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金廢遼延禧帝為海濱王,遼亡。
是年十月金便分兵南侵,『以安班貝勒杲兼領都元帥,貝勒宗翰兼左副元帥,希尹為元帥右監軍,伊都為元帥右都監,自西京入太原。
帥達蘭為六路都統,舍昔副之,宗望為南京路都統棟摩副之,知樞密院事劉宗彥兼漢軍都統,自南京入燕山』。
金兵攻勢兇猛。
宣和七年《1125》十二月金將領宗翰進攻朔州《今山西朔州》,接著進取代州《今忻州代縣》,攻占中山《今河北定州》,圍攻太原,一路南下,勢無可擋。
宣和八年《1126》正月,金軍渡過黃河,占據滑州《今河南滑縣》,攻取汴州《今河南開封》。
太常少卿李綱建議徽宗:『若假皇子以位號,使為陛下守宗社,收將士心,以死捍敵,天下猶可保』於是徽宗禪位於皇太子趙桓而向東奔逃。
趙恒即位為欽宗後派遣李梲修書請和,許割中山、河間、太原三鎮與金,並向金輸送金五百萬兩、銀五千萬兩、牛馬萬頭、表段百萬匹,並稱伯侄,以康王趙構,少宰張邦昌為人質。
宋日益勞苦於向金輸幣,但金卻並不滿足。
李綱對欽宗言:『金人貪婪無厭,兇悖日甚,其勢非用師不可』二月宋將姚平仲率軍突襲宗望失敗,姚平仲兵敗而逃。
宗望以宋背離誓言再次領兵圍汴,並要求以肅王趙樞為質,遣康王歸。
宗翰聽聞宗望與宋議和,亦遣人來宋收取賄賂,不許,便率軍攻破忻州、代州。
七月,蕭仲恭使宋來索取金帛,未果。
恰逢折可陰諫徐處仁、吳敏與大遼梁王結約攻金,宗望得知此事後復南侵。
八月,金主『詔左副元帥宗翰,右副元帥宗望伐宋』。
九月,宗翰攻克太原,俘經略使張孝純,宗望擊敗宋將種師閔,攻克真定《今河北正定》,殺守將李邈。
十一月,宗翰自太原向汴州進兵,宗望自真定向汴州進兵。
金軍渡河,攻占了臨河縣《今商丘境內》、大名縣《今河北大名縣》、德清軍《今河南境內》、開德府《今河南濮陽》,最後攻陷汴州。
欽宗急忙修書請降。
金太宗天會五年《1127》正月,宗望、宗翰上宋降書。
三月金主下詔將徽宗和欽宗二帝降為庶人。
先是在靖康元年《1126》十一月,金人邀欽宗前往青城,但等到欽宗至青城後,金人便留住不歸『持兵守閽,維以鐵繩,夜則然薪擊柝,傳呼達旦』。
靖康二年《1127》三月,金人攜徽宗北去,立宋太宰張邦昌為大楚皇帝。
四月,又將欽宗及其皇後、皇太子北擄去:『斡離不脅上皇、太後與親王、皇孫、駙馬、公主、妃嬪及康王母韋賢妃、康王夫人邢氏等由滑州去,粘沒喝以帝、後、太子、妃嬪、宗室及何禼、孫傅、張叔夜、陳過庭、司馬樸、秦檜等由鄭州去』自此,北宋滅亡。
此時宋家皇室唯一逃脫金兵俘虜的就是徽宗第九子康王《即後來的南宋高宗》趙構。
靖康元年《1126》正月,康王與少宰張邦昌一起在金軍營中作為人質。
二月,金要求以肅王為人質,遣康王歸還。
八月,王雲出使金回來聲稱金要求康王前去議和。
十月,康王由滑州、濬州《今河南浚縣》到達磁州《今河北磁縣》,守臣宗澤請留磁州。
當時宗望已率軍渡過黃河,相州知州汪伯彥請康王前往相州《今河南安陽》避敵。
殿中侍禦史胡唐老上言請欽宗任命康王為大元帥,以率天下兵應援。
