到保障,那麼奴隸主們的利益就會受到損害,因此變法進行的並不順利。
▲
王安石變法繪本
當王安石變法在慢慢改變百姓生活的時候,奴隸主們的生活開始變得不如意,於是將所有的不滿全部發泄在百姓身上,並且將責任推到變法上,於是百姓們開始反抗,開始拒絕變法。
而司馬光就是這樣的人,一味的站在百姓的那一面,百姓反對誰,司馬光一定幫助老百姓。
殊不知蒙在鼓裡面老百姓,隻需要再堅持一段時間,變法就可以成功,最後受益的還是老百姓。
▲
宋朝版圖
『自知不如敵』論
司馬光認為正經人就應該以種地為生,以武力贏得勝利的人都是野蠻人。
司馬光當上宰相之時,將王安石辛苦打下的土地,盡數還給了西夏人,並且拒絕和西夏人經濟往來。
這個時候,大宋就成了一個獨立的國家,國家內部一片生機盎然,鄰國們紛紛前來祝賀,稱此時為大宋的最好時期。
這真是赤裸裸的諷刺啊。
▲司馬光雕塑
綜述
歷史是一面明鏡,我們在觀看歷史的時候也要審視自己。
研究歷史可以使現在的生活更有意義。
在研究歷史的時候,我們要有一定的辨別能力,不能隻顧歷史的表面,而不探究更深一層的歷史。
很多歷史流傳至今,一定是經過多人之手,流傳下來的歷史也並非全都正確。
如果想要知道最真實的歷史,一定要有一顆鉆研歷史的心。
【參考資料】《資治通鑒》《朱子語類》《閱史緒論》《宋元學案·卷八》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