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包拯者,真可謂執法之臣,故雖至今兒童婦女猶知稱之,況當時乎!
——張居正
1993年,《包青天》一劇將歷史上著名的清官包拯再度搬上銀幕,由金超群飾演的黑面黑髯,眉間生月痣的鐵面包青天也成為了最知名的包拯形象之一。
包拯作為一代清官,雖然千年已逝,但他的清忠名節卻依然留存,他的清廉事跡依然在民間流傳。
十年至孝
包拯生於公元999年,成長在安徽合肥一帶。
幼時家境一般,父母連年耕作省吃儉用送包拯上學,包拯也十分努力,在1027年時就不負眾望考上了進士,當時的包拯才28歲,比大部分進士年輕了十餘歲。
進士及第之後,他就被派去江西建昌縣出任知縣一職。
但這個時候,包拯的父母已經日漸年邁,日常勞作之中常常力不從心,因此,包拯就請求在調任合肥,朝廷感念包拯孝道,自然應允了。
於是,包拯便前往安徽和州當監稅。
當他的父母卻十分思念兒子,雖然為兒子高興,但背後還是常常為包拯的離開而落淚。
包拯便幹脆辭官回家,陪伴父母。
沒幾年之後,包拯的父母就紛紛去世,包拯便搭棚守孝,三年期滿之後依然不忍離去。
最後還是在鄉裡鄉民的勸說之下,包拯才重新進入仕途。
在1037年時,重新赴京接職,並成為了安徽天長的知縣。
清廉一生
正是因為包拯出身於普通勞動人民的家庭中,讓他對包括自己父母在內的勞苦大眾十分同情。
加上父母從小的教育和影響,讓包拯長大之後就胸懷天下,體恤百姓,剛正不阿又學富五車。
1041年,包拯調任為更加富庶的端州知府,而端州是古時候硯臺的多產地。
當時的端州貪官橫行,常常大肆斂取超過朝廷供奉數量幾十倍的硯臺,除了一部分進獻給皇帝之外,此外大多的都被用來打點朝廷眾臣的關系了,剩下的則是被知縣中飽私囊自己獨吞了。
包拯上任之後,立即施展才能, 查處貪污受賄的人員,並命令硯臺制造處的生意人除了正常經營和納貢的硯臺之外,不許再造多餘的硯臺,由此消滅了當地的貪污問題。
而包拯自己,則是一分工人和勞動者的錢和硯臺都沒拿過。
經此一事,包拯清廉的品質也就慢慢傳開了。
到了皇帝耳朵裡,對包拯之清廉也極為贊賞,畢竟在北宋中期,國富民強城市繁華而吏治迂腐,大部分官都會貪,而清廉的包拯反而少見了。
因此,包拯在之後便不斷擢升,1043年升任殿中丞,而後又遷為監察禦史。
到了1056年的時候,包拯就進了著名的開封府,擢升為右侍郎中,到後來還當了諫議大夫等等,成為了北宋時期的著名丞相之一。
而在這些年裡,包拯都恪盡職守,為國為民做了不少好事,他不僅以清廉見長,而且以機敏聰慧而聞名,常常破獲各種疑案難案,這才使得後來的《包青天》電視劇能夠有足夠豐富的素材來展現包拯的大公無私和明鏡高懸的清廉聰慧。
盜墓留言
正因為包拯在民間和歷史中都十分知名,所以對包拯的研究也一直沒有停下。
而他的陵墓自然也成為後世保護的對象。
在上世紀70年代的時候,因為要發展工業建設鋼廠,在廠區規劃時就無法避免地撞上了包公的墓。
於是,各路專家立即開始對包拯墓進行研究探索,並設法遷移整座墓穴。
而進入包公墓之後,專家發現,包公墓雖然面積頗大,但陪葬品卻並不多,當然這很有可能是盜墓賊所為。
經過細致探索之後,專家發現墓中文物實在寥寥可數,而且也的確找到了盜墓賊曾經的盜洞痕跡,以及八個字的留言——『包公清廉,吾輩佩服』。
可見盜墓賊在墓中也沒什麼收獲,因此對包公的評價也是佩服至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