欽宗命人持書到相州,任命康王為兵馬大元帥。
十二月,康王在相州開大元帥府,時已有兵萬餘,分為五路救援京師。
康王到大名《今河北大名》之後,聽從耿南仲和汪伯彥的建議移軍東平《今山東東平》。
靖康二年《1127》正月,康王至東平。
二月,又聽從汪伯彥的建議移軍濟州《今山東濟寧》。
同年三月,康王到達濟州,時金已立張邦昌為大楚皇帝。
康王即位於濟州。
宗澤上言:『南京乃藝祖興王之地,取四方中,漕運尤易』於是康王便決定到達應天《今河南商丘》即位。
五月,康王到達應天府『登壇受命』,改元建炎。
康王雖嗣大統,但是他所面臨的是一個內憂外困的情形。
金兵攻占河北、山西大部分地區,京城開封也已經淪陷,且金軍的進攻也並沒有停止。
同時國家內部也動蕩不安,自宣和末年不斷興起的人民起義在此時依舊有較大的影響力。
『獨淮寧之杜用,山東之李昱,河北之丁順、王善、楊進皆擁兵數萬不可招供,而拱州之黎驛,單州之魚臺亦有潰卒數千為亂』。
高宗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選擇逃亡,其逃亡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建炎元年至建炎四年:第一階段南逃
金軍將領宗弼、宗望、婁室等分道進攻南宋。
金軍『謀無不從,戰無不克,橫行天下』,而高宗在金軍猛烈的進攻下倉皇奔逃。
建炎元年《1127》五月,金婁室攻陷河間府《今河北河間》。
監察禦史張所上書請還京師,並說明京城有五大優勢:『奉宗廟保陵寢,一也;慰安人心,二也;系四海之望,三也;釋河北割地之疑,四也;早有定處而一意於邊防,五也』但是高宗認為去往京城並不是好的選擇,因此在七月份的時候,下詔巡幸東南以作為避敵之計。
雖然李綱極力勸諫高宗勿去往東南,但同知樞密院張愨認為『歲運最為大計』,而戶部財用一切皆來自東南,於是高宗巡幸東南的決心益甚。
九月,金軍侵略河陽《今河南孟州境內》、汜水《今河南孟州境內》,高宗下詔擇日巡幸淮甸。
十月,高宗一邊自南京乘船出發,經過泗州《今江蘇省境內》、楚州《今江蘇淮安》到達揚州,另一邊派王倫、宇文虛中、魏行可等人出使金,請求議和,但金沒有議和的打算,扣留了王倫一行人。
十二月,金兵大舉進攻中原地區,粘沒喝率軍由河陽渡河進攻河南,銀術可等攻漢上,兀術由滄州《今河北滄州》渡河進攻山東,婁室等自同州《今陜西大荔》渡河進攻陜西。
建炎二年《1128》高宗駐蹕揚州。
金軍攻占鄧州《今河南鄧州》、永興軍《今陜甘地區》,陷均州《今湖北均州》、房州《今湖北房州》等地。
山東、河南、河北、湖北等地也遭受到金軍的大肆攻掠。
除了金軍的不斷進攻之外還有層出不窮的軍民反叛:張遇在江南地區趁機反叛;丁進在安徽地區叛亂;徐明在浙江地區作亂;葉濃在福建地區作亂。
建炎三年《1129》正月,金軍進攻淮陽,『以騎兵三千取彭城,間道趣淮甸』渡過楊子橋,到達瓜洲《今江蘇揚州》。
迫於金軍的進攻,高宗馳幸鎮江府《今江蘇鎮江》。
王淵上言『暫駐鎮江,止捍得一處,若敵自通州渡江先據姑蘇,將若之何?
不如錢塘有重江之阻』。
於是高宗聽從王淵建議,命朱勝非守鎮江,自己則自鎮江出發經往呂城鎮《今江蘇丹陽境內》、常州《今江蘇常州市》、到達平江府《今江蘇蘇州》。
金軍攻打泰州《今江蘇泰州》,與平江府相去無幾,高宗又急忙南下經吳江縣《今江蘇蘇州境內》到達秀州《今江蘇嘉興》,最後到達杭州。
金人攻占並焚掠揚州而去,直到陳彥渡江攻襲金兵才收復了揚州。
三月,扈從統制苗傅和威州刺史劉正彥發動兵變,迫高宗退位,由太後攝政。
四月,太後還政,高宗復位。
但苗、劉擔心自己受到處罰而發動反叛,率軍攻占富陽、新城《杭州境內》,於是高宗又離開杭州前往南京。
五月,高宗經過常州、鎮江府到達江寧府《今江蘇南京》,升江寧府為建康府。
七月,金人進攻山東,山東盜賊趁亂攻陷淮陽軍《今江蘇睢寧地區》,高宗命杜充守建康,自己則從建康向南逃到浙西。
九月,高宗到達平江府,聽聞金人已攻陷南京,便一邊派遣京東轉運判官杜時亮和修武郎宋汝為出使金軍請和並修書道:『古之有國家而迫於危亡者,不過守與奔而已。
今以守則無人,以奔則無地,此所以諰諰然惟冀閣下之見哀而赦己。
故前者連奉書,願削去舊號,是天地之間皆大金之國,而尊無二上,亦何必勞師而遠涉而後為快哉』一邊命周望守平江。
自己則向南奔逃,於同年十月到達杭州,即臨安府。
但金並沒有接受高宗的投降,宗弼率大軍尾追高宗而來,高宗便決定逃往浙東。
同月,高宗渡江到達越州《今浙江紹興》。
十一月,金軍攻占廬州《今安徽合肥》,攻陷建康府、吉州《今江西吉州市》、六安軍《今安徽六安》,高宗便自越州暫逃到錢清鎮,不久又返還越州。
金兀術再次攻占建康府,高宗自越州逃往明州《今浙江寧波》。
十二月高宗到達明州,宗弼率大軍進攻臨安府、越州、明州,高宗急忙乘船到達定海縣《今浙江鎮海》,宗弼聽聞高宗逃往定海縣,便率軍進攻定海縣。
建炎四年《1130》正月,高宗禦舟發往溫州《今浙江溫州》。
二月,金軍再次發動大規模的南侵,攻破了江西諸郡,接著進攻湖南,攻占潭州《今湖南長沙境內》後大掠而去。
不久金兵便攻陷東京,自此四京全被金人攻占,秀州《浙江嘉興》、平江府、常州《今江蘇常州》也被金人占領。
三月,金人離開平江府,呂頤浩建議高宗西幸入蜀,參知政事范宗則反駁說:『臣謂若便入蜀,恐兩失之。
據江表而事也』於是高宗離開溫州回到越州。
建炎四年至紹興五年:第二階段南逃
金的目標是快速滅亡南宋,但是事情並沒有他們想象的順利。
金軍的進攻遭到了南宋軍民的極力抵抗,其中韓世忠、嶽飛都曾多次阻擊了金軍。
於是金便轉換為『以和議佐攻戰』的策略,不再一味地進攻,而選擇迂回的滅亡宋朝之策。
因此高宗南逃的步伐放慢,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臨安駐蹕。
建炎四年七月,金人建立偽齊政權,劉豫為偽齊皇帝,控制著河南、山西地區。
紹興元年《1131》正月,高宗在越州。
由於金同意議和並且將進攻重點轉向陜西、甘肅等地區,高宗得到暫時的安定。
十一月,尚書左仆射呂頤浩上言:『今國步多艱,中原隔絕,江淮之地,尚有巨賊。
駐蹕之地,最為急務。
要當使號令易通於川陜,將兵順流而可下,漕運不至於艱阻』於是高宗便下詔移蹕臨安。
紹興二年《1132》正月高宗到達臨安,直到紹興四年《1134》高宗一直在臨安。
在這期間,金軍與宋軍爭奪的重點一直在陜西等地,相繼進行了富平之戰、和尚原之戰、仙人關之戰;中原地區則被金的代理人劉豫進攻占取,劉豫先後占領了襄陽府、隨州、信陽軍、鄧州等地。
高宗命嶽飛率軍收復襄漢地區。
紹興三年《1133》四月,潘致堯上言金欲與宋通使,因此高宗命韓肖胄為金國軍前通問使,與金和議。
但和議並不是金的主要目,因此在紹興四年《1134》九月,劉豫派使者入金乞師,金主『晟乃命訛裡朵、撻懶調渤海、漢軍五萬人以應豫』。
金、齊聯合大規模攻宋,命騎兵從泗水《今山東泗水》進攻滁州《今安徽滁州》,步兵自楚州《今江蘇維安》進攻承州《今江蘇高郵》。
金人攻占了安徽亳州、滁州、濠州《今安徽鳳陽》,偽齊進攻安豐縣《安徽壽縣》。
十月,高宗與趙鼎策定親征,禦舟自臨安出發到達平江府,劉錫、楊沂中率禁兵隨從。
十一月,金兵攻入光州《河南光山》,進犯六合縣《今南京境內》,但在大儀遭到了韓世忠的阻擊。
十二月,金、齊合攻廬州,又遭到了嶽飛部將牛皋、徐慶的抵抗。
金軍在戰場上接連失敗,再加上金太宗病危的消息傳來,宗弼便率軍北退。
而劉豫聽聞金軍退兵的消息,也倉皇撤軍。
紹興五年至紹興八年:定都臨安
紹興五年《1135》二月,高宗自平江府又回到臨安並在臨安建立太廟。
此時金主晟病逝,金主亶即位為金熙宗。
自紹興元年《1131》以來,金對北宋的戰事大多以失利告終,再加上『將士苦從軍,謳吟思鄉』,熙宗便改變對宋征戰的策略,開始與宋謀取議和。
高宗得到喘息的時間,開始著手治理國政。
命『殘破』州縣墾田恢復耕作、賑濟饑民、蠲免福建地區的常平錢米和貧民賦稅等。
紹興六年《1136》七月,張浚上言:『東南形勝莫重於建康,實為中興根本,且使人主居此,北望中原,常懷憤惕,不敢暇逸。
而臨安僻在一隅,內則易生玩肆,外則不足以號召遠近,系中原之心。
請臨建康,撫三軍,以圖恢復』高宗聽取建議,在同年九月離開臨安,去往平江府。
紹興六年《1136》十月,劉豫得知張浚有北伐意,在乞求金軍出師相助無果的情況下,劉豫命劉麟、劉猊、孔彥舟等分道攻宋,但這次進攻很快就以齊軍的潰退而告終。
紹興七年《1137》三月,高宗自平江府移駐建康。
十一月金兀術進攻汴京,廢偽齊劉豫為蜀王,並決定與宋通好。
紹興八年《1138》正月,高宗將從建康出發去往平江,李綱力諫不可,張守也認為此舉有勤軍勞民之苦。
然而高宗定都杭州心意已決。
二月,高宗便自建康出發到達臨安,遂在此定都。
由於畏懼金朝,高宗『竄身而不恥,屈膝而無慚』,在即位之初的十二年裡,一直徘徊在江浙之間。
國家無都則不能安,而高宗未能早日定都對當時的政權穩定、人民生活等都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首先,激化了階級矛盾,破壞了國內的安定。
李綱上言就曾提出『河北之人為金人所擾,未有所歸,關西、京東西為流盜,不知其幾』高宗雖下詔要『因陋就簡』,但是大臣們並沒有就此懈怠。
據《續資治通鑒》,建康元年,『翁彥國知江寧府兼江南東、西路經制使,賜鈔鹽錢十萬緡,使修江寧城及繕治宮室,以備巡幸』。
再如,皇帝將南巡,詔『成都、京兆、襄陽、荊南、江寧府、鄧、潭州皆備巡幸,帥臣修城壘治宮室,漕臣積錢糧』。
而『東南諸州縣所樁私茶鹽礬賞錢,每處各以千緡計,綱赴行在』。
高宗的南逃時雖下令勿擾人民,但是這些修宮室、存錢糧之力莫不取之於民,給人民造成了極大的困擾。
這一期間人民不堪忍受,不斷發動起義。
鼎州鐘相、楊麼就打出了『均貧富』的口號發動農民起義,武陵、龍陽、澧陽等周邊縣的農民紛紛加入其中;福建范汝為在建炎四年《1131年》,聚眾萬餘人發動起義。
其次,不斷的畏縮南逃和求和,使得將士抱憾、軍心離散。
在高宗下詔南幸的時候,李綱上言:『今乘舟順流而適東南固甚安便,但一去中原勢難復還,夫中原安則東南安,失中原則東南豈能必其無事?
一失機會,形勢削弱,將士之心離散,變故不測』在宋金戰爭初期,金軍屢戰屢勝,占據了中原大片地區,宋軍士氣大受打擊,這一時期很多宋軍將領如關師古、董先、郭振、任拱等叛降。
再者,宗澤一生都在致力於抗金,多次上言請高宗回到都城汴京:『祖宗基業可惜,又陛下父母兄弟蒙塵沙漠日望救兵。
河北、河東、京之東西、陜右、淮甸間億萬之眾陷於塗炭。
乃欲南幸湖外,蓋奸邪之臣一為金人方便之計,二為奸邪親屬皆已津置在南,為臣不忠一至於此』但是高宗卻隻想茍且偷安,宗澤臨死都在希望高宗能回汴京,但卻隻能抱憾終生。
再次,失去了北方的大片土地,北方人民生活更加艱難。
高宗在金軍進攻時沒有堅定抗敵的決心,隻是在不斷地南逃。
失去了河南、河北、中原地區的大片土地,『自金再圍城,京西、湖北諸州,悉為賊寇侵犯,隨州陸德先、復州趙縱之、郢州舒舜舉與荊南、德安皆失守。
獨知汝州、徽猷閣待制趙子櫟,知襄陽府、直徽猷閣黃叔敖,知蔡州、直秘閣閻孝忠,知漢陽軍、朝議大夫李彥卿,能守境捍賊』。
淪陷地區人民極力反抗,但遭到了金軍更大的報復,『宗弼斂兵於吳山、七寶山,遂縱火三日煙焰不絕』。
再有四川地區也遭受金軍的屠掠,《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建炎二年正月壬子條雲:『城破,悉為金有。
金又需百工技藝人及民間金幣如根括京城之法,凡再旬乃盡。
至是,將退師,使人諭城中富民,零獻犀象金銀,以謝不死城中人』金人在淪陷區『四面縱火,盡驅城中人入木寨中,後四日,擁之而去,中途量給食,細民之死者殆盡』。
而『自金兵退歸,樓櫓盡廢,諸道之師,雜居寺觀,盜賊縱橫,人情兇懼』。
從這些文字中可以看出金軍的進攻對人民的傷害是極大的。
在國家危難之際即位的高宗面臨的是國家將亡的局面,而高宗對於戰鬥力強大的金兵表現的是膽小畏縮,寄希望於向金投降而獲得偏安一隅、茍且偷安;再加上受黃潛善、汪伯彥等奸臣的蠱惑,所以奉行惟務遠逃的策略,在金兵的進攻下落荒而逃。
對於李綱、宗澤和嶽飛等大臣的遷都和抗敵建議置若罔聞,迂回於江浙之間,不僅喪失了大片土地,而且還動搖了軍心、民心,對於皇室的權威也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同時,不斷的逃跑和請和助長了金軍的氣焰,結果金軍愈戰愈勇,占據了開封、洛陽、南京、北京等四京及中原大片土地,南方部分地區如四川、安徽等地也遭受到了金兵的侵擾,使得人民生活苦不堪言